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集中度研究

2020-04-26 09:23张喜才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农产品

张喜才 副教授 张 慧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北京 101149)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集中度现状

通常认为产业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密集的大国,为了降低生鲜农产品的破损率,提高新鲜度,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要,社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大增,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企业进入冷链物流行业的壁垒很低,这就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而大型的冷链物流企业却屈指可数(解京淑,2012)。根据中物联冷链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专业委员会,简称“中物联冷链委”,下同)统计显示,2017年,冷链物流行业CR10(前十个冷链物流企业的集中度)销售收入为143.19亿元,仅占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的5.62%,CR20销售收入为173.15亿元,约占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的6.76%,冷链物流百强企业销售收入为259.83亿元,约占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的10.19%(见图1)。由此可见,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并不高。

在冷链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会随着企业的规模不同而变化,企业规模越大,其集中度就会越高。而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普遍都很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处于散乱的状态并且企业组织化水平较低,导致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低。据中物联冷链委对2017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的分析可知,冷链物流前十企业收入占百强企业收入比例较2016年增长4.57%,前二十、前五十的占比分别较2016年持平,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收入总额占冷链市场的10%左右,中小物流企业占据多数,行业一直面临散、小、杂的特点。此外,冷链物流市场发达程度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百强企业中39%来自华东区域,华东仍是冷链物流最为集中的区域,西北、西南区域冷链发展偏弱(见图2)。

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行业标准和治理机制尚未建立,与美国专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和日本政府直接参与的有效引导有明显差距。监管方面缺乏具有强制力的明确法规,各相关部门权责也不够明确。冷链物流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市场,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缺乏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完善的诚信体系。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集中度偏低的原因

(一)冷链物流发展的特殊国情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性。我国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冷链物流企业很难贯通城乡联结成一个大规模企业,使冷链物流无法全面形成网络化。因此,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存在大量的独立小规模企业,进而影响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集中度。

二是“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农情。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小农户占据了农业的主体,物流需求规模化、碎片化特征明显,造成冷链物流市场显著区别于其他国家。此外,我国农产品种类数量众多,近14亿人口的大国自然意味着其农产品消费体系极其庞杂。近年来,农产品物流总额不断上升,生鲜农产品利用冷链运输开始显著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安全及品质的需求,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越来越多的小型冷链物流企业为了谋利进入冷链市场,导致市场集中度偏低。

三是农产品产销分离,流通环节众多以及终端需求多样化,使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撑。我国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生鲜农产品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农产品需要经过经纪人、运输商、批发商、超市、餐厅等多个交易环节,而不是由配送企业直接从产地直购,这样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及费用,而增加一级流通环节就需要相应的冷链物流企业来协助完成冷链配送工作。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特别是生鲜电商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必然要在生鲜农产品配送过程中保证全程冷链。因此,在冷链市场前景广阔的大背景下,给众多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创造了进入冷链物流市场的机会,拉低了冷链物流企业的集中度。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未标准化的产品往往会存在品质参差不齐,大小、色泽不一等问题。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必然会保证全程冷链,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承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来进行配送。由于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不管是在运送过程中的冷藏车上,还是在仓储的冷库中,冷链物流公司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在使用托盘、叉车、货架等设施及传送带等设备时,针对不同规格、不同品类的产品就不能使用同一种设施设备。目前冷链物流企业很难能承包下所有品类农产品的冷链配送,因此,要想降低各种农产品的损耗率,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就需要各类相关冷链物流企业来合作,给各类小型冷链物流企业留下生存空间。

第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较低。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用低温储藏和运输设备,这个特性决定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较强的专用性,冷链物流系统需要有完备的冷链技术作保障。冷链物流企业所运送的产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是单一的,自然企业就会为了保证自身的业务量而购买各种各样冷链运输过程中会应用的设施设备,这就导致冷链物流企业储备了大量的工具,而企业本身的规模又很小,业务量当然不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就会出现设备闲置等问题,在企业无法继续运营时,相比转卖标准化的、都通用的设施设备,转卖非标准化设备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致使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并不能及时“抽身”,这些小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依旧存在于整个冷链物流市场中。

