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图有效运用与开发策略研究

2020-07-09 09:11王新红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题图开发运用

王新红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新教材图文并茂,课本上的主题图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主题图的运用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教学效率。文章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符合学生实际的主题图运用和开发策略,找到了部分主题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解决运用主题图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低效问题。

关键词:主题图 运用 开发 策略

课本上的主题图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主题图的运用上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担心耽误教学时间,把学生看图寻找信息的过程一带而过,甚至直接代学生抽象出信息,这使得主题图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独立提出问题方面的价值大打折扣;面对丰富的图片资源,有的教师感觉无从下手,抓不住观察重点,使得数学课变成了看图说话,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数学味;青岛版教材的主题图以海边的情境為主,有些山区的学生不熟悉主题图中的事物,生搬硬套给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设置人为的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主题图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教师调查问卷、分析,对主题图的运用时机、信息梳理、问题分类、主题图灵活置换等方面进行了随堂观察,最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对主题图价值认识不到位,使用不灵活,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主题图部分价值缺失或废弃的现象,在学生的思维放与收之间调控吃力,导致课堂费时、低效。而青岛版教材主题图贯穿教材始终,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教师对主题图的运用与开发能力。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开始了不断探索。

一、转变认识,主动探索有效运用主题图的策略

教师对主题图认识是否全面、内涵把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主题图的运用效果,因此加深教师对主题图功能、价值、内涵的认识是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笔者发现覆盖了教材角角落落的主题图,其特点和功能有很大差别。有“个头”较小的单幅主题图,这类主题图一图一景,内容单一,包含的信息量较少,直接指向问题解决;也有漫画式的多幅一组的主题图,这样的主题图往往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趣味性强、信息丰富,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单幅情境图里也有一些“大块头”,这类主题图虽然有一个共同的情境,但却有众多的场景,信息量大,知识涵盖面广,它们重在培养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网络的能力。因为不同类型的主题图各具特色,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主题图自身特点和功能,选择相应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化静为动

(1)语言润色,让主题图趣味横生

教师借助儿童化的语言,配合手势和语气的变化,能有效还原图片的生活场景,让主题图焕发风采,充满吸引力。这样的方法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对相对简单的单幅主题图非常实用,只要教师真情投入,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动画展示,让主题图引人入胜

教材中的主题图都是静止的画面,对结果的呈现丰富,对过程的展示则显得很薄弱。为弥补这一不足,教材中出现了漫画式的多幅一组的主题图,将这类主题图做成动画,配上图中的对白,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

例如,一年级下册75页《厘米的认识》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组主题图,讲述小裁缝给阿福做新衣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厘米的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把四幅图做成动画,师生合作配上对白,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就诞生了。小动画很快就把学生带进了“服装店”,小徒弟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和衣服做得太小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看到画面三时都笑出了声,笑过之后,很自然地开始了对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在动画片的欣赏与交流中,学生对统一度量单位必要性这一晦涩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创编故事,发展个性,展示风采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创编故事他们同样非常喜欢。青岛版自主练习主题图中的创编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现风采的平台(如一年级下册31页的动物火车,34页的跷跷板等)。在教学中,要善加指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情境图,在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示自己的风采。

2.攻克难点时——灵活变通

(1)分层出示,消除无关干扰

主题图来源于现实生活,这就决定了信息呈现的背景是丰富多彩的。主题图在呈现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附带着课时(或某一课时)教学无效信息。研究中我们发现,对这些无效信息,不同学段的学生表现不一,低年级学生对主题图的画面更感兴趣,多彩的主题图让学生的发言也更加“多彩”,往往容易脱离数学课堂去绕圈子,课堂失去了数学味;而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的是信息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审题的难度。如何规避无效信息对教学的干扰,是不容我们回避的问题。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根据教学需要,分层出示信息效果较好。

例如,三年级下册69页主题图中出示了蔬菜种植园每平方米造价15元和西红柿年收入50元/平方米,黄瓜年收入58元/平方米的数学信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失,学生很容易出现单价运用上的混乱。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干扰,我们采用分层次出示信息的方法。先出示和大棚造价有关的三条信息,解决了“两个大棚的总造价是多少元?”的问题后,再补充出示后两条信息,解决年收入的问题。

(2) 资料扩充,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中总会有一些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社会、网络、媒体等领域灵活取材,为我所用,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掌握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对2000—2005年的二月月历进行观察,汇报每年2月份的天数,说规律。学生很自然想到,年份能被4整除,这一年就是闰年;闰年的年份每次加4得到下一个闰年。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从2012年开始推测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学生汇报后,运用电脑上的年历进行验证。这时,学生对闰年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教师接着追问:2096年是闰年吗?2100年呢?通过验证结果,学生很意外。为了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我播放了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视频资料,学生看完视频后豁然开朗。丰富直观的演示、清晰条理的解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闰年的知识,也让学生对年、月、日的理解更加系统全面。

(3)视频演示,让知识更加直观形象

小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再加上知识储备的限制,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遇到这类问题时,教师应该借助演示视频,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总是有学生看不到组合图形被遮挡的部分,课堂演示也很难让所有学生看清、看懂。于是教学前,我录制了摆正方体的视频,课堂上先让学生猜测和思考,再播放视频验证。这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对遮挡部分的存在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效果图,很容易就能联想起以前的观察经验,轻松克服遮挡带来的困扰。

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块小正方形木块拼搭成的?

(   )块                  (   )块                      (   )块

三、多措并举,丰富主题图有效开发策略

为了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我们在认真分析教材,明确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对三类主题图进行了调整或置换:一是主题图中数量关系比较抽象且数据偏大,学生探究难度较大的;二是主题图无关信息过多,对学生学习有干扰的;三是主题图情境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前两类主题图主要以调整信息数据或调整运用环节为主,对后一类主题图则进行了整体置换,以便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走进数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更快乐。

1.基于教材,优选素材,实现有效置换

必须在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中主题图的内涵后,才能从生活中寻找同等价值的主题图进行置换。换的仅是知识呈现的载体,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内涵是不能脱离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新主题图的选材方向,提高主题图的质量。青岛版教材的主题图以海边的情境为主,山区的学生对有些主题图中的事物并不熟悉,为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设置人为的障碍,也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因此,主题图的置换必须根据教师因材施教的需要,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图,用更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共鸣,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教材呈现了凯迪学折纸牌的主题图。通过课前谈话了解,我发现学生对主题图内容不感兴趣,于是设计并置换了七星瓢虫主题图,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黑点,帮助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在数瓢虫黑点的活动中现出雏形,整个过程趣味横生,学生参与积极。

2.就地取材,激发兴趣,提高学习实效

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兴趣爱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学生对同一幅主题图的兴趣存在很大差异。当学生感觉主题图情境很陌生时,教师应该把主题图置换为学生更熟悉、更感兴趣的材料。例如,在《平均数》教学中,运用篮球比赛换队员的主题图来组织教学,显然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容易陷入教师“牵”,学生走,教师不“问”,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的窘境。为了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我在认真分析教材,明确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选用了学生亲身参与的口算比赛活动,以口算比赛成绩为素材,借助“我们班的成绩怎样?”这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依据原有知识进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对计算结果进行反思,找出计算方法不合理的地方(六班因故少1人,总分较低),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也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用活教材。只有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从生活经验出发,灵活用好教学素材,我们才能给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陆李华.主题情境图中的细节,我们关注了吗[J].辽宁教育,2012(11):59.

[2]马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08):2.

[3]何建新.主题图及其应用[J].中国索引,2005(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主题图开发运用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