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瘦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2020-05-30 13:02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蕴舌象舌苔

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安吉 3133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瘦素抵抗是NAFLD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因素,其与中医证型和舌象的关系有待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NAFLD患者中医证型、舌象的关系,以指导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理论创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3年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1]选择病例,入选NAFLD患者152例,男95例,女57例;年龄25~58岁,平均42.5岁;其中单纯性脂肪肝68例,脂肪性肝炎84例。将患者按中医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分型分组,分为湿浊内停型、痰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痰瘀互结型、脾肾两虚型。各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NAFLD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免疫性肝病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肿瘤、妊娠或哺乳妇女及心、脑、肾等重大脏器损害者以及精神疾病不配合患者。

1.3 研究方法:所有受试对象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进行B超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瘦素(LEP)检查。检测结果由超声科、检验科提供。血清瘦素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仪器为Fg-2003全自动免疫计数仪。

2 结果

2.1 各组BMI、肝功能、血脂、瘦素情况比较:湿浊内停型和肝郁脾虚型BMI明显高于痰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脾肾两虚型(P<0.05),湿浊内停型和肝郁脾虚型BMI无明显差异(P>0.05)。痰瘀互结型ALT、AST显著高于湿浊内停型、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脾肾两虚型(P<0.05);湿浊内停型、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脾肾两虚型的ALT、AS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组间GG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组间TC、T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瘀互结型 LEP显著高于湿浊内停型、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脾肾两虚型(P<0.05);湿浊内停型、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脾肾两虚型的LE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各组舌象与肝功能、血脂、瘦素的关系:舌质黯组和舌苔厚组ALT、AST、LEP较舌淡红组、舌淡胖组、舌质红组、非舌苔厚组明显升高(P<0.05),舌质黯组和舌苔厚组ALT、AST、LEP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GGT、TC、TG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各组BMI、肝功能、血脂、瘦素情况比较(±s)

表1 各组BMI、肝功能、血脂、瘦素情况比较(±s)

注:与痰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脾肾两虚型比较,*P<0.05;与其余各型比较,#P<0.05。

组别湿浊内停型痰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痰瘀互结型脾肾两虚型LEP(ng/ml)5.86±2.36 6.38±1.83 4.46±1.93 8.86±2.56#5.23±1.05例数48 30 24 18 32 BMI(kg/m2)28.3±1.8*24.6±1.5 28.5±2.2*24.8±1.4 25.7±2.5 ALT(IU/L)57.4±23.3 63.5±21.3 61.2±24.7 87.2±23.7#58.4±26.2 AST(IU/L)33.4±15.7 28.8±19.3 31.5±18.9 53.4±20.2#34.1±16.8 GGT(IU/L)79.1±26.2 88.6±21.8 82.1±24.9 84.2±20.5 83.7±28.6 TG(mmol/L)8.26±1.59 8.32±1.88 8.56±2.02 8.07±3.09 8.16±1.84 TC(mmol/L)2.91±1.03 2.38±0.97 2.91±1.57 2.61±1.82 2.74±1.93

表2 各组舌象与肝功能、血脂、瘦素的关系(±s)

表2 各组舌象与肝功能、血脂、瘦素的关系(±s)

注:与舌淡红组、舌淡胖组、舌质红组、非舌苔厚组比较,*P<0.05。

指标舌淡红组舌淡胖组舌质红组舌质黯组舌苔厚组非舌苔厚组LEP(ng/ml)5.47±2.26 5.81±2.71 5.86±2.29 8.83±2.28*7.85±2.34*5.33±2.12 ALT(IU/L)54.4±26.2 55.3±21.3 57.9±20.8 81.6±24.8*79.4±28.3*57.5±18.7 AST(IU/l)43.7±15.1 46.9±18.2 45.4±12.7 63.4±15.7*62.5±12.4*45.4±13.8 GGT(IU/l)78.1±27.2 79.9±25.3 77.9±24.6 81.1±27.2 78.2±24.8 77.5±26.4 TG(mmol/l)8.13±1.49 8.28±1.53 8.76±1.80 7.87±2.64 8.65±1.53 8.45±1.26 TC(mmol/l)2.57±1.83 2.71±1.86 2.85±1.55 2.93±1.67 2.75±1.43 2.67±1.78

3 讨论

NAFLD 属于中医学“痰湿”“胀满”“胁痛”“膏脂”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本病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或过度肥胖,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脂浊内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痹阻于肝脏脉络。证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肝失疏泄,痰浊瘀热为表。根据相关专家共识,目前将NAFLD辨证分为湿浊内停型、痰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痰瘀互结型、脾肾两虚型五型[2]。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分泌型激素,可控制食物摄取和能量消耗,与机体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瘦素水平升高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肝内胰岛素信号转导改变,与NAFLD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3]。

脾主运化,津液膏脂由水谷化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而致脾失健运,脾气不畅,气机壅遏,水湿内停,导致膏脂痰浊瘀阻于肝络而形成本病。肝主疏泄,性喜扶苏调达[4],疏通全身气机,舒畅气血津液,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一旦肝气郁结,水液输布和代谢障碍,导致膏脂痰浊瘀阻于肝络。故如患者长期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腻,病程日久,脾失运化,肝失疏泄,湿热内蕴,痰浊内结,气血痰瘀相互搏结,痹阻于肝脉,气血津液输布不调,病情渐重,迁延难愈[5]。本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型最多,湿浊内停型和肝郁脾虚型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痰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脾肾两虚型,与中医学“肥人多湿”理论相符,表明NAFLD肥胖型患者发病因素中“脾虚”因素高于“肝郁”“肾亏”因素。研究还发现,肝功能损害程度和瘦素抵抗程度以痰瘀互结型患者最为严重,舌质黯组和舌苔厚组较舌淡红组、舌淡胖组、舌质红组、非舌苔厚组明显严重,表明“痰”和“瘀”病理因素与瘦素抵抗密切相关。

综上,BMI、血生化指标、瘦素水平对NAFLD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以考虑作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辅助指标。治疗上,对于高血清瘦素水平和肝功能损害严重的NAFLD患者,应在痰瘀理论的指导下,以消痰活血为主,配合健脾补气,辅以疏肝补肾,酌情加用消脂中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高该病诊疗的效果。

猜你喜欢
内蕴舌象舌苔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外感发热误治转湿热内蕴发热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