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小切口应用于自发气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2020-07-25 07:0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肺大泡气胸胸膜

王 亮

(东辽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吉林 辽源 136200)

自发气胸是当前临床常见的肺科疾病,常见于伴有肺大疱肺结核患者,且多以男性青年为主。多数自发气胸患者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可自行恢复,但少部分会有漏气等问题,需手术治疗[1]。以往开胸手术创伤大,且并发率较高,在临床上难以推广。因此寻找安全性更高的手术方法则成为临床核心工作。本诊室对30例自发气胸患者采取腋下小切口术,以期获取良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本诊室收诊的60例自发气胸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患者经胸部CT检查确诊为自发气胸;患者同意并知情。排除标准:肝肾等器官严重病变;遵医行为较差。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分配,常规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4±2.6)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2.5±2.6)岁。将两组在本研究中相关基线资料开展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具有比较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明确肺大疱位置等情况,从而确定手术路径,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采取全身麻醉,进行双腔气管插管,基于此基础,对照组行胸腔镜手术,观察组行腋下小切口术,具体操作:于患者腋中线处,第7~8肋间,作一长度为1.5 cm小切口,以此为观察孔,随后将胸腔镜放置在胸腔备用,在胸腔镜引导下于患者胸大肌外侧边缘与背阔肌外侧边缘间,另行一长度4~6 cm切口,依据病灶位置,择取第4~5肋间隙当做手术入口,采用小型的扩开器扩撑肋间隙,直至距离为4~5 cm,之后用电凝钩和电刀剥离胸膜,清除肺大泡后,使用碘伏纱布清洁胸壁。关闭胸腔时查看是否有漏气情况,并取第一孔置入胸腔引流管[2]。探查与剥离、止血、清除等操作均在胸腔镜下实施,手术结束后,对患者采取抗感染诊治,且根据患者需求给予适当止痛。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软件对数据开展统计分析,两组临床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验证。临床效果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两组比较是否具统计学意义可以参考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与常规组相比显著较优,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评价两组临床指标(±s)

表1 评价两组临床指标(±s)

?

3 讨 论

自发气胸属于非创伤性肺大泡与脏层胸膜破裂诱发的肺内气体侵入胸膜腔导致的胸腔积气[3]。首先限于支气管多次感染与肺部发育不良等因素使得肺大泡形成,之后在咳嗽与肺内压力骤然升高时导致肺大泡破裂,气体经胸腔进入造成自发气胸。该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前者多发与年轻人,而后者则常见于中老年,尤其是伴有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多数患者经治疗(闭式引流)后,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但因原发性治疗后复发几率高,不予采纳。腋下小切口术可直接缝合患者患处,并对肺部实施有效处理,防止胸部与胸膜间出现粘连,以减少并发症发生[4]。本次研究,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较常规组显著较优,P<0.05,充分证明腋下小切口术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自发气胸采取腋下小切口术效果较为理想,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为患者生命提供保障,值得临床运用。

猜你喜欢
肺大泡气胸胸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不可逆转的肺大泡该如何治疗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不是“肺大炮” 不会一点就炸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