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维生素A、D、E、K的浓度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2020-07-25 07:09张倩倩王乐园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本院脑血管维生素

张倩倩,王乐园

(昌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潍坊 262499)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若人体缺乏维生素则患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概率会大幅度上升[1]。因此,关于血液中维生素浓度和脑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一直都是医疗界的研究重点[2]。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液中各种维生素的浓度和脑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旨在为明确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确切发病原因作出贡献,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接诊的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例作为缺血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作为出血组。所有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45~68岁之间。再选取来本院进行体检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常规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均在47~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4.5岁。对比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本研究的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可以进行研究,并且所有参与的患者均详细了解本研究的整体过程,同意参加过程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分别在清晨时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送到本院检验科进行检验,其中维生素A、D、E、K浓度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为出血组和缺血组患者服用维生素,察看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三组患者血浆中的维生素A、D、E、K浓度。(2)分析各项维生素浓度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3)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后指标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选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s),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三组患者的各项维生素指标

通过数据表明,缺血组和出血组患者的维生素A指标和常规组患者相差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维生素D、E、K指标相差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患者的各项维生素指标(n)

2.2 查看缺血组患者和出血组患者的改善情况

服用维生素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病理指标均明显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该疾病的高危群体往往是老年群体,该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结局恶劣等特点。现阶段,该疾病在临床中尚未出现良好的治疗方式,因此如果预防则成为该疾病的重中之重。

本研究发现,脑出血组和脑血栓组患者的维生素D、E、K浓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该结论和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国内学者指出,维生素E属于一种微循环活化剂,能够加速脑组织和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同时增加脑血管壁的弹性。还有学者指出,维生素E能够有效清除脑组织的自由基,从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症状的耐受。而维生素K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其使凝血因子2、7、9、10合成的主要物质,这或许也是影响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4]。而维生素A的含量在上述三组中差别不大,或许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但脑出血组和脑血栓组患者维生素A的含量相对较低,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可以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索。研究中为缺血组和出血组患者服用维生素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伴有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中的维生素D、E、K浓度明显低于健康人群,提示上述三种指标或许可以作为初期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标志物,能够提升临床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本院脑血管维生素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维生素B与眼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