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通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45例

2020-05-30 13:02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通脉硬化性血瘀

宁波镇海第二医院 浙江 宁波 315200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供应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并形成血栓,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造成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软化和坏死,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或感觉异常等神经症状,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有关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基础,西医临床主要采用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治疗,辅以控制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但治疗方案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疗效并不十分满意。笔者采用自拟行气通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90例,均为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6.84±8.65岁;平均病程29.76±4.67h。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6.72±8.30岁;平均病程29.28±4.46h。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过统计比较后,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根据改良TOAST分型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型)[2]。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中风气虚血瘀证的标准:半身不遂,神识昏蒙,气短乏力,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感觉异常,面色㿠白,自汗出,舌质黯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0~80岁;③病程≤3天;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出血;②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③合并严重痴呆或精神疾病;④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⑤不服从治疗方案。

2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对症支持等。

2.1 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1225)口服,每日20mg,每日1次。

2.2 研究组:予自拟行气通脉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当归、赤芍、川芎、天麻、川牛膝、法半夏、白术、柴胡、甘草各10g,丹参、葛根、杜仲各15g,地龙8g,全蝎5g。水煎3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各150ml温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①疗效标准:使用脑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或评分增加。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评价:采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Philips公司)进行诊断,测量3次动脉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并测量斑块横截面最大面积和厚度。③生化指标:抽取患者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检测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水平;不稳定性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

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得到的计数与计量数据分别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的χ2检验、t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采用α=0.05。

4 治疗结果

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CAS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面积、斑块厚度及IMT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见表2。

4.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AS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AS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IMT(mm)2.13±0.57 1.34±0.23▲△2.15±0.61 1.67±0.28▲组别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斑块面积(mm2)23.06±3.13 10.57±1.76▲△22.83±3.47 13.22±2.14▲斑块厚度(mm)2.98±0.43 0.67±0.15▲△3.15±0.39 1.12±0.26▲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改善情况(±s,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改善情况(±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例数45对照组HDL-C 1.02±0.23 1.37±0.29▲△1.05±0.21 1.19±0.27▲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 6.18±1.34 4.24±0.64▲△6.23±1.27 4.75±0.83▲TG 2.24±0.67 1.23±0.23▲△2.27±0.65 1.61±0.34▲LDL-C 4.27±0.86 2.56±0.57▲△4.31±0.84 3.03±0.72▲

4.4 两组治疗前后不稳定性标志物指标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降低,TIMP-1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不稳定性标志物指标情况(±s,ng/m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不稳定性标志物指标情况(±s,ng/m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TIMP-1 357.56±58.48 430.82±76.47▲△363.29±63.33 482.45±85.84▲组别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MMP-9 74.19±12.32 42.24± 7.54▲△73.78±13.47 54.07± 8.43▲

5 讨论

脑梗死归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基本病机是气虚、痰浊、血瘀、热毒等,大多认为气虚血瘀为本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病理性质主要为本虚标实。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辅相成,气虚则运血乏力,血行不畅,瘀滞管腔,瘀亦可影响气的运动,又能生风生痰,蕴久为热毒,气滞、痰浊、血瘀、热毒胶结,积聚成斑块。

本研究采用行气通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该方重用黄芪益气补中,使气旺则血行,为君药;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正,二味气分血分之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补气活血之效,是为君药。赤芍、川芎、丹参活血祛瘀,三者共为臣药;佐以杜仲、川牛膝补益肝肾以生新血,法半夏、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葛根益气升阳,天麻可平肝息风,柴胡疏肝解郁,地龙、全蝎破血逐瘀、通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诸药合用,扶正与祛邪共施,使血气充足,瘀祛络通,脑髓得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症得除。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面积、斑块厚度及IMT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行气通脉汤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较好,并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脂质代谢紊乱,血清TC、TG、LDL-C的明显升高以及HDL-C的明显降低均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MMP-9是MMPs家族的重要一员,能使细胞外基底膜的层黏蛋白和纤黏蛋白发生降解而发生基底膜发生破裂,促进斑块纤维帽松动,引起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而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TIMP-1则是MMP9的内源性抑制剂,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亲和力,具有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当两者结合时可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降低,TIMP-1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降低更加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行气通脉汤应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异常和血清MMP-9、TIMP-1表达,增强斑块的稳定性,并促进斑块消退,保护患者脑组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通脉硬化性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