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7-16 00:50施丽敏周月凤陈晓玲汪成骅
河北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效能胃癌评分

施丽敏 周月凤 陈晓玲 汪成骅

胃癌在我国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疾病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1]。胃癌根治术作为该种疾病常见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多、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等特征。这就导致其容易出现悲观、紧张、绝望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从而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2]。通过对其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对64例胃癌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探讨胃癌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焦虑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治疗的6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3.5±2.4)岁;病程13~62 d,平均(36.6±5.1)d;按照组织病理学分类腺癌22例、其他组织类型10例;按发病部位分类胃底贲门癌4例,胃体癌17例,胃窦癌11例;表现上腹不适26例,消瘦18例;有胃溃疡病史3例。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2.1±3.0)岁;病程13~43 d,平均(30.4±4.0)d;按照组织病理学分类腺癌23例,其他组织类型9例;按发病部位分类胃底贲门癌6例,胃体癌14例,胃窦癌12例;表现上腹不适25例,消瘦14例;有胃溃疡病史3例。2组性别比、年龄、病程、病理学分类、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对症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是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1.2.1 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术前1 d责任护士为患者行整体评估,针对患者身体及病情状况规划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注重患者心理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在患病初期,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修养环境,并安慰患者,缓解突然患病的紧张心理。病情稳定后,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消除其恐惧心理,缓解由于中期病情反复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还可使用放松内心意向疗法、音乐疗法来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从而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更加愉快地接受手术。③认知指导: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抢救设备、药品配备情况等。积极组织同病区、同病室的患者进行手术沟通和交流;在对其实施每项护理操作之前要能够解释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内容等。制作二维码牌,患者或家属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取信息或知识[3]。④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患者采取卧位、坐位或者立位双手放在胸前,经鼻吸气,口呼气,静息深呼吸,3次/d,10 min/次。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并选择适宜的气球嘱患者用力深吸气后尽量将气球吹大,每天练习2次。⑤肢体活动的锻炼:①屈伸动作:患者躺卧位,下肢伸展,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量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 s,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最大限度时保持10 s,5 min/组,8组/d[4]。②环绕动作:患者躺卧位,下肢伸展,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环绕,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5 min/次,8次/d[5]。

1.2.2 术后护理:①体位与活动:麻醉清醒后给予患者采取低半卧位,有利于循环和呼吸,同时可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切口张力。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做少许床上运动,第2天床边活动,第3天室内活动。②病情观察: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伤口情况,冠心病者应严密心电监护至脱离危险期。定时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尿量、出汗及切口渗血、渗液情况。③肠内营养的管理:手术后第1天用250 ml 0.9%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缓慢滴注,6 h后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滴速为50~100 ml/h,输入持续时间8~12 h。从第3天开始,使用全量肠内营养支持,滴速为100~150 ml/h,持续5~10 d[6]。④制定作息计划:首先尊重和照顾患者的作息习惯,干扰患者的日间睡眠,促进夜间睡眠,可播放患者喜欢的舒缓音乐,指导患者观看喜欢的书籍,并可以在患者睡前进行氧疗。⑤导管护理:保持导管通畅固定,活动时防止管道牵拉、折叠、堵塞、脱落,及时放出袋中尿液,定时开放尿管,保持会阴部、尿管口清洁。在能进食的情况下,指导多饮水,活动时尿袋低于尿道口水平线,防止逆流。⑥疼痛护理:向患者说明疼痛的定义、术后疼痛对身心的影响、术后疼痛能被缓解;在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时要保证动作的轻柔,并且积极降低其疼痛感,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疼痛减轻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必要情况下需要对其实施药物止痛处理[7]。⑦并发症的预防:a术后出血:术后24 h内应注重患者有无上腹胀感及大量的呕血、便血或胃管内持续流出鲜血。术后出血一般多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等措施得到控制,必要时需再次手术[8]。b吻合口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症水肿都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注重观察患者进食后有无饱胀感及呕吐,同时根据呕吐物中是否含有胆汁来判定吻合口是否发生输入空肠拌梗阻或输出空肠拌梗阻,以便给予相应的持续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HAMA总分56分,>29分为严重焦虑;>21分为明显焦虑;>14分肯定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没有焦虑症状。SAS 评分:>50分为正常,50~59为轻度抑郁,60~69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

1.3.2 自我效能:采用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测量表,共11 条题目,1~5级计分法,总分为各条目分数相加,总分28~35分为高,19~27为中等,<18分为低。

1.3.3 生活质量:采用简易健康量表(SF-36),有生理健康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的8个维度共36个条目,累计各维度得分为0分(最差)~100分(最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HAMA、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干预后HAMA、SAS等焦虑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SAS等焦虑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要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n=32,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n=32,分,

2.3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自我效能等总体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自我效能等总体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n=32,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胃癌多见于>50岁中老年患者,且男性患者的患病较多。其病死率要超过肝癌、肺癌患者,排名第三[9]。胃癌的发病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的人数要普遍高于南方地区,这可能与地区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都属于腺癌[10]。疾病的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而且非特异性症状与胃炎等症状相似,所以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疾病情况、患者的治疗措施有很大的关系,晚期的胃癌患者,则多数是采取手术结合放疗、化疗、生物疗法等综合治疗的手段。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对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的作用。

伴随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事业也不断发展,临床逐步认识到护理干预对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作用,认为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利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系统性护理则是在实际护理期间,医护人员通过使用护理学的技术和知识,对于患者存在的各种临床问题给予支持、解决、帮助,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从而解决患者问题,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11]。在现代医学模式逐渐改变的影响下,患者系统性护理作用逐渐明显,取得显著的成效。通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来让患者状态更加健康,进一步拓展护理人员护理学理论,让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升整体护理工作质量[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HAMA、SAS等焦虑情况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SAS等焦虑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要高于观察组的患者,2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自我效能等总体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的患者,2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提示对胃癌化疗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焦虑情况,能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效能胃癌评分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