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2020-07-25 07:09白晓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针对性骨折评估

白晓彦,丁 瑜*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骨伤患者多为创伤性损伤,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但也会增加创伤,引发术后疼痛。过度的疼痛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同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病情管理[1]。加强手术护理的针对性,帮助患者快速痊愈是现代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针对性护理管理是优质护理管理的一种,本次研究将针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60例骨科治疗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调查时间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多发性骨折;患者无脏器功能衰竭表现;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患者能够配合调查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8.7±12.4)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15例,其他部位1例。患者骨折时间平均(2.8±1.4)h。

干预组:患者年龄平均(48.9±12.3)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上肢骨折13例、下肢骨折15例,其他部位2例。患者骨折时间平均(2.7±1.5)h。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管理、饮食管理、围术期指导等,发现异常立刻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干预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管理。

术前管理:术前对患者疼痛耐受度进行调查,评估患者疼痛承受能力,同时对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了解,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予以评估,同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明确术后疼痛相关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并为患者介绍术后止痛方式,避免患者产生心理负担[2]。

术后管理:术后同样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管理。术后24 h麻醉消失后患者疼痛最为显著,疼痛敏感度低下的患者可遵医嘱予以药物止痛,疼痛敏感度高的患者可予以镇痛泵止痛[3]。术后24 h后患者疼痛程度会逐渐减轻,此时针对疼痛可耐受的患者可采取转移注意力、调控呼吸等方式缓解疼痛,例如为患者提供喜欢的书籍、播放影视作品等等,不可采用冰敷的方式止痛,尤其是肢体末端手术患者,避免血液循环受阻。针对疼痛不耐受的患者则遵医嘱予以药物止痛[4]。

术后患者会因为疼痛而出现不良情绪,因此要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多了解患者情绪变化以及内心的想法,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帮助。可让患者在室内简单摆放喜欢的物品改善环境,同时提升患者舒适度。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陪伴患者,帮助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量表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疼痛程度与分数成正比。同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满意度量表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指标,满意度=满意比例。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以t、卡方值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疼痛评估

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3天、术后1周疼痛评分分别为(5.1±0.5)分、(3.4±0.6)分、(2.5±0.4)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疼痛评估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25/30),管理组为96.7%(29/30),P<0.05。

3 讨 论

骨科患者多为骨折患者,骨折本身存在巨大的疼痛,而手术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创伤,进而会增加患者疼痛程度。过度的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情绪,也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康复。针对性护理管理能够从手术前开始为患者提供疼痛相应管理,并能够为患者制定有效的疼痛管理方式,提升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3天、术后1周疼痛评分更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证明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针对性骨折评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