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蜜蜂” 我们在行动
——给蜜蜂一个家,给人类一个未来

2020-07-21 09:14刘国信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传粉蜜蜂物种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 048100)

百花争艳,蜂飞蝶舞,正是蜜蜂授粉酿蜜的忙碌季节。作为自然界主要的传粉昆虫,蜜蜂授粉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近年来,由于蜜蜂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生态安全面临重重危机。小蜜蜂事关大生态,给蜜蜂一个家,给人类一个未来。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拯救蜜蜂,保护蜜蜂。

1 小蜜蜂,大生态

蜜蜂与蝇类、蝴蝶、蛾子、蓟马等动物属于传粉动物,而在传粉生物中蜜蜂的授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蜂儿诗》:“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

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蜜蜂虽然渺小,但能给人类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带来愉悦幸福的感受。有研究显示,蜜蜂体质量只有约100 mg,一滴水都比它重两倍,但是它短暂的一生却能酿造出相当于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

自古以来,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三克的幸福”“天赐的礼物”。一向讲究“药食同源”的中国人,更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倍加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蜂王浆等蜂产品。我国医学、保健专家经过对长寿职业长期的调查表明,养蜂者位列10 类长寿职业之首。“行万里路,酿百花蜜”。养蜂人在蜂场中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各种地道的蜂产品,从中获得各种保健成分,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侵袭。分析养蜂人的长寿之道,足可见诸多蜂场因子对养生保健的重要意义。

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授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靠自然风传花种外,有16 万种靠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 330多种作物中,有1 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植物的产量,还能增强授粉植物种子的生命力、抵抗不良环境及病虫害的抗逆能力,从而起到增产和提高品质的目的。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达到10%以上,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授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激素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激素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

蜜蜂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蜜蜂是植物赖以生存的依靠,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是生态优劣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从而决定去留。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变化的情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如果一旦蜜蜂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不会再有下一代的繁衍。自然界生物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个物种的消亡可能牵扯到其他众多物种。因此,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其后果不堪设想。

2 蜜蜂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化学农药过量使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急剧扩张等问题,已使蜜蜂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已经危及生态安全。事实上,比起小时候,现在我们看到的蜂蝶翩翩的景象确实少多了,近年来全球多地相继发生蜜蜂消失的现象,如今在一些地区甚至已经看不到蜜蜂的踪影。

就国内而言,虽然目前人工养殖的家蜂数量在增长,但是野生蜜蜂依然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物种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减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受外来物种意大利蜜蜂等的影响,近百年来,中国境内的中华蜜蜂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最近十年来,中华蜜蜂也减少了10%左右。然而,蜜蜂减少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那么,缘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由于气候发生变化,破坏了蜜蜂和植物之间生死相依、紧密相联的生态关系。比如,空气、水体污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升温等,都对蜜蜂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影响。已有研究发现,一些野生传粉昆虫,如熊蜂和蝴蝶的季节活动、物种丰度和地理分布范围均与气候变化有关,由于气候暖化,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越来越窄。

