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能训练视角分析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的本质特征

2020-05-20 08:34张翰臻王志军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爆发力体能训练竞技

张翰臻,王志军

(1.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体育学院 体能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14)

近些年来,我国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在各大比赛中都取得了比以往优异的成绩,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背后,得益于我国游泳运动队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对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本质特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与深化。以往的研究表明,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特征多于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以及专项训练特点有关[1]。项目本质特征是指比赛项目在规则的允许下,以获得最佳运动效益为目标,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智能等方面表现出的主要特征[2]。然而,我国关于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本质特征研究文献数量较少、观念也比较陈旧,且对于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本质特征的研究角度较为片面,对于特征的其它方面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正确认识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本质特征,有利于教练员在训练中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中长距离项目专项运动员的训练方向;使训练负荷的选择和安排更加科学;便于中长距离项目运动技术、训练方法的改革创新[3]。体能训练作为中长距离游泳专项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提高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竞技水平和竞技成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从体能训练视角,通过从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的制胜因素、供能方式、关键技术环节、对体能的特殊要求和规则与比赛特点5个方面全面系统的分析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本质特征,探讨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在不同方面特殊的体能需求,为教练员在布置中长距离专项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中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帮助我国中长距离竞技游泳项目竞技水平更上一层楼。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本质特征为研究对象,从体能训练视角对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的制胜因素、供能方式、关键技术环节、对体能的特殊要求以及规则与比赛特点5个方面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使用中文检索式:“检索式1:主题=竞技游泳and关键词=项目本质特征;检索式2:主题=竞技游泳and关键词=体能训练;检索式3:主题=竞技游泳and关键词=中长距离”对中国知网近十年文献进行检索,通过对上述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下载,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献,全面了解国内外专家对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本质特征研究成果。此外翻阅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及游泳专项体能训练等相关书籍,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通过面访或发送邮件的形式对江苏省游泳队教练员、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游泳专项老师以及南京体育学院体能训练教研室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我国目前高水平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以及关于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制胜因素等方面的看法,就本研究的思路和实验设计等问题进行咨询。

1.2.3 逻辑分析法

对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的制胜因素、供能方式、关键技术环节、对体能的特殊要求以及规则与比赛特点进行归纳,从体能训练角度并且结合相关文献书籍,对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本质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制胜因素分析

制胜因素是指在竞技比赛中战胜对手的要素。从项群理论来看,游泳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与速度性项目,体能在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从动作结构来看,游泳属于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项目,它有着动作结构单一、固定的特点。因此可以看出,中长距离项目的制胜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较为复杂的,它是由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一名优秀的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应该不光拥有良好的技术、战术、心理与运动智能能力,更应该具备强大的体能支撑其他方面的发展与应用。我国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方面的专家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进行了无数的研究并结合亲身经历,将制胜因素概括为充分重视中长距离项目技战术的创新和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强化中长距离项目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充分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提高训练的整体效应[4]。其中,不少专家更是提出了在中长距离专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应该遵循“技术是基础,体能是关键”这一区别于传统观念“体能是基础,技术是关键”具有创新性的观点[5],可见体能在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制胜因素中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目前,国内外的专家们对于竞技游泳中长距离比赛项目的动作技术和战术安排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认识,这就意味着体能逐渐成为了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制胜因素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通过观察近几年的大型游泳比赛,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特别是像游泳中长距离项目这类以体能为主导的大多数项目中,由于高水平运动员间动作技术水平相差太小,体能因素可以被看成取胜的关键[6]。我国优秀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孙杨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名获得男子200m、400m以及1 500m自由泳奥运会世锦赛大满贯冠军,不仅仅是因为其过硬的技术水平以及合理的战术分配,更因为他有着强大的体能支撑如此高强度大负荷的比赛任务,才成就了中国游泳的骄傲。因此在高水平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训练中,应该遵循“技术是基础,体能是关键”的观点,将优化动作质量训练与培养良好体能训练相结合,为提高我国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竞技水平打下基础。

2.2 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供能方式分析

能量供应理论在最近几年不断被国内外专家所认可并且得到应用,已经成为竞技游泳中长距离专业训练中的一部分。对于教练员来说,如果想要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要在平常训练中根据能量供应理论和参赛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以及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形成个体化最佳能量训练的科学组合[7]。由于中长距离竞技游泳运动员在比赛或者训练中能量消耗巨大,在相同运动时间中供能系统所需提供能量的比例也会与其他运动项目有所差异。其次,根据比赛距离的不同,运动员机体的供能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表1 中长距离比赛供能方式及特点

