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2020-07-25 07:09卢道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成功率心肌梗死常规

刘 琴,卢道鹏

(济南市急救中心,山东 济南 25002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的一种急症,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性血流阻塞,导致局部心肌组织长时间出现缺血缺氧现象,从而引起心肌组织坏死[1]。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一旦发生往往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将急诊急救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抢救效果,旨在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在2014年5月~2019年6月接诊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急救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数量相同。研究组男性94例,女性56例。常规组男性72例,女性7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例如为患者提供供氧、心电监测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

研究组患者则使用急诊急救护理方案,详细如下:(1)急诊室在接到急救电话后,5分钟内需要做好出诊准备。护士负责和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具体信息,确定患者位置,并及时告知救护车司机,迅速出诊。接到患者后,护士要迅速为患者供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急救措施。医生则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实施急救措施。急救结束后,迅速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在转运期间,要保证举止轻、动作迅速,将患者固定牢靠,防止因为患者移动导致不良事件发生。(2)到达医院后,迅速将患者转运到急诊室,在确诊前,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察看患者的患病史和发病情况,并详细记录,方便主治医生进行治疗。(3)患者确诊后,护理人员需保证患者的静脉通道通畅,为患者更换病号服,指导患者术前排尿,同时疏导患者的紧张心理。

1.3 观察指标

(1)察看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生理指标趋于平稳,脱离生命危险代表抢救成功。(2)统计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选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使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 2%(138/15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4%(111/150),对比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

两组患者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分别为40.54±5.64 min和56.32±6.21 min,对比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s)

?

3 讨 论

患者因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的临床症状即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严重时会使患者的心脏出现破损,继而引起患者死亡等不良事件。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是临床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通过科学的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急救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护理理念首次出现在欧洲地区。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和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更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证明,急诊急救护理不止能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该结论和国内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将急诊急救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成功率心肌梗死常规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常规之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别受限于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