第二,化学农药的过度滥用。大量研究表明,烟碱类、阿维菌素等农药对蜜蜂具有非常高的毒性。近年来,北美洲大量的蜜蜂消失不见,南美洲、欧洲30%的蜜蜂种群突然消失,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被称为“蜜蜂蜂群崩溃综合征”(CCD),分析其原因后归结为大量使用了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施用后,或是因蜜蜂采集蜜露和花粉而接触农药,或通过尘埃和露水使蜜蜂间接接触农药,其后果如下:一是直接杀死蜜蜂;二是导致蜜蜂神经系统或代谢紊乱,继而改变其行为,使其找不回蜂巢;三是让其觅食困难和难以躲避天敌而死亡。普遍认为烟碱类杀虫剂是导致蜜蜂CCD 的罪魁祸首。比如,氟虫腈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正确使用对哺乳动物没有不良影响,但对蜜蜂有剧毒,蜜蜂仅仅微量接触,就会导致整群死亡。广泛应用于田间害虫防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胺,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这种机理也会造成蜜蜂神经中枢发生错乱等多种损害,如降低蜜蜂的防御能力,让它们易于受到天敌的攻击等。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谭垦研究团队发现,吡虫啉能让蜜蜂的定向能力受损,从而让它们的采集频率和成功返回蜂巢的比例减少,也减少了对群体的食物供给。同时,吡虫啉还能改变蜜蜂对糖浓度的反应阈值,从而让蜂群的采蜜量减少。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入侵物种可以通过消费土著传粉者来改变生态系统,使其变为以入侵物种为主导的传粉系统。例如,入侵物种宾夕法尼亚胡蜂在美国夏威夷导致了土著蜜蜂的灭绝,使得当地的授粉业只能依靠外来种的蜜蜂。据统计,受外来物种意大利蜜蜂的影响,近百年来,中国境内的中华蜜蜂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一些蜜蜂种群具有寡食性或单食性,当外来植物大量入侵,霸占本土植物生存空间后,蜜蜂的食物来源减少,间接导致种群消失。此外,各地花卉旅游节的兴起,导致大规模单一植被种植,造成花期过于集中,同样威胁蜜蜂的生存。

第四,人类自身对土地资源急剧扩张占用,破坏了原有的蜜蜂栖息地,迅速地割裂和挤占了蜜蜂的生存空间,使得蜜蜂居无所依,死亡也就成为最后的归宿。比如,土地的不当使用造成半自然生境的破坏、碎片化和退化。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使得多样化的农田系统转变为大规模单一化种植。这些土地使用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改变会减少或改变花粉和花蜜的供应和传粉者的栖息地,其后果就是会降低传粉者的密度或多样性以及促使传粉者群落结构的类同化。

此外,蜜蜂的一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导致其健康状况堪忧,也是其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一些病原体能够发生寄主转移,例如瓦螨能够侵袭蜜蜂并传播病毒。近年来,蜜蜂的商业化管理,大规模繁殖和跨境运输及市场交易,提高了传粉者的发病率以及病原体传播到新的传粉者的几率。

3 “拯救蜜蜂”,我们在行动

蜜蜂虽小,但它处于自然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假如有一天蜜蜂真的灭绝,植物繁衍生息受阻,更多物种将会随之消亡,人类也会缺衣少食,无疑会造成生态的重大灾难,其后果不堪设想。传粉动物关乎人类福祉,而当每一次采蜜行动都会成为最后一次的时候,这个可爱的小精灵确实需要人类采取严密措施加以保护了。

最近,科学家向各国政府提出了10 项传粉动物保护政策。其中包括:提高农药监管标准;促进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监管家养传粉者的调运;开发激励机制如保险制度来帮助农民从生态系统服务而不是农用化学品上获益;在推广服务中把授粉业确认为一种农业投入;支持多样性的农田系统,在农田和城市保护和恢复“绿色设施”(传粉者可以在其间自由移动的网状生境);开展对传粉者和植物的授粉作用的长期监测;资助参与改进有机生产、多样化生产,强化生态农业的研究。