从表1中长距离比赛所需供能方式及特点可以看出,不同比赛距离项目的供能方式以及特点是不一样的。无氧和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是中距离比赛项目的供能方式,其供能特点是产生能量的速度快,主要承担运动员机体高强度运动。有氧代谢及糖酵解供能是长距离比赛项目的供能方式,其供能特点是供能的速度慢,但是储量多、效率高。在体能训练中,教练员需要合理安排有氧和无氧混合训练来提高中距离专项运动员的供能水平,安排一般有氧耐力训练和糖酵解供能训练来提高长距离专项运动员的供能水平,以此来帮助中长距离专项游泳员完成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任务。

2.3 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关键技术环节分析

竞技游泳中长项目比赛分为:出发、途中游、转身、最后冲刺以及到边5大技术环节,所谓关键技术环节就是对本竞赛项目的比赛成绩或者比赛排名有着关键性影响因素的环节。途中游技术作为中长距离项目比赛中占比例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环节,对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比赛成绩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因此在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中有着关键性的地位。根据游进公式:游进速度(V)=划水幅度(SL)×划水频率(SR)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划水幅度与划水频率决定了游进速度快慢[8],因此,划频和划幅是影响途中游速度的主要因素,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在途中游过程中运用合理的划频和划幅将大大提高其竞技水平。

2.3.1 运动员提高划频对体能的需要

划频是指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划水动作的频率。有研究发现,高水平竞技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时,划水距离较大且拥有缩短划水时间的能力,以此来获得较高划频[9]。优秀的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通常会在最后冲刺阶段通过加快划频来提高自己的游进速度,从而取得优异成绩。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划频慢的运动员,其运动成绩的上升空间也就越大,这一点在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中的体现尤为明显。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要想在训练与比赛中提高划频能力,就要增强专项耐力素质、专项力量素质以及柔韧性的训练,使得划臂的速度变快效率变高。

2.3.2 运动员提高划幅对体能的需要

划幅是指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每个动作周期身体前进的距离。在中长距离项目途中游技术中划幅是衡量一名游泳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技术水平越高,动作效率越高,划幅长;反之亦然[10]。然而,对于优秀的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来说,其身体形态特征以及技术动作基本定型,教练员与运动员想要提高划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教练员在平常的体能训练中只能通过增强专项运动员的肌肉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以及柔韧性尤其是伸展能力来提高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的划幅。

2.4 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对体能的特殊要求分析

在竞技游泳项目中对运动员的耐力、力量与速度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其中力量素质在中长距离专项运动员的体能中显得尤为重要。不少教练员会在平常的陆上体能训练中,将力量素质的训练作为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训练,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力量与体能训练有助于伤病预防;二是力量与体能训练能够提高表现[11]。然而,一名优秀的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仅仅提升力量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不同类型的游泳比赛项目特点,对中长距离项目竞技游泳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核心肌群稳定性、爆发力以及柔韧性这些专项能力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4.1 对耐力素质的要求

游泳项目是耐力与爆发力素质两者结合的产物。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运动员,他们所需要发展的耐力与爆发力素质水平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无论哪种类型的游泳运动员,他们都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能力以及肌肉耐力素质,因为这是完成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一位拥有良好能量代谢系统的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他的身体可以产生足够的能量,保持长时间的训练,并且能够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进行快速地恢复。因此在平常训练中应该对中长距离的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他们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耐力水平,培养他们对于中长距离比赛所需要的耐力素质。

2.4.2 对核心肌群稳定性的要求

众所周知,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它不同于一些对于运动员上肢或者下肢力量有特别要求的运动项目,游泳不光需要上下肢力量的支撑,更需要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让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目前,我国部分地方的游泳队已经开始使用了像悬吊训练 (S-E-T)之类的增强运动员核心肌群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其宗旨是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游进效率,同时减少水对运动员的阻力[12]。核心肌群稳定性包括核心肌肉力量以及核心肌肉的控制能力,强大的核心力量固然重要,然而在错误的时间用到了错误的肌肉力量,其作用也必然适得其反。因此,高水平中长距离竞技游泳运动员在提高核心肌肉力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其核心肌群的平衡与协调。不同泳式对于核心肌群稳定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蝶泳和蛙泳运动员发展核心肌群稳定性主要是为了增强身体起伏幅度,自由泳和仰泳运动员发展核心肌群主要是为了保持在水中的身体位置以及增强身体转动。同时,提高核心肌群稳定性还可以为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提供稳定的身体支撑,提升打腿的有效性以及控制身体的侧向移动。

2.4.3 对爆发力的要求

爆发力指肌肉通过快速收缩所爆发出来的力,在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中爆发力是完成技术动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3]。由此可见,爆发力和力量与速度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力量与速度素质的结合。爆发力并不是只有短距离游泳运动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即使是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也需要良好的爆发力,因为爆发力往往是在最后冲刺阶段决定竞技游泳比赛排名的关键性要素。通过对近几年的竞技游泳中长距离比赛观察可以发现,拥有良好爆发力的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在途中游的过程中可能并不能取得领先的位置,但是可能会在转身和最后冲刺阶段,凭借其出乎常人的爆发力水平,超越对手取得冠军。由于人体在水中的阻力与在陆地上的阻力是不同的,运动员对水作用的力转化产生的反作用力比在陆地上少的多,所以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要想提高爆发力水平,就要在体能训练中平衡力量与速度两者之间的训练比重,将爆发力应用到实际比赛中。