第三,缺乏全程标准化,标准之间缺乏有机衔接。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未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包括冷藏运输、冷藏、冷冻加工、低温配送、销售等诸多环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共计200多项,但众多的标准大多集中在运输和仓储两个环节,针对其他各环节规范还缺少标准。另一方面,冷链物流对上下游环节间的协调性要求较高,要求冷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有效衔接,相互协调,以保证生鲜农产品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新鲜运送。但冷链物流标准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并没有形成分明的分工体系,导致冷链物流标准存在交叉和重复现象,不能有机衔接。由于缺乏全程标准化,标准之间互相割裂,给众多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生存机会(蔡南珊等,2011)。

图1 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TOP100企业销售收入占比统计情况

图2 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的区域数量分布及区域收入占比

(三)冷链物流企业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首先,融资难一直制约着中小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至今尚未形成顺畅的融资渠道。以现在观未来,融资的难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规模决定的,大型企业之所以容易融资,是因为其长期规模化经营占据一定的优势并且企业风险较小,自然投资者就愿意进行投资,而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由于其内部散乱、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等原因,投资者大多不会考虑这种企业从而拒绝投资(刘汉英等,2005)。反过来,企业不能融资,就无法发展成大规模的企业。因此,中小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已成为一个不容规避的现实问题。

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在我国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少地区、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各种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从财税体制看,地方政府只是完成本地区的财税任务,国家下放的相关政策,促使地方只追求扩大本地的经济规模。从干部制度角度来说,领导既需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级负责,这就使地方政府加大力度保护本地市场,扩大本地的经济规模,从而提高本地利益。从司法制度来看,我国的司法制度都是属地化的,本地司法保护本地市场,司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市场联盟。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各冷链物流中小企业无法跨区域并购重组。

最后,冷链物流企业缺乏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人才流动率高。我国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并没有特别之处可吸引高素质人才,以致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束缚,并不能应尽其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冷链物流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对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在冷库工作或者开冷藏车的劳动者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素质较低的人力资源,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少之又少。中小冷链物流企业一般都不具有规范的公司规则,加上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使之相应的社会保障不高。而高素质人才大多都安于保障较好的企业,不愿意冒险来这种小企业(赵超等,2015)。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导致企业缺乏技术专业性工作人员,而不能做大做强。

(四)冷链物流企业服务差异化程度低

农业生产者、超市、烹饪食用业等是生鲜农产品冷链服务的需求方,通常说来,其对生鲜农产品的配送需求没有太高标准,在配送运输过程中,只需要冷链物流公司提供冷藏运输环境,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即可,对冷链价值的体现并不多。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化水平较低,大多数只能提供单一的冷藏运输或者仓储等基础性服务,比如冷藏车、冷库等,在冷链服务的基础之上衍生的增值服务并不多,不能形成品牌优势占领冷链物流市场。而在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中存在众多的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也都能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顾客的选择性较大,这就使大量的小规模冷链物流企业仍旧有利可图,能够长久存在冷链物流市场中。

(五)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

冷链物流业的进入壁垒即阻碍新的冷链物流企业进入冷链物流市场,通常用新企业的进入率来判断冷链物流企业进入壁垒的高低。目前,过低的市场进入门槛无法阻止新企业进入,就导致了市场进入壁垒过低,大量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流入冷链市场。

企业在进入冷链物流市场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而在退出市场时同样也要付出成本,即退出壁垒。冷链物流企业退出壁垒的最大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沉没成本。由于冷链物流企业成立之初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人员雇佣、购买设施设备、选址规划、建立冷库等费用。要想投入到市场运营当中,这些固定资产的花费都是必须的。但企业在后期的运营中出现问题肯定不可避免,这时要想退出市场就很困难,由于产业转移困难、冷链物流沉没成本很高等原因,造成退出壁垒很高(胡刚,1992)。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集中度提升的阶段性判断

