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盆腔炎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0-07-25 07:09李鹏利杨冬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全血盆腔炎口服

李鹏利,吴 芳*,杨冬梅

(1.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2.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急性盆腔炎(Acute 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APID)是妇产科疾病,病因与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病情迁移、衣原体感染、性卫生不良等相关,主要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急性炎症[1]。中医作为目前治疗APID的有效方式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而备受关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的同时,还可有效的改善APID患者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借此,本文将选取139例APID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比较中药治疗APID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报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急性盆腔炎诊治指南》[2]相关规定对本院2018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139例进行临床实验,其中A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7.22±5.04)岁,B组男42例,女27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7.54±6.0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研究与讨论。

1.2 诊断标准

1)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盆腔炎西医诊断标准者;2)符合中医疾病及证候诊断标准者:①低热起伏、腰酸痛和行径及劳累时加重者;②胸闷、胃钠少和口干而腻者;③经行先期,多带有色黄秽臭及答辩秘结或溏者;④湿热内蕴,流注冲、任、带脉及阻滞气血者;⑤经期、产后(堕胎、小流产)而受湿热之邪者;⑥无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禁忌症或过敏史者;⑦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临床资料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急性盆腔炎西医诊断标准者;2)不以上符合中医疾病及证候诊断标准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临床资料不全者。

1.4 方法

1.4.1 分组方法

将本院筛选的符合APID诊断标准的13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RNTM)分成A、B组,各70例、69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其中A组予以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B组单纯予以西药治疗。

1.4.2 治疗方法

A组:予以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1)口服中药组成:黄芩20 g,黄连、桃仁、川芎、当归各15 g,益母草、杜仲、薏苡仁各12 g,生地、柴胡各10 g,甘草6 g。用水煎服,1 d/剂,连续口服1个月。2)穴位贴敷:采用院内协定方(消炎止痛贴)外敷于双侧子宫穴、关元穴、肾俞穴,每日一次,连续使用7天,停药3天,继续使用7天,1个月为期。3)热敏灸:取患者侧卧位后依次按回旋、雀啄、来回的对腰阳穴、腰俞、中极、关元行温和灸,每次各1穴,隔日一次,与口服药物相配合,1个月为一疗程。

B组:予以甲硝唑注射液治疗。生产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字:国药准字H32022365,规格:100ml:0.5g,用法用量:静脉给药,其中首次给药按体重15 mg/kg(70 kg成人为1 g),维持量按体重7.5 mg/kg,每6~8 h/次,3次/d,14~28天为一疗程。

1.5 观察指标

1)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观察全血粘度,血沉方程K值等。2)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减轻,妇科检查有好转;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参照《中国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策略》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规定制定。3)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6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139例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后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独立样本,正态分布,均数比较以及总体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A组总有效率95.71%,B组86.96%,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A、B组治疗前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与K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组全血低切粘度高于B组,K值低于B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A、B组治疗前IL-8、IL-1β、TGF-β、Hs-CRP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IL-8、IL -1β、Hs-CRP均低于B组,TGF-β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P<0.05,与B组相比,#P<0.05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P<0.05;与B组相比,#P<0.05

?

3 讨 论

中医学将急性盆腔炎(APID)划归“妇人腹痛” “不孕症”等范畴。临床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止痛。本研究中,1)A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粘度、K值)和炎性因子(IL-8、IL-1β、TGF-β、Hs-CRP)与B组相比显著更优(P<0.05),提示在API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还可有效而定改善其炎性因子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较快的促进APID患者的临床康复。2)治疗后A组全血低切粘度高于B组,K值低于B组(P<0.05)。文中中药方中黄岑、黄连可清肺热、清热解毒,可有效缓解炎性因子对患者机体侵袭;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有活血祛瘀,可治痛经。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可有效的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3]。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及相关妇科疾病的良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适量的川芎可有效的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而当归与川芎配伍共奏活血止痛、行气散瘀之效。而益母草调经消水,活血化瘀。杜仲味辛,平,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有细胞免疫的双向调整作用,同时中的有效成分还有抗菌消炎之效。而甘草则可调和诸方之效。外加热敏灸及穴位贴敷的辅助治疗,确保APID患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首先热敏灸含有各种无机质、维生素及精油成分,能有效的改善酸性病毒对机体的损害和强化免疫力,大量临床实验表明,该法对APID患者既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因为机体在运动或劳动后悔产生大量乳酸,而艾灸则可快速的清除乳酸在机体内积累,促进颈项部和头部的气血运动,改善气血不能上达造成的失眠、健忘),同时还有学者研究发现,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肌肉需要依靠气血的温煦、濡润、滋养以维持生机,而热敏灸这能祛寒、除湿、通经络,起到清除冷感,改善性功能的目的。穴位贴敷疗法由来已久,是一种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后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制成中药汤剂或膏,然后将其贴于相应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无创痛穴位疗法。本文中所选的双侧子宫穴、关元穴、肾俞穴后实施穴位贴敷疗法干预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相应改善,原因在于穴位贴敷可刺激和调节穴位及相关组织,使药物吸收后的药效能更高效的发挥,而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和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的综合叠加作用又能更起到抑制炎性因子的目的,改善API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在API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科学、合理的予以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可改善炎性因子与血液流变学指标。

猜你喜欢
全血盆腔炎口服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