针对蜜蜂越来越少的现象,近年来,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拯救蜜蜂的行动计划,包括设立研究项目,搞清蜜蜂死亡的真正原因,调查蜜蜂死亡的严重程度及后果;鼓励发展养蜂业,对养蜂人进行培训;成立蜜蜂健康研究室,提高蜜蜂的身体素质;修改欧盟相关法令,禁止对蜜蜂有害的农药进入市场;就保护蜜蜂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明确禁止使用烟碱类化学农药,或者要求在蜜蜂授粉期间,禁止使用上述农药,以保护蜜蜂。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乱用药、滥用药问题,农业农村部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禁用了对水生生物和蜜蜂毒性大的氟虫腈在农作物上喷雾使用,现在正在就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开展跟踪监测和风险再评价工作,关键是要加强农药的合理使用。专家建议,要提醒广大种植户,选择对蜜蜂安全的农药,并按照推荐的剂量、时间合理使用,尽量避开花期用药,尤其是油菜花、果树等粉源和蜜源植物;在蜂产业集中的产区,要有效协调农民用药和蜜蜂授粉的关系,尽量不在蜜蜂采蜜时用药,或用药后要及时通知蜂农,在防控病虫害的同时兼顾蜜蜂保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朝东认为,保护蜜蜂需要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增加本土蜂栖息地、种植蜜源植物等。比如,可以在房前屋后或是绿地、公园里增加开花植物的种植,还可以用旧的芦苇管、竹筒制作蜂巢,吸引蜜蜂前来。值得称赞的是,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禁止在保护区内放养意大利蜜蜂,以此保护当地的中华蜜蜂。此外,作为普通大众,我们也有可为,如在房前屋后多种蜜源植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在野外发现野蜂群不要随意摘巢破坏等等。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推动蜜蜂保护与蜜蜂授粉工作,自2014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已在15个省市面积超过6.7万hm2的12种作物上,实施“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工程,进行了以“提高蜜蜂授粉效率,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护蜜蜂安全”为宗旨的试验示范,已取得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中期评估认为,与常规生产相比,4 年来示范区粮食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果树增产15%~50%,蔬菜增产30%~60%;同时,作物品质明显提升,市场售价提高,与无蜜蜂授粉的作物相比,每亩增收人民币5 000元以上。据测算,如果蜜蜂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率提高到30%,全国每年可新增经济效益160多亿元。

在生态效益方面,蜜蜂对农药敏感,只要蜜蜂能健康存活,说明生产环境好,用药较少,品质也更安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项目实施以来各示范区的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也明显下降。其中,北京草莓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减少60%,山西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除保证授粉蜜蜂安全外,果园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20%~30%,不仅对田间虫害起到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可有效解决花期用工荒、用工紧张的问题,同时促进蜂业发展,带动贫困山区农民依靠养蜂业脱贫致富。总之,通过保护蜜蜂,扩大蜜蜂自然授粉,既能降低化学农药污染,有利于生态保护,为蜜蜂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又能够增加产量,提升品质,增加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要大力宣传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增收效果,普及应用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基地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示范成果。一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示范作物范围,完善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机制,促进蜜蜂授粉增产技术的应用;二是进一步加强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增产关键技术研究,明确不同作物适宜授粉蜂种、合理放蜂数量、最佳放蜂时间、蜂群摆放布局等相关技术指标,切实解决蜂种驯化、繁育和授粉保护等关键技术,为组装集成技术模式、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三是探索建立蜜蜂“定地饲养”补偿和蜜蜂有偿授粉机制,通过建立政府补贴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的整合推进;四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养蜂者、种植业者应用蜜蜂授粉技能的培训。

“小蜜蜂,大生态”。蜜蜂被誉为“月下老人”和“农业之翼”,保护植被,拯救蜜蜂,我们义不容辞。因为甜蜜,我们结识蜜蜂;因为奉献,我们讴歌蜜蜂;“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这些美称标注了蜜蜂作为大自然重要一环的关键作用。如果没有蜜蜂,美食将无处可寻,物种将加速灭绝,人类将难以延续。为此,农民日报社发起的“拯救蜜蜂公益大行动”热切倡议:①种植和保护蜜蜂赖以生存的蜜粉源植物;②践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施用绿色农药,坚持科学用肥;③提高蜜蜂福利,给予蜜蜂充足的营养;④关心养蜂人,抵制假蜂蜜;⑤树立、践行生态理念,切实保护蜜蜂的生存环境。

保护蜜蜂就是保护自然,更是保护人类自己。给蜜蜂一个家,给人类一个未来。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地球的生命力,拯救蜜蜂,我们在行动!

猜你喜欢
传粉蜜蜂物种
植物争夺传粉昆虫降低其多样性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野地狂花
蜜蜂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蜜蜂
蜜蜂
蜜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