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五针结合常规体针治疗肩周炎伴焦虑28例临床观察

2020-05-30 13:03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针肩周炎肩关节

丽水市中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长期的慢性疼痛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笔者在常规体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五针,治疗肩周炎伴焦虑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丽水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且符合肩周炎伴焦虑纳入标准的患者。共收集了60例,其中4例因为未坚持治疗脱落,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例,无剔除病例,其余56例均按疗程完成治疗。56例患者中,男25例,女31例;41~50岁的21例,51~60岁的21例,61~70岁的14例;从患病部位上看,左肩痛者24例,右肩痛者29例,双肩痛者3例;41~50岁患者中左肩痛9例,右肩痛12例,51~60岁患者中左肩痛9例,右肩痛13例,60~70岁患者中左肩痛患者6例,右肩痛5例,双肩痛3例。随机分两组,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②好发年龄在 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③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太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障碍;④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7分;③年龄在40~70岁之间;④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能按计划坚持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②合并有骨折、骨肿瘤、骨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者;③正在服用非甾体抗炎类等药物,有可能影响疗效判断;④肩袖损伤患者。

1.5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5.1 治疗组:选用常规体针+头五针,针具:采用规格为0.30mm×40.00mm的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体针:①取穴:肩三针(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明经证加合谷穴,少阳经证加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②操作:常规消毒后直刺0.5~1.0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直至得气,留针30min;头五针:①取穴:百会+四神聪;②操作: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尖与头皮成15°~30°的夹角,由前向后快速刺入,进针深度0.5~1.0寸,留针30min。1日1次,7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

1.5.2 对照组:对照组仅选用常规体针,取穴及操作手法同治疗组。疗程同上。

1.6 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显效:肩部疼痛消失,但劳累或气候变化时仍有酸沉感,会自动消失,除后伸摸脊达第10胸椎外,其他功能均已恢复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1.7 观察指标:①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JOA);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3疗程后分别进行评估。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JOA肩关节功能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疗程65.29±10.61 59.86±11.05例数28 28治疗前63.29±8.21 60.54±9.36治疗2疗程67.61±9.26*60.96±10.32治疗3疗程72.29±8.99*63.43±9.8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3疗程2.61±1.97*3.79±2.18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28 28治疗前7.18±1.66 6.54±2.05治疗1疗程5.39±1.64 6.00±2.00治疗2疗程4.75±1.29 5.11±1.9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结果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3疗程6.50±3.73*11.21±4.86例数28 28治疗前15.89±6.28 15.46±6.65治疗1疗程12.32±5.15 14.71±5.29治疗2疗程10.93±5.09 12.57±4.76

2.3 两组HAMA焦虑评分比较:见表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肩周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感。疼痛呈渐进式加重,夜间特别明显,经常影响患者的睡眠时间和质量,直至肩关节活动完全受限成为“冻结状态”。本病的自限性长达0.5~3年,我国肩周炎患者众多且近年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约60%的患者不能完全康复[2]。疼痛是肩周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急性期后疼痛虽然有所缓解,但是部分患者还是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在肩周炎的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以水杨酸制剂或其他消炎止痛类药物口服;压痛局限者给予局部封闭或者全麻下进行手法松解;保守治疗效果差者给予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虽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当肩周炎患者伴发焦虑症状,常予西药抗焦虑治疗[3],但这些药物仍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会损害靶器官,具有成瘾性。针灸是我国传统的疗法之一,在治疗包括肩周炎在内的疼痛相关疾病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且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副作用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的信赖。临床上更多的使用综合手段进行干预和治疗,并注重强调患者的功能锻炼。但肩周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生活质量低等症状缺少足够重视。头五针即“百会+四神聪”。百会穴位于巅顶,入络于脑,贯通诸阳经。《针灸资生经》载:“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应急,百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故,百会是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宁心安志之要穴。四神聪穴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前后神聪在督脉循行线上,左右神聪旁及足太阳经脉,而督脉入属于脑,足太阳膀胱经“从巅入络脑”。四神聪与百会合用,可加强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的功效。头五针结合常规体针治疗肩周炎伴焦虑,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体针。说明头五针能有效调节焦虑状态,而且改善焦虑状态对整体疗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体针肩周炎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肩关节生物力学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