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

2020-07-25 07:0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食管炎恶心胃肠道

梁 雄

(东方市中医院,海南 东方 5726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人的作息时间以及饮食习惯有着严重的不规律性,日积月累易导致众多的肠胃疾病。“恶心、呕吐”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大部分消化道疾病均为慢性疾病,无法达到根治、痊愈,故在患者就诊时,首要目的除了查明病因,还要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的症状。此外,恶性肿瘤的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对胃粘膜均有较强的刺激性,故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1]。本研究选取126例患者对呕吐的原因及治疗进行调查,现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6例患者,患者入院范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的。纳入标准[2]:①患者的就诊原因为恶心、呕吐且意识清醒;②患者可耐受因查明病因而做的各项检查。患者年龄6~63岁,平均年龄(37.32±4.23)岁。本研究已被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医学检查,监测患者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对患者针对性地采用胃镜、X线片、多层螺旋CT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明确患者的病因。

根据患者的病因,对症治疗:①胃肠道疾病:首先对患者向体内输入葡萄糖等平衡盐溶液,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和水盐电解质的平衡,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其次,向患者使用合理的抗炎药物,抵抗炎症;然后对于胃肠道痉挛所知恶心呕吐的患者,可予以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因胃肠动力障碍而导致恶心呕吐的患者,应予以促胃肠动力药物;②胆道疾病:此类患者应以解除胆道梗阻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术前可使用药物减轻症状;③药物反应:恶性肿瘤的患者因治疗药物副作用而导致的恶心、呕吐反应应使用药物来减轻反应或优化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并分析其构成比,同时统计治疗后的效果,显效——患者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有效——患者的症状缓解,发作频率下降;无效——患者的症状不仅无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人数×100%。

2 结 果

患者发生呕吐、恶心的病因主要有反流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胆结石、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胃癌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食管炎占比最大;经治疗后,治疗后有效率依次为93.33%、80.95%、81.25%、76.92%、93.33%、81.82%、75.00%、66.66%及92.31%。见表1。

表1 患者病因[n(%)]

3 讨 论

恶心、呕吐是指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经口吐出体外的一种症状,是属于胃肠道遭到刺激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患者的身体具有显著的不适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饮食等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呕吐可根据患者的发病速度而分为急性呕吐和慢性呕吐,急性呕吐患者往往有较激烈的身体不适和反应,对其病因诊断较简单,但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导致较严重的水电解质失衡。慢性呕吐通常为慢性的消化性疾病、妊娠或精神活动异常等,但判断较为复杂。

本研究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占较大的病因比,主要致病机制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排空能力降低、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以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等;其次为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患者疾病急、症状剧烈,多为进食后两小时后发生。经过针对性治疗后,除胃癌患者其他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75%。除针对性治疗外,患者还应多卧床静养、清淡饮食,促进机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导致恶心、呕吐的疾病有胃肠道反应、肝胆疾病及恶性肿瘤的药物反应,针对性治疗可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食管炎恶心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