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与当地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策略浅析
——以上海宝山文创产业为例

2020-06-11 07:00储艳洁
文化产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宝山区文创文化

◎储艳洁

(上海商学院 上海 200235)

【关键字】文化创意 产业转型 博产联合体 融合

2017年12月,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①(简称“上海文创50条”),明确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战略目标以及产业体系构架;突出了重点领域主要聚焦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艺术品交易、出版、创意设计、文化装备等产业板块;并分门别类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规划和措施。这要求各区依托现有优势资源、配合推动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建设。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宝山区文创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和规划引导,着力发展重点行业领域,大力培养扶持互联网行业,形成“文化科技”的创新驱动格局。从宝山区现有的文创产业及地域特色上看,产业基础主要集中在创意设计业、高科技影视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信息服务业及数字内容产业等领域。另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配套日趋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主动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形成了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趋势,突出了优势领域的带动效应,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宝山文创产业现况

根据区统计局数据,2018年1-9月宝山区文创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5.53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增长33.2%,工业设计业增长33.1%,建筑设计业增长41.9%。文创产业实现区级税收9.72亿元,占区级税收比重为8.7%;1-9月,5家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骨干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09亿元,占文创产业总营业收入的31.0%,主要集中在工业设计业和建筑设计业领域。

图1 “十三五”期间宝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级税收趋势图(亿元)

二、宝山文创产业新发展新亮点

(一)文化创意企业龙头阵容初步形成

宝山区历史上支柱经济为重工业、纺织业、运输业等,由于产业经济转型,宝钢等大型国企逐步迁出,宝山产业慢慢转为生产制造业、文创业等类型。经过对各级文创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梳理统计,目前宝山区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文创骨干企业有7家,分别是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悦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唯一视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靖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这些骨干企业2017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56.75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总量的36.8%。此外区域内还集聚了通用金属结构、绿地建设设计等众多工程设计及建筑设计企业,以及大批对设计产业具有强大市场需求的先进制造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二)文创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宝山区有大量工业遗存,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载体。一些老工业厂房,已更新改造为中成智谷、智慧湾、博济堂、上海智力产业园等文创园区;宝杨路老码头,变身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着力打造滨江邮轮文化产业发展带;通过对国棉八厂、上汽集团等老厂房改建而成的半岛1919创意产业园、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等,已形成文创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设计研发业的集聚地。目前,宝山区拥有5家市级文创产业园区、4家市级信息服务业基地、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集聚了指南工业设计、杨明洁设计顾问、天古数码等优秀企业和杨明洁等一批领军人物。

(三)各类文化创意、创新型业态渐趋完善

2018年1月成立博物馆联盟,集聚全区30余家博物馆资源,在调整产业规划的同时,带动相关文创产业的发展。宝山区原有的产业优势,有在玻璃厂基础上改造的上海玻璃博物馆;位于半岛1919的杨明洁工业设计博物馆,是由有百年历史的老棉纱厂发电站改造而来;在智慧湾科创园内的3D打印文化博物馆,前身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仓库用地,逐步形成一批专业的孵化机构(“3D打印创客空间”“智能制造创意工场”“虚拟与增强现实创客中心”以及“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创新服务,推动了3D打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全球3D打印领先企业比利时MATERIALISE等高科技企业先后落户宝山,初步形成了一个集文化、生产、研发、教育于一体的3D打印生态圈。这些博物馆无论是自身藏品,还是建筑本身,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无可比拟的独特性,提升了该区乃至上海市的文创品质。

图2 上海智慧湾创意园区

此外,带有文化、运动以及动漫等元素的商业消费受到热捧,如无印良品书店、西西弗书店、言几又等跨界书店业态一一开业。这些跨界书店中都包含了文化沙龙、餐厅、超市、儿童乐园、特色商店等元素,一开业就门庭若市,开创了商业企业文创发展的新路径,丰富的文化娱乐创意元素,很好地增强了实体店的体验性。

(四)建立艺术导赏库和名师工作室

2018年1月,首批艺术名家(昆剧艺术家谷好好、梅派大青衣史依弘、余派传人王珮瑜、主持人阎华)工作室先后落户宝山;7月,王勇、宋思衡、徐俊、“力量之声”正式签约;8月,秦文君、梅子涵文学工作室成立,共有12位名家工作室落户宝山;9月,全市首个以戏剧名家命名的剧场——依弘剧场落户智慧湾。这些名家大师工作室将为宝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集聚更多文化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荟萃、才尽其用的良好发展局面。

(五)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数量、质量齐增

2016-2018年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共计扶持项目62个,累积扶持资金达4000多万元,重点扶持文创50条中所覆盖的产业,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评审示范文创楼宇、示范文创园区,推动文创载体建设发展,为加快宝山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文创产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初步构建

为更高效地为文创企业和园区提供可操作、人性化、精准化服务,宝山区文创办着力构建政府、园区、企业与社会组织一体化的文创产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文创发展理念、方向、文创政策解读等资源。开通绿色通道,及时为文创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和企业准入条件、文创资金申报、文创人才培育等多层次、各方面的人性化、标准化服务。与此同时,不断创新举措,为文创产业解决急、愁、难问题提供精准化服务,助推宝山文创产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七)对标市“文创50条”

