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特征的对比探讨

2020-07-25 07:09韩鹏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适应性精神分裂症

韩鹏飞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睡眠质量不正常或在睡眠中产生异常行为是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在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患者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1]。精神分裂以及抑郁症患者在睡眠进展存在异样,如觉醒总时间增加、睡眠效率降低等,但二者存在何种差异,对此类研究还少。因此,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我院筛选出34例精神分裂患者、34例抑郁症患者、34例正常参照者,时间选择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比例为18:16,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在(28.62±3.74)岁,未分化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1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5例。实验组:抑郁症患者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在23~36岁,平均年龄在(28.74±3.52);13例为首发抑郁、21例为复发性抑郁;18例为中度抑郁、16例为重度抑郁。参照组:选自本院志愿者、规培生以及转岗医生,男、女各21~38岁,平均年龄在(27.96±4.17)岁。三组性别、年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使用多导睡眠检测(PSG)对三组被试者进行睡眠检测。对睡眠环境温度进行控制,设置室温在20~25℃,嘱三组患者在当晚20时左右入检测室,放置电极进行PSG检查,参照电极选择耳后乳突处采集。使用电脑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再由专业睡眠检测技师进行检查并核对。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睡眠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动眼睡眠潜伏期(REML)、觉醒总时间(AT)[2-3]。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5.0系统程序解析数据。

2 结 果

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在TST、SE、REML上要短,差异明显(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以及实验组在SL、AT上要长,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实验组、参照组睡眠指标相比(±s,n=34)

表1 研究组、实验组、参照组睡眠指标相比(±s,n=34)

注:与研究组相比,*P<0.05;与实验组对比,#P<0.05;与参照组相比,&P<0.05

?

3 结 论

在60年代有学者首先在抑郁症提出“第一晚效应”(first-night effect,FNE),即认为常人的FNE代表了受试者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而抑郁症患者的适应性睡眠改变较为短缺,其睡眠模式的特征限制了睡眠适应性改变。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FNE相对缺乏,反映出对陌生环境适应性差[4]。

郑金枝[5]研究表明在睡眠障碍研究中,精神分裂以及抑郁症睡眠改变较为突出以及有显著特异性,并且与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若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多种先进方式相结合,以多个角度对睡眠障碍进行研究分析,对精神疾病与睡眠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果显示,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在TST、SE、REML上要短,差异明显(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以及实验组在SL、AT上要长,差异明显(P<0.05)。由此得出,精神分裂患者在TST延长时间以及REML缩短时间较抑郁症患者明显,抑郁症患者ST延长时间以及SE缩短较精神分裂症显著。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与抑郁症患者对比,睡眠存在明显差异,均有各自的特异性。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适应性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