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平圣惠方》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

2020-05-30 13:03裘石亮江凌圳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鳖甲木香槟榔

裘石亮 江凌圳

1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太平圣惠方》是一本收集了大量宋代以前医药方书、民间验方的官修方书类著作,今人所用的很多方剂和药物的选择和配伍,以及后世中成药的选方、制作等,均出自此书,效验犹佳。整理并分析其中治疗积聚的方剂,并研究其组方用药规律,对临床治疗积聚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太平圣惠方》治疗积聚的方剂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梳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得到一部分相对客观、量化的结果,为积聚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研究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馆藏图书《太平圣惠方》校点本[1]为基准开展。选用其中第二十八卷治虚劳积聚诸方;第四十八卷治肝积气诸方、治心积气诸方、治脾积气诸方、治肺积气诸方、治肾积气诸方、治积聚诸方、治积聚心腹痛诸方、治积聚心腹胀满诸方、治积聚宿食不消诸方;第七十一卷治妇人积聚诸方。

1.2 方剂筛选:对于所摘录的方剂中,剔除下列情形:有名无方者;所列举方药名称不全者;有方名无药物,并无从考证具体药物组成者;仅运用外用方药治疗者。

1.3 数据规范: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126首,共涉及中药153味。以高学敏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为标准,参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的《中药大辞典》[4],对处方中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统一。有方剂名未列出具体药物组成者,参考彭怀仁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5]对其补充完整。

1.4 分析软件: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将以上筛选过的处方并进行药名规范后的数据录入到系统平台中,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进行数据的核对与审核。通过平台的两大模块“统计分析”与“数据分析”的功能,进行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的项目类别包括四气统计、五味统计、归经统计、药物频次、组方规律。

2 结果

2.1 四气分布:其中温性药418次(占46.39%),寒性药190次(占21.09%),平性药160次(占17.76%),热性药125次(占13.87%)等。表明药物的四气以温热、平性为主。

2.2 五味分布:其中苦味药571次(占36.30%),辛味药567次(占36.05%),甘味药320次(占20.34%),酸味药85次(占5.40%)等。表明药物的五味以苦、辛、甘为主。

2.3 归经分布:其中脾经523次,肝经463次,胃经406次,大肠经297次,心经265次,肾经254次,肺经159次,胆经124次,三焦经70次,心包经58次,膀胱经16次,小肠经13次。表明归经以脾经、肝经、胃经为主。

2.4 高频药物:对录入数据库的治疗积聚的126首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并对得到的153味中药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其中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19味,分别为肉桂72次、木香70次、当归57次、槟榔56次、大黄55次、鳖甲54次、三棱42次、吴茱萸41次、桃仁36次、附子33次、诃子30次、青皮30次等。仅占153味中药的12.42%,但使用频次达到了735次,占全部药物使用总频次1192次的61.66%。

2.5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用药规律:在软件平台“数据分析”模块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将药物“支持度个数”(即药物组合在所选处方中出现的频次),设置为25,“置信度”(“→”左边为A,右边为B;当A药物出现,B药物出现的概率,即药物组合中其中一味药物出现,另一位药物出现的概率)设为0.75,运用用药模式功能可以得出结果,然后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出现频度在25次以上的具体组合,分别是当归-肉桂48次、木香-肉桂42次、木香-槟榔37次、木香-大黄36次、槟榔-肉桂36次、鳖甲-大黄36次、肉桂-大黄35次、当归-木香35次、鳖甲-肉桂34次、当归-大黄33次、鳖甲-三棱31次等。可获得25组常用药物模式,所涉及的高频药物有8味,分别为当归、木香、桂心、鳖甲、大黄、槟榔、三棱、吴茱萸。

运用软件中方剂组方规律的“规则分析”可得出药对的关联规则:三棱、大黄→鳖甲,当归、鳖甲→肉桂,当归、大黄→肉桂,当归→肉桂,当归、木香→肉桂,鳖甲、三棱→大黄,肉桂、大黄→当归,鳖甲、肉桂→当归。为更清晰展示《太平圣惠方》治疗积聚的核心用药,故将支持度个数设为35,置信度设为0.95。可获得8个核心药对组合,所涉及的核心药物为6味,具体网络展示结果见图1。

图1 核心药对网络展示图

3 讨论

3.1 高频药物:参考《中药学》[2]将19味高频药物进行分类,其中4味温里药(肉桂、吴茱萸、附子、干姜);3味补虚药(补血药:当归;补阴药:鳖甲;补气药:白术);3味活血化瘀药(破血消癥:三棱、干漆;活血调经:桃仁);2味攻下药(攻下药:大黄;峻下逐水药:芫花);2味清热药(清热凉血:赤芍;清热解毒:防葵);3味其他药(驱虫药槟榔;收涩药诃子;拔毒化腐生肌药硇砂)。表明药物功效以温经通脉、散寒止痛、补血调经、泻下攻积、滋阴潜阳、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解毒等为主。体现出清法、消法、温补法、下法诸多治法[6-9],并与积聚病3个不同时期的治法不谋而合。

3.2 性味归经:温性药占比46.39%,药味苦味药与辛味药为主,其次为甘。说明积聚常由寒邪致病,但需分清素体虚寒与寒邪中伤之别。甘“能补、能和、能缓”,可以补虚、调和、止痛。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苦“能泄、能燥、能坚”,除了常见的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类是苦味药,还有行气消积、活血化瘀、破血消癥药也是苦味药。说明积聚多是由气、津、血凝结而积成,可夹热夹湿夹寒。治疗上辨别寒热虚实后,可选用甘、辛、苦三味配伍,蕴有甘缓、辛开、苦降之意,能奏行气、散结、活血、止痛之功。酸味药的用量占比仅有1.53%,酸味药“能收、能涩”,与“行、散”相悖,故在治疗积聚病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酸味药。

药物归经以脾经最多,其次为肝、胃等。药物的归经统计结果与积聚的主要病位在肝、脾相符。因脾主运化、升清,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喜调达,三者之间可以“气”相关联,三者的功能均与气机的升降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积聚病的治疗用药思路中,还应顾护气机的升降、疏泄。

3.3 核心用药:在支持度个数25、置信度0.75时,共得出25对药物组合模式,其中所涉及的高频药物为8味,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为肉桂与当归,共出现48次;且在此组方规律条件下得出8条关联规则,其中三棱、大黄→鳖甲置信度为0.961538462,为最高。用药模式中体现最多的为温补治法,这与积聚病久,多正虚、气血虚衰相合。使用频次≥35次的核心药物组合有:①当归,肉桂;②木香,肉桂;③木香,槟榔;④木香,大黄;⑤槟榔,肉桂;⑥鳖甲,大黄;⑦肉桂,大黄;⑧当归,木香。从6味核心药物网络图可发现,治疗积聚以温中散寒、行气导滞、泻下攻积为主要法则。

积聚病因病机繁多,病程较长,治法亦为多样,高频药及高频药对已有所体现。研究结果主要体现了攻补兼施、行气活血的治疗方法,较为符合现代对积聚的研究认识[10]。经过关联规则的处方组方规律分析,可以将各味中药及各组药对之间复杂的联系简单明了展示,为中医临床治疗积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鳖甲木香槟榔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阳和汤加减合鳖甲煎丸治疗乳腺结节验案
有利有害的槟榔
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龟甲与鳖甲
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阅读木香
梦回槟榔园
多波长测定法在鳖甲煎丸提取物检测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木香中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