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07-21 09:51方立贤李丽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门静脉造影剂螺旋

方立贤,李丽红

(航空工业襄阳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2)

0 引言

肝癌是肝脏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主要有继发性、原发性两种类型,且具有疾病进展快、发病隐匿、病死率高、预后效果差的特点,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生存质量较差,因此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多层螺旋CT是当前临床检查常用的一种多排宽探测器,经球管一次曝光能呈现出多层面图像,可清晰表现出患者肝脏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预防呼吸运动导致伪像、遗漏,且扫描时间段、扫描速度快[1]。该实验选取49例肝癌患者,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实验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9例肝癌患者,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43-72岁,平均(52.87±4.6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15±0.58)年;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34例、继发性肝癌15例;由肿瘤大小可划分成弥漫型9例、结节型33例、巨块型7例;由肝癌来源可划分成胆管细胞癌25例、肝细胞癌16例、混合细胞癌8例。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2]:均为首次发病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检验均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者;以往未进行过放化疗或肝手术治疗者;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者;近3个月未进行过CT扫描者;患者、家属知情诊断内容,且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者;肝脏未出现严重衰竭者;排除标准[3]:凝血功能或血液运行异常者;心理智力障碍或具有精神类疾病者;对非离子型造影剂存在过敏反应者;心肺脾胃肾等脏器功能存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其他肺疾病者,比如药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无需妊娠或哺乳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叮嘱患者检查前需禁止饮食6 h、不可剧烈运动,并指导患者空腹饮用温开水1000 mL,促使胃部充盈,告知患者检查时需要摘除身上的各个金属饰品,具体检查方法:选取东软公司产的NeuViz128螺旋CT机,参数:电流设置为200-250 mA、电压设置为120 kV、层厚设置为5 mm、层间距设置为5 mm、螺距设置为1.25、矩阵为512×512,首先由患者肝脏下极下3 cm部位平扫至膈顶部上2 cm。然后对患者进行多期扫描,即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896)注射在肘正中静脉部位,造影剂浓度为16.0 g/50 mL,注射量控制在1.5-2.0 mL/kg,注射速度控制在2.5-3.0 mL/s,注射造影剂25 s后对患者进行动脉期全肝扫描,55 s后对患者进行门静脉期全肝扫描,3 min后对患者进行延迟期全肝扫描。

1.4 评析指标。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阅片,对判断结果不一致病例进行讨论,记录两组患者CT平扫显示率、动脉期显示率、静脉期显示率、延迟期显示率、诊断准确率及相关CT影像学表现。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统计,描述定数资料行百分率(%),检验用χ2,P表示两组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患者病灶CT显示率与准确率分析。患者CT平扫显示率、动脉期显示率、静脉期显示率、延迟期显示率,诊断准确率,具体表1所示。

表1 患者病灶CT显示率分析[n(%)]

2.2 患者各期影像学表现分析。动脉期病灶检出44个(44/49,89.80%)、门静脉期病灶检出40个(40/49,81.63%)、延迟期病灶检出35个(35/49,71.43%)。对于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环状高密度、不均匀高密度或均匀高密度)24个(24/44,54.55%)、中度强化(等密度)12个(12/44,27.27%)、不明显强化(低密度)8个(8/44,18.18%),且多个病灶呈现出轮辐样强化;对于门静脉期病灶:明显强化3个(3/40,7.50%)、中度强化15个(15/40,37.50%)、不明显强化22个(22/40,55.00%);对于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0个(0/35,0.00%)、中度强化12个(12/35,34.29%)、不明显强化23个(23/35,65.71%)。其中多数肿瘤病灶显现出假包膜、动静脉瘘等特征性变化。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脏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病初期较隐匿,且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而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4]。以往,临床多采用肝血管造影、MRI、B超、肝癌标标记物检查、肝穿刺活检等方式诊断肝癌,但这些检查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多层螺旋CT是近几年临床诊断肝癌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可对患者病灶进行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以此能清晰显示出患者肿瘤部位、形态、大小与血供等情况,且影像质量较高、诊断准确、操作简便、经济、无创[5]。研究结果表明,患者CT平扫显示率为75.51%、动脉期显示率为95.92%、静脉期显示率为91.84%、延迟期显示率为95.92%、诊断准确率为93.88%,其中动脉期病灶检出44个、门静脉期病灶检出40个、延迟期病灶检出35个,且各期病灶CT均表现出特定的影像学特征[6-7]。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经CT扫描后能准确诊断出肝癌发病情况与类型,有助于避免漏诊误诊,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学参考,值得大量推广应用在肝癌诊断中。

猜你喜欢
门静脉造影剂螺旋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