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综述

2020-04-12 11:25杨恒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实习生社工督导

杨恒

[摘           要]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当前高校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已有文献的梳理,从实习设置、实习主体、实习投入、实习模式、实习管理等五个方面,分析现有社会工作实习教育面临的困境。

[关    键   词]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82-02

社會工作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和理论学习之外,更注重对学生的实务训练,而社会工作实习是其核心手段之一。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特殊路径和现实背景,使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一直是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大部分高校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存在观念上重视、行动上备受局限的困境。基于对48篇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文献的梳理,发现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实习设置方面——缺乏规范,随意性大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设置包括实习时间、内容安排、督导要求、专业操守与责任等。足够的实习时间是社会工作实习取得成功最基础的保证。国际公认的标准实习时间是CSWE在2000年公布的2年900小时,但大部分院校的社工专业实习时间未真正达到该标准,甚至存在实习时数少于200小时的情况。在实习内容安排上,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实务能力越能得到充足的训练和提升。众所周知,社会工作的基本手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其分别对应的社会工作实习的内容为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在实际运行中,大部分高校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要求和规定,有的即使作出了要求,也允许学生在内容间进行相互折算,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实习生只做日常事务性工作或充当打字员,根本接触不到服务对象,结果就是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锻炼,自然也达不到实习教育的目标。在督导要求上,督导在实习期间需要发挥行政引导、专业教导和情感支持的功能以保障实习的有效进行。这也意味着实习督导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条件——专业教育背景、丰富实践经验、有实习教学意愿和提供督导时间、有教导他人实习的能力。但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完全符合条件的实习督导并不多,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另外,高校在实习设置中通常不会强调对实习督导专业条件的要求,学生能遇到什么样的实习督导要视乎机构的安排,有的机构督导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指导学生的方法是零散、随意甚至欠缺指导技巧和意识,传给学生的经验有限。机构督导的专业能力弱及督导经验缺乏,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无从谈起“专业操守和责任”等要求。

二、实习主体方面——角色不清,沟通不畅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涉及学生、学校、教师督导、实习机构、机构督导、服务使用者等多元主体。理想的状态是各主体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实习的顺利开展,但现实是各方的角色不清、沟通不畅。在社会工作实习中,学生应是主体,处于核心地位,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被”选择了社工专业,无专业认同,对实习缺乏应有的专业态度,把实习当成“走过场、完任务”,全程被动等待“安排”。学校应是社会工作实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承担制订和完善实习教学计划、遴选和确定实习机构、组织、协调实习方面的工作。但实习操作中,学校的组织者角色常常弱化。选择实习机构在“双向自主选择”的名义下成为学生自己的责任,进入实习机构后学生的指导是机构的责任,学校反而成为旁观者。教师督导中的许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未受过社工的专业培训,缺乏在社会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由于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进行实际督导,很多只停留在检查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层面。实习机构,是学生实习、开展实务训练的主要场域,但囿于机构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机构并不会把培养实习生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出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实习生当成廉价人力来完成工作,忽视其专业成长的需要。一方面,受制于学校方面所给予机构的实习经费“基本空白”,实习机构也很少安排相应实习工作经费;另一方面,学校与机构并未就培养实习生目标达成共识、有效分工。机构督导,作为实习生在机构开始实务训练的直接指导者,其实习指导工作并未在机构内得到足够重视,也几乎没有接受过“如何作为实习生督导,指导实习生开展实务”的督导培训和学习。作为实习生服务的直接接受者的服务使用者,其对实习生的肯定、认同是社会工作者自我成就感和价值感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本土观念、求助习惯、社工社会认同度不高等特点,使社工实习中存在服务对象隐形化等情况,服务对象对实习生能力持怀疑态度,实习生难以迅速找到服务对象并被信任以开展服务。在这样的现场情境下,实习主体各自按照自己的目标、节奏、理解参与实习过程,出现了诸如“机构摆布型”“学生自主型”“学校安排型”等实习模式,彼此缺乏持续的互动和沟通,无法形成合力促进实习的有效开展。

三、实习投入方面——资源良莠不齐,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具有“后生快发”特点,从1999年以前全国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仅20余所,发展至今已有400余所,高职院校已逾百余所,但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实习资源良莠不齐、经费投入不足的现状。目前各类社工机构不断涌现,但其总体数量和规模仍比较有限,专业性参差不齐,真正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社工机构非常匮乏;此外,社工机构的地域性差异大,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社工机构数量较多、专业程度较高,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数量少且专业程度较低。不同机构的实习投入也各有差异,有的机构愿意投入经费、实习督导等资源来培养实习生;有的则不愿投入,直接把实习生当正式员工来使用。良莠不齐的实习资源,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的需要。

各高校实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习过程中的许多工作,如开展沟通会、督导指导学生、教师探访学生、学生的实习住宿和交通等,都需要经费来支撑推进。但在各高校本身实习经费不足且社工专业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能够投入社工实习教育中的经费少之又少。许多高校转而把经费投入完全寄托在机构身上,让机构承担实习补贴、督导费、会议费等,结果实习变成了“机构说了算”,学生成长需要和专业实习目标被忽略,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实习模式方面——多样模式探索,规模推广有限

在实习模式方面,国外国内都有探索,如英国的“以机构为本的学徒式取向的实习模式”,美国的“机构与学院的伙伴关系模式”,中国香港的“以学院为本的实习模式”,内地的“六位一体实习模式”“三位一体的实习模式”“基于社情、校情、生情三维立体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等。学界从本土化、增权理论、服务—学习理论、社会系统理论、AGIL模型、生态系统视理论、角色理论、资源整合理论等视角对社会工作实习模式做了较多探讨,但目前各实习模式仅停留在个别院校的探索上,针对其自身社工专业实习的现状和困境,缺乏共性化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得到规模化的推广和应用。

五、实习管理方面——重文本,轻执行

实习作为教学管理中的一环,各个高校都制订了实习管理制度,社工专业实习也不例外。但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实习管理中存在“重文本,轻执行”的情况,即关于实习管理的制度文本制定得非常完善,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功能、实习学生及实习机构关系、学校与机构关系、实习时间标准制定、实习内容制定、实习效果评估标准、实习制度要求、实习督导分配等都非常详尽,但实习开始后,则简化管理或没有管理。看似完备的制度,没有贯彻执行的。结果是各相关利益方只顾自己利益,作为实习核心的实习生难以实现成长。

六、结语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虽然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本土化的经验,但在发展的同时折射出的困境也值得关注。做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向荣.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再探索:建立与完善实习基地及其督导制度[J].云南高教研究,2000(2).

[2]罗观翠.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与指导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李爱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

[4]刘艳霞,张瑞凯.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成效的组织因素分析:基于6所高校的抽样调查[J].浙江学刊,2019(3).

[5]樊富珉.我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实习与督导的现状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1年会论文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6]王力平,许晓芸.“政校合作模式”下社会工作实习的实践及规范[J].社科纵横,2012(10).

[7]史柏年.新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8]侯国凤.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9]Tolson E,Kopp J.The Practicum:Clients,Problems,Inter-

ventions and Influences on Student Practice[J].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1988,24(2).

[10]Collins A,Brown S,Newman E.Cognitive Apprenticeship: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M].In L.B.Resinck(eds.),1989.

[11]曾华源.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原理与实务[M].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7.

[12]林淼.“六位一体”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探索:以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5).

[13]刘春燕,李丹.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6).

編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实习生社工督导
A Social Crisis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
最牛实习生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