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

2020-07-21 09:51黄江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急性

黄江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急诊科,湖南 长沙 410008)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闭塞,主要临床症状为:心律不齐、循环功能出现障碍、胸闷、心绞痛等,严重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休克等病症,严重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该疾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而使得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当患者心肌梗死病发后,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会危及到患者生命[1]。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症状。本文将针对急性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并同意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本组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48-75岁,平均(59.34±4.3)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71±0.29)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排除无法沟通的患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含:患者入院后带领其进行身体检查,配送至急诊抢救室,术中使用心电检测仪器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叮嘱患者要遵医嘱用药,放松心情等。护理组则给予急性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快速分诊;我院对急性心梗设有绿色通道,以便患者能够畅通无阻的进入医院诊治;患者入院3 min之内由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病情,主动给予分诊,以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际情况为依据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发病6 h内给予急诊PCI,如果超过6 h则在监护室或抢救室给予用药治疗[2]。②环境干预。当患者进入病房后,受到疾病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患得患失,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下,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同患者沟通,态度要亲切,语气要和蔼,以免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尽最大可能取得患者信任,为其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③心理护理。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患者不良情绪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加重,因此心理干预极为重要。在抢救过程中无比重视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关注患者疼痛症状,采用柔和的语气安抚患者,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将抢救成功案例告知患者,以便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促进病情的稳定[3]。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④疼痛护理: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 mg,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氧流量设置2-5 L/min[4],以纠正心肌缺血和缺氧症状,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心肌梗死范围持续扩大。⑤便秘护理:排便过于用力很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改善便秘十分重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节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抑制大脑皮层[5],引起便秘;饮食方面,以纤维素、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先食用流质食物,循序渐进的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15 min,刺进足底结肠、小肠、肛门等反射区的血液循环,增加肠蠕动。早、晚各帮助患者按摩一次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每天评估一次患者的便秘改善情况,针对轻度便秘患者,每天晨起可饮用30 mL蜂蜜;或者饮用30 mL香油加适量温开水;如果患者便秘严重,可使用开塞露、便塞停、舒秘胶囊等通便药物或者灌肠。⑥溶栓护理: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心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溶栓后的2 h以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畅通情况。经溶栓治疗后,患者的胸痛症状能得到显著缓解,溶栓后的2 h会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学改变,血清CK-MB酶的峰值会提前至14 h内或者16 h内[6]。动态观察溶栓的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出血,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和紫斑,穿刺局部是否出血,尤其是脑内、泌尿道、消化道。

1.3 统计学分析。文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组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心内科疾病之一,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发病急等,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如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在发病初始阶段就应给予有效的救治,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结果(mi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

相关研究指出[7],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给予规范性、针对性、合理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抢救时间,避免因护理而浪费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传统护理针对这种急性疾病的抢救是无法保障的,无法保证患者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因此不够实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科学的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急性护理路径则是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全面为患者考虑,采用现代医学护理服务体系,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抢救时间控制在最小范围。急诊护理路径遵循以患者为本的服务原则,重视护理工作的持续性、系统性,从快速分诊、环境、心理、疼痛、溶栓、便秘等各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性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使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相较于传统护理其效果更为理想,具有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包炎1例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