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0-07-24 12:11周翔周于凡黎琴
江西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周翔 ,周于凡 ,黎琴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神经外科;2.老年内科,抚州 344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本病起病急,患者病情发展快,且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对于患者来说,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病情最为严重,常规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死亡率非常高。近年来临床中微创手术治疗发展逐渐成熟,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在本病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其能够有效清除血肿组织,且其手术治疗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1]。但此种手术成功的基础为手术定位,若不能准确的定位病灶则无法保证手术效果。CT定位是既往临床中采用的手术定位方式,3D-Slicer辅助定位是一种新的定位手段,其能够通过脑血肿中心靶点体表投影的方式进行定位。本研究旨在观察3D-Slicer辅助定位手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54.3±11.2)岁,男21 例,女 19 例,患者脑出血量平均(53.8±13.4)ml。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55.2±11.5)岁,男 22 例,女18 例,患者脑出血量平均(54.2±13.8)ml。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相关诊断;患者为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无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表现;患者无脑疝;患者入院后通过CT明确诊断;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患者脑出血量超过30ml但低于 70ml。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脑外伤;患者颅内血管畸形;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患者意识不清;患者存在多种免疫系统疾病。

1.3 方法 3D-Slicer辅助定位: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扫描,并保存相关数据。将CT检查相关数据输入3D-Slicer软件中,对所保存的数据、图像进行调整,而后运行相关模块,并利用Threshold Range模块实现颅骨、血肿独立显影,建立颅骨、血肿三维模型,计算血肿中心到中线的距离,并在血肿远端作靶点确定手术入路点,并测算血肿的范围,设计手术路径,而后保存相关图像,将其输入手机软件中,打开相关头骨、血肿图像,并联合虚拟三维模型图像,并在手机屏幕的监视下进行投影。

CT定位:患者入院后完成CT扫描,在CT平面导向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穿刺点,测量血肿最大层面与眶耳线距离,并标记脑血肿中心靶点体表投影,并设计穿刺路径、计算穿刺深度。

微创软通道引流: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后用弧形铲铲开穿刺部位颅骨,固定穿刺点头皮,避免滑动,用骨钻钻直径约5mm的孔,清理颅骨碎屑后安放颅骨锁骨器。采用硬脑膜穿刺针刺破硬膜,而后扩大脑皮层通道,缓慢置入引流管道,根据预设路径和深度置入到指定位置后退出针芯,轻微会抽后可见暗红色液体和血凝块者视为穿刺成功。穿刺成功者在引流管前后各缝合1针,将引流管固定后连接三通和负压防逆流引流袋。

1.4 评价指标[2]统计患者术后再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患者术后血肿清除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损伤程度,量表总分42分,分数越高患者脑卒中程度越严重;采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量表总分100分,20分以下为生活不能自理;25-45分为大部分依赖;50-70分为中度依赖;75-95分为轻度依赖;100分为独立。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昏迷状况,15分为正常、12-14分为轻度昏迷、9-11分为中度昏迷、8分以下重度昏迷。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为检验值;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2.2 两组术后血肿清除量比较 术后24h、术后第3d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第5d两组患者血肿清除量无统计差异(P>0.05)。 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血肿清除量统计(±s)(ml)

表2 患者术后血肿清除量统计(±s)(ml)

组别 术后24h 术后3d 术后第5d对照组观察组t P 66.5±11.7 75.3±12.6 3.23 0.00 84.6±12.4 95.8±9.4 4.55 0.00 96.5±4.3 97.2±5.4 0.64 0.52

2.3 两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损伤、生活自理能力、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损伤、生活自理能力、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运动功能比较

2.4 两组其他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成功穿刺到预设位置的人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尿激酶冲洗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表4 两组其他手术指标比较

高血压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失,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引发疾病。本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本病发生率逐渐升高,不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3]。本病在临床中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病情,因此多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既往临床中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但开颅手术风险较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小骨窗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小骨窗手术治疗操作空间有限,且在深部活动性出血患者中治疗难度较大,需要扩大骨窗,因此仍需要采用开颅手术治疗,非常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4]。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不断成熟,神经外科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应用率逐渐提升。但此种手术治疗需要建立透明工作鞘至血肿中心底部,因此会导致颅内容物增大10ml左右,且会增加颅内压力,加重患者术后水肿症状,因此也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5]。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手术是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此种方式所产生的医源性损伤小,患者手术治疗创伤小,且此种方式在局麻下开展手术治疗,在心肺功能低下、体弱的患者中更为适用[6]。种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极少,且术后配合尿激酶冲洗、体位引流能够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血肿,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但此种手术治疗为盲穿,因此术前精准定位血肿中心是保证手术穿刺成功的基础。

CT穿刺能够通过CT测量中线以及血肿最大层面的距离,并能够在患者入院时完成患者疾病检查,明确患者病变情况,测量血肿范围。但在CT检查过程中很难严格按照中线扫描,在实际定位过程中主要参照CT中同侧外耳道平面与血肿最大层面之间的距离进行定位,确定相关数据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换算,其中人为因素较多,因此误差较大,对手术治疗影响较大[7]。

3D-Slicer是一种三维重建软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纯熟。3DSlicer能够针对深部脑血肿情况进行重建,并能够为患者手术提供客观、准确的定位和指导[8]。其在图像重建后能够将相关信息传输到手机中,利用CT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操作简便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三维重建,并能够完整展现血肿形态、位置,对患者手术路径的选择更为有利,其定位准确点更高,且不需要投影仪,更适合临床操作。相比于CT定位[9,10],此种方式的准确度更高,并能够通过三维重建的方式全面观察患者血肿周围病变情况,确定血肿中心靶点与其他部位的距离,选择最短穿刺路径进行操作,提升手术操作精准度。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对照组患者成功穿刺到预设位置的人数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拔管时间、尿激酶冲洗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采用3D-Slicer辅助定位能够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度,进而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产生,对患者手术操作、术后康复更为有利。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运动功能康复情况也更为理想。在表2中可见,观察组患者术后24h、术后3d血肿清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患者血肿清除速度更快,进而证明了3D-Slicer辅助定位能够有效弥补CT定位的不足,进而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3D-Slicer辅助定位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引流更彻底,患者术后康复更快,是一种更有效的辅助定位方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