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种路径

2020-04-19 10:02徐盐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迁移性鸦片战争林则徐

徐盐城

问题教学是提升学生歷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问题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好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好问题呢?笔者现以《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对问题设计的一般路径进行概括。

一、分层性设问

要想使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地,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淀有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不足,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进行分层设问,从而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例题

材料一 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材料二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材料四 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问题一 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英国商人的梦想是什么?实现了吗?

问题二 结合材料三、四,分析造成英国人梦想破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 英国人又是怎么分析其梦想破灭的原因的?为此,英国人提出了什么要求?结果如何?

问题四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通过回答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突破学习的难点。可见,这种分层设问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提升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二、迁移性设问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设置具有足够思维含量和思考坡度的迁移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迁移性设问方式。

1.逆向设问。

这种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从传统的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逆向设问方式:“‘林则徐虎门销烟行为严重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请评价此观点。”可见,逆向提问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2.假设性设问。

这种设问方式是:假如你是历史上的某某人,你会怎么想和怎么做。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对于“林则徐提出禁烟主张和发动禁烟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假如你是鸦片战争前的林则徐,面对鸦片在中国倾销的现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设身处地地站在林则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既可以体会到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能理解和同情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官员的林则徐对清王朝的愚忠行为。

3.比较性设问。

这种设问方式是通过对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比较,得出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三、整体性设问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对史事和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这需要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教学主题,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架构。

四、开放性设问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解释历史,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避免引导学生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开放性设问没有一种固定结论,有时甚至会有好几种结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辩论,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做到以生为本,注意设问的分层性、迁移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这有利于真正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与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迁移性鸦片战争林则徐
《林则徐》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THE DRUG WAR
林则徐禁烟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纸巾纸中荧光增白剂迁移性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低迁移性双官能度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光聚合性能研究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