第一阶段:规模继续扩张阶段(2020年~2025年)。这5年将是各类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冷链物流企业建立规模的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阿里、顺丰、京东等纷纷进入冷链物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收购、整合竞争对手、扩大势力范围,最大的几家公司开始凸显出来。随着快速整合的进行,冷链物流行业将会呈现出10~30家非常具有竞争力且规模巨大的企业,同时前4位大公司将拥有总共15%~45%的市场份额。在这一阶段中,冷链物流企业拼的是资本和网点。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凭借兼并迅速扩张,快速布点,迅速扩张规模。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战略布局、管理团队和员工。

第二阶段:专业化阶段(2025年~2030年)。冷链物流企业经过第一阶段的残酷竞争,第二阶段的冷链物流企业将更加注重核心业务的扩展,一是注重网络布局优化,在第一阶段网点的基础上,形成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二是提升服务质量,达到全程冷链。行业中前4位公司将控制35%~70%的市场。在这个阶段,行业里仍然会存在10~20家主要竞争者。处于该阶段的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强调他们的核心能力,注重利润和服务差异化。该阶段还会呈现出已站稳脚跟的企业对业绩不佳的公司进行攻击,或者是打垮、收购、仿效的现象。

第三阶段:平衡与联盟阶段(2030年~)。冷链物流行业可能呈现出行业巨头割据的时朝,尤其以冷链物流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的建立,可能出现类似于美冷或者日本综合商社等大型跨国企业。该阶段,冷链物流行业的集中度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会保持稳定,可能会出现略微下降,此阶段居于行业前4位的公司占据了70%~90%的市场份额。这一时期的冷链物流企业将具备全产业链、全球化和全方位服务的特征。从产业链角度来说,能够服务农产品产前、产后和流通全过程,真正嵌入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现代化。从区域布局角度来说,实现全球化布局,能够全球范围内为农产品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从服务内容角度来说,能够提供仓储、加工、运输、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结论及对策

(一)制定冷链物流相关政策并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1.建立冷链物流行业内相关企业联盟。由冷链物流行业协会主导,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进行支持,建立相关企业联盟。首先,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建立标准联盟,包括产地预冷标准、冷藏运输标准、经营管理标准等;其次,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建立供应商联盟,确保农产品运输得到持续供应;最后,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链技术研发联盟,不断提高企业冷链技术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联盟可以提升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进而鼓励冷链物流网络建设,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兼并整合奠定基础。

2.改善冷链物流行业营商环境。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进一步规范冷链市场秩序,去除市场中的恶意竞争,保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在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兼并整合方面,创立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资本基金,打造丰厚的资本力量促进冷链物流企业兼并整合。

3.借鉴发达国家行业经验,加大成功案例研究。我国冷链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多借鉴总结国外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以及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提供经验;定期召开冷链物流行业总裁论坛,以交流企业经营的经验、达成合作意愿;召开资本与行业对话会和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动冷链物流企业之间兼并整合。

(二)推动冷链物流行业人才培育

1.推动冷链物流企业加快产学研结合,促进行业整合创新发展。目前,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能力不强,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要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体,来促使冷链物流企业技术研发、提升经营管理等水平,为冷链物流企业兼并整合奠定理论、模式及可行性研究基础,推动行业整合创新发展。

2.加快引进、培养冷链物流企业整合人才。冷链物流企业应多举办企业兼并整合、公司资本运营等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全方位发展的冷链物流企业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兼并整合朝着大规模经济方向发展,进而提升冷链物流行业的集中度。

(三)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1.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冷链金融业务,积极与银行合作。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冷链金融业务,鼓励企业发展担保、保险、仓单质押、期货交易等新型冷链金融服务,进而提升冷链服务水平。使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成为银行抵押担保对象,积极与银行合作,延长贷款期限、扩大银行信贷规模等,推动冷链金融及企业的发展,提升冷链物流行业纵向整合能力及兼并整合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2.支持冷链物流企业通过众筹、上市等资本方式推进企业兼并整合。资金短缺是冷链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本市场为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持冷链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利用众筹、私募基金等成立冷链行业兼并整合基金,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实时关注冷链物流企业的上市计划,并积极扶持,推动企业形成经济规模,提高企业冷链资源的配置效益,使冷链物流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谢红,2008),提升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