贯彻“市文创50条”精神,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双元驱动,启动新一轮《宝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修订了《区重大文创活动扶持资金管理细则》《区文化博览场馆扶持资金管理细则》《区文创大师(名家)工作室扶持资金管理细则》《区文化艺术剧场(院)扶持资金管理细则》《区文化创意示范产业园区认定办法》等系列相关政策。

三、宝山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几大着力点

在充分利用宝山区现有文创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品质引领,通过引入、整合、联动等方式,放大文创产业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形成布局更合理、结构更优化、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的宝山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一)继续聚焦区优势文创产业领域

重点聚焦工业设计及其制造业转化、互联网科技产业、信息服务业、涉邮轮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民间艺术节文创资源产业化落地、宝钢工业遗存文创更新、文博结合文创产业联盟等文创优势领域,努力增强对宝山区现有历史文化的挖掘和现有空间资源的利用,以聚焦求突破、以聚焦创特色。

(二)持续优化文化创意产业营商环境

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契合宝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实际的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宝山区数字化文创平台构建与运营,实现文创领域数字化发展。

(三)加快文创产业转型,拓展文创新业态发展

一是进一步调整文创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设计业、网络信息业和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的产业创新升级,着力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区增加值中的比重,拓展文创产业的新业态。二是依托丰厚区域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民间特色传统技艺,发掘本土资源,厚植发展基础。三是加快推进全区网络文化、数字出版、实体书店的变革,推进新型数字出版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四是要引导个人、企业和社会资金以各种形式发展创意设计,吸引各类创意设计人才来宝山区设立大师工作室,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各类文化创客,夯实文创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四)加强产业链联动,做大宝山“博产联合体”

充分利用宝山区博物馆联盟平台,挖掘各类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纪念馆和陈列室资源,重点聚焦产业博物馆资源,加大对产业博物馆的支持力度。整合区域内博物馆资源,强化与产业博物馆馆藏内容所衍生产业链中机构、企业合作,加强产业链各环节联动,推动优势互补,促进具有宝山特色的“博产联盟体”文创产业发展。

(五)盘活工业遗存空间资源

要依托百年工业、百年军港、红色经典、河口生态等时代烙印和区位特色,盘活以宝钢为代表的老厂房、老码头、老堆场、老工厂等工业遗存空间资源,通过创意设计改造赋予工业遗存新的生命力。同时,要鼓励文创企业参与旧厂房、旧工业区的产业升级改造,最大化利用工业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模式。重点推进宝武不锈钢地块的“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项目建设,助力上海大学上海美院新院区建成落地,促进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产业积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

(六)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着力构建政府、园区、企业、社会组织一体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区文创企业和园区提供产业发展理念、政策解读,推动全区文创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文创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和准入条件、文创资金申报、文创人才培育等多层次服务。

四、宝山文创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反思

在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照新形势和新要求,宝山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文创产业在经济增加值总量中占比较低

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企业平均规模小,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二是文创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科学论证与宏观视野不足,既缺乏富有较大潜力的新兴项目,又时常出现同质化现象;三是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建设不够充分,多种所有制体制下多元结构的文化产业布局尚未形成。

(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宝山区文创产业门类齐全,但相比之下,细分行业规模都偏小,多数文创企业效益较低,经营分散,缺乏聚集效应。表现为大型企业发展较为强劲,中小型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如7家文化创意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三成以上,中小型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从产业结构上看,宝山区建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增加值的五成以上,但其他细分产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与科技融合不足,文化创意元素与邮轮经济结合不够,深度开发与市场拓展配合有所欠缺。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不强

目前宝山区中成智谷创意园区、智慧湾科创园等产业载体已经集聚了部分大型文创企业,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时间短、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产业园是“撮合型”的,发展类型相似、政策趋同,缺少资源整合和产业链的形成,存在产业集聚度低、定位不明晰的问题。如一些文化创意办公楼宇是由民营企业开发和运营,在出租时更多考虑的是租金和资金回笼等因素, 较少关注楼宇内同类企业的集聚效应,建设产业环节完整的文创产业集聚区难度较大。

(四)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

宝山区文化资源数量多、密度大、种类全,如有大量工业遗存、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尽管在老厂房、老码头等工业遗存的更新与转型问题上取得了一些实质的进展,但同质化竞争和内容产业的空洞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缺乏整体性规划,此外,对人文传统遗存、民间与民俗文化事项的合理利用不够,在引导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开发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尚存在较多困难,一些镇、园区在这一方面刚刚起步,尚缺乏更为科学的研究与利用。整体上,地域性、个性化文创产业资源的整合与价值放大平台的建设还有所欠缺。

【注释】

①上海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shio.gov.cn/sh/xwb/n790/n792/n989/n1027/u1ai14603.html,2017-12-15。

猜你喜欢
宝山区文创文化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坚持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 为“小淞果”打好人生底色——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工委工作的探索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谁远谁近?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安康通老年基金向宝山区老年人捐赠安康通呼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