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促排卵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排卵障碍性不孕70例疗效观察*

2020-05-30 13:02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障碍性肾虚血瘀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益肾促排卵汤是我院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经验方,本文纳入89例患者,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因PCOS致排卵障碍性不孕于我院就诊且辨证为肾虚血瘀型的140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0例,年龄26~37岁,平均32.82±5.09岁;PCOS病程1~6年,平均2.75±0.81年;排卵障碍性不孕病程1~5年,平均病程1.84±0.61年;体质量指数(BMI)24.82±1.63kg/m2。合并:高血压43例,高脂血症27例。观察组70例,年龄24~38岁,平均33.15±4.84岁;PCOS病程1~5年,平均2.64±0.76年;排卵障碍性不孕病程1~4年,平均1.72±0.68年;BMI 24.61±1.80kg/m2;合并:高血压39例,高脂血症31例。所有患者完成研究,未发现脱落病例。两组年龄、病程、合并疾病、体重指数等基础情况均衡(P>0.05)。

1.2 诊断标准:PCOS诊断参照欧洲人类生殖协会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于2003年鹿特丹会议制定的标准[1]:①患者排卵障碍,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患者有高雄激素血症(痤疮、多毛等)表现;③子宫附件超生提示卵巢体积大于10ml,且每侧卵泡(直径2~9mm)数量至少12个,满足上述3项中的2项即可确诊PCOS。不孕症:患者与配偶同居1年以上仍未受孕,均未采取避孕措施。肾虚血瘀证[2]:主症:可见性欲减退,腰酸,乏力,腹部刺痛;次症:月经量少或闭经,月经延期,经质稀薄,小便清长,舌质黯、有瘀斑、苔厚腻,脉沉细弱。证型确诊需要满足主症,符合次症中2项以上并符合舌脉象就可,均由我科主治以上中医师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1.3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①符合PCOS致排卵障碍性不孕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者;②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③中医证型属肾虚血瘀型者;④3个月内未进行其它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受试药物过敏者;②存在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不孕症者;③肝肾功能障碍者;④男性不育者;⑤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4.1 对照组:在医师指导下口服克罗米芬(高特制药,批号20170109、20180212),应从月经第2~5天或撤退性出血时开始连续应用5天,50mg/次,1次/d,必要时可增加至每次100mg;监测患者卵泡发育情况使用促性腺激素(丽珠制药,批号20170207、20171125),月经周期第9d开始由超声室技师经阴道B超对卵泡及子宫内膜进行连续监测,当最大卵泡的直径逐渐增大至18mm以上时立即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U促排卵,医师进行健康宣教,在其指导下患者与配偶顺利完成性交,频率以隔日1次为宜。

1.4.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促排卵汤口服,药物:炒山药、熟地黄各30g,淫羊藿、菟丝子、女贞子、白芍、川牛膝、桑寄生、丹参各15g,鸡血藤20g,川芎10g,炙甘草6g。乏力明显加党参15g;小便清长,夜尿频加乌药、益智仁各10g;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刺痛明显加红花10g。每日1剂,分上下午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2周。

2 结果

2.1 两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CTGF及TGF-β1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2.37±0.43*1.51±0.37*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GF-β1(ng/L)治疗前649.09±82.61 647.42±83.14治疗后418.51±62.73*216.37±47.85*∆CTGF(μg/L)治疗前7.25±1.76 7.16±1.59

2.2 两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E2、FS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H水平低于对照组,E2、FSH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FSH(mmol/L)E2(pg/ml)LH(U/L)治疗后6.74±0.63*∆73.50±16.71*∆6.03±0.61*∆对照组(70例)治疗前4.49±0.96 18.75±4.62 15.61±4.65治疗后5.65±0.72*59.95±11.84*9.35±2.53*观察组(70例)治疗前4.61±0.89 18.83±4.79 15.51±4.59

2.3 两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阻力(RI)比较:两组治疗前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R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升高,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RI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RI比较(±s,n=70)

表3 两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RI比较(±s,n=7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0.71±0.14*0.62±0.11*∆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前6.42±0.61 6.31±0.57治疗后7.37±0.63*9.27±0.97*∆RI治疗前0.93±0.16 0.86±0.18

2.4 两组子宫内膜类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A型内膜、B+C型内膜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中A型内膜率高于对照组,B+C型内膜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子宫内膜类型比较[例(%)]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排卵率为92.86%(65/70)、妊娠率为75.71%(53/7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妊娠率60.00%(42/70)及排卵率81.83%(5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临床疗效比较[例(%)]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7例,总发生率10.00%;对照组发生9例,总发生率1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PCOS属于中医学中“不孕”“闭经”等疾病范畴,以肾虚为本,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肾虚日久可影响天癸充盈,最终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而此被视为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键病机。中医学认为卵子是生殖之精,肾虚则元气不足,血行不畅,壅滞冲任胞脉,导致卵子排出障碍,因此肾虚血瘀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益肾促排卵汤是我院治疗肾虚血瘀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代表方,方中炒怀山药补益脾肾,与熟地黄合用善于滋补肾阴,为卵巢发育及成熟提供物质基础;女贞子补肾,清热凉血,补肾同时还可清解血热;菟丝子、桑寄生滋补肝肾;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消肿,消补兼顾;白芍养血补肝,精血同源,肝血充足则天癸化生有源;川牛膝、丹参活血化瘀,其中前者还可引药下行,使药物下行聚于胞宫及卵巢;川芎行气化瘀,与丹参合用气血通调;炙甘草调和药性;肾阳是卵巢正常功能的动力,淫羊藿具有温肾助阳、益精血功效。

笔者认为益肾促排卵汤作用机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①益肾促排卵汤具有较强的抗纤维化能力,调节TGF-β1与CTGF水平,这可能与丹参、川芎等行气化瘀药物应用相关,可改善微循环,促进子宫内膜修复;②益肾促排卵汤中的黄芪具有抗应激作用,淫羊藿、熟地等补肾药物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有效调节性腺轴,加速卵巢功能修复,促进受孕环境的改善,从而提高内膜容受性。

综上,笔者认为对于PCOS致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肾虚血瘀型)患者而言,联合益肾促排卵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调节性激素及CTGF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性肾虚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血瘀体质知多少
肾虚是种文化病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