2.4.4 对柔韧性的要求

如果说耐力素质、核心肌群稳定性以及爆发力是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专项能力中的关键要素,那么柔韧性就是中长距离竞技游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垫脚石。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帮助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轻松有效的运用各种技术动作,不同的技术动作对于身体不同部位的柔韧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自由泳打腿技术动作需要游泳运动员的踝关节具备充分柔韧性,从而使得打腿更加有力;仰泳划臂技术动作中需要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具备充分的柔韧性,从而增加仰泳划臂频率,减少仰泳划臂次数,使划臂更加持久有效。对于一些运动员柔韧性较弱的部位,足够的柔韧性还可以保护运动员免于训练和比赛中受到的伤害,从而延长他们的运动寿命。

2.5 竞技游泳规则和中长距离比赛特点分析

2.5.1 竞技游泳规则分析

游泳竞赛规则是游泳运动员参加比赛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它规定并且保障着游泳竞赛有条不紊的进行。游泳竞赛规则的修改不仅对比赛本身进行了改良,而且对裁判员、教练员与运动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则就像是游泳训练的导向标,教练员应该按照新规则的要求发展高水平游泳运动员所需要的体能,对他们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提高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对新技术动作的完成度,来更好的完成比赛。

表2 游泳竞赛规则的更改对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能发展的需要

根据表2游泳竞赛规则的更改对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能发展的需要可以看出,以《游泳竞赛规则2019-2021》对各项泳式的比赛规定中修改最大的仰泳与蛙泳为例[13],新规则对仰泳出发做出的修改“在出发信号发出前,运动员应在水中面对出发端,两手抓住出发握手器。禁止两脚蹬在水槽里、水槽上和脚趾勾在水槽沿上。”与原规则仰泳出发时,两脚趾不能露出水面相比,新规则对于脚蹬池壁位置的要求对仰泳比赛选手出发时的身体重心与出发时受到的阻力都有不小的影响,也对中长距离比赛选手的核心力量与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提出了要求。这就要求了教练员对于仰泳专项运动员在平常的陆上体能训练中应该添加更多的核心力量训练与灵敏协调训练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调整仰泳出发时的身体重心并且减少出发时所受到的阻力。对蛙泳出发与转身规则的新增“出发和每次转身后,在第2次划臂两手指最宽点开始向内划水前,头的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与原规则中蛙泳在出发和转身后的水下长划手技术动作中不允许打类似蝶泳腿动作与动作做完后头的一部分未必须露出水面的规定相比,在蛙泳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在水下进行蝶泳腿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动力。因此,需要通过深化在陆上体能训练中对蛙泳专项运动员的腰腹肌力量、爆发力以及协调能力,以帮助运动员在出发和转身时取得优势。

2.5.2 中长距离比赛特点分析

竞技游泳中长距离比赛的比赛特点也很鲜明,中长距离比赛拥有比赛强度大、比赛时间较长和比赛周期短这3个主要特点。这也就对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完成如此大负荷的比赛任务,在同一场赛事的预决赛中能有不错的表现,并且不会出现伤病影响到其他赛事,延长其运动寿命。

3 结论

1)在高水平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动作技术水平相差较小的今天,体能因素在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制胜因素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不同比赛距离的项目所需要的供能方式是不同的,无氧和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是中距离项目的主要供能方式,有氧代谢及糖酵解供能是长距离项目的主要供能方式。在体能训练中,教练员需要合理安排一般有氧耐力训练、有氧和无氧混合训练和糖酵解供能训练来提高中长距离专项运动员的供能水平。

3)途中游技术作为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比赛中占比最大、使用最频繁的技术环节,在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中有着关键性的地位,途中游的速度与运动员在水中的划频和划幅有关。教练员可以在陆上体能训练中可以通过提高运动员柔韧性、肌肉耐力、肌肉力量以及协调能力等专项训练来帮助运动员增快划频加大划幅。

4)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核心肌群的稳定性、爆发力以及柔韧性有着特殊的要求。教练员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应该注意这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不可单方面发展某一项素质。

5)教练员应该根据游泳竞赛规则的修改以及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比赛的特点,在平常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专项体能训练,以此来帮助运动员适应新规则以及比赛的特点,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发挥的竞技水平。

猜你喜欢
爆发力体能训练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复合式训练对高校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试论举重运动爆发力训练的特点及方法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竞技精神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