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0-07-25 07:09张光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踝关节组间依从性

张光艳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600)

踝关节骨折主要是指由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导致踝骨内出现外翻等骨折性损伤[1]。目前,临床针对踝关节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性较大,多数患者因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不敢早期下床活动,从而影响康复效果。因此制定一种有效的护理路径对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2017年1~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3~73岁,平均(45.73±2.36)岁;左侧骨折11例,右侧骨折14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5~74岁,平均(46.21±2.44)岁;左侧骨折9例,右侧骨折16例。两组上述各组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发现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在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下开展,且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经X线、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踝关节骨折[2];临床表现均为踝关节外伤、后踝部疼痛、肿胀、踝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行走。排除标准:伴有其他部位骨折;无手术治疗指征;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干预方法为常规护理,如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查体工作,胃肠道冲洗、皮肤准备等;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常规运动锻炼,锻炼过程中不设特殊要求。观察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首先组建临床路径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护理组长、6名责任护士组成。小组成员根据诊疗计划和查阅相关文献,制定针对性的踝关节骨折临床护理内容。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当天: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正确的入院引导,带领患者详细了解熟悉病房环境,为患者制定健康的作息和饮食计划,指导在床上训练患者如何大小便,同时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对护理路径的认识,再进行肱四头肌锻炼,例如足趾背伸跖屈、收缩锻炼等。2、入院第2 d:手术当天护士备好麻醉物品,告知患者术中麻醉体位以及各种管道的注意事项,以免术中发生不良事件而影响手术进行。3、术后1~3 d:术后第1 d对患者的患肢感觉、切口、小便情况等进行仔细观察,并对患者疼痛进行全面评估,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压力。同时指导和帮助患者练习抬高患肢,告知患者练习的目的,并引导其进行肌肉长收缩练习,15 min/次,每天至少4次。4、术后3~5 d:持续前期的肌肉锻炼,并加强下肢肌群肌力练习,进行下肢训练时可以借助持续被动活动仪器(CPM),确保踝关节在无疼痛的前提下逐渐恢复到生理活动度。护士每日检查患者的训练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恢复情况来适当调整强度和次数。5、术后6~14 d:患者处于恢复期时可指导其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主要通过扶拐下地锻炼,但下地时患肢不能沾地,每次训练30 min,每天4次。根据踝关节的局部恢复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适当增加活动量和强度,具体限度为要求患者患肢每天能进度5°,在出院前争取将踝关节自由活动度恢复到60~80°。6、出院指导:出院前1 d,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强功能锻炼,以巩固住院期间的锻炼效果,并告知患者和家属家庭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下次回院复诊时间。

1.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量表(AOFAS)[3]评价患者护理前后踝关节恢复情况,量表包括疼痛、活动、肿胀等评估项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关节恢复越好。功能锻炼依从性采用本院自拟量表进行评价,分为完全依从:患者无需外界监督,自行积极锻炼;部分依从:患者需在外界引导或监督下被动完成锻炼;不依从:患者在监督、引导下仍拒绝锻炼。(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总依从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算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如AOFAS评分、患者年龄等以(±s)表示,数据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显效、无效等以(%)表示,数据间对比用x2检验;以P<0.05判定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组间护理前后AOFAS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AOFAS评分均比护理前和对照组升高(P<0.05),而两组护理前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组间功能锻炼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组间护理前后AOFAS评分对比(±s,分)

表1 组间护理前后AOFAS评分对比(±s,分)

?

表2 组间功能锻炼依从率对比[n(%)]

3 讨 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承重关节,故而较易发生骨折,患者一旦骨折恢复效果不理想,则可能会出现行走障碍、活动受限等情况,因此踝关节骨折后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护理后AOFAS评分均比护理前和对照组升高(P<0.05);可见临床护理路径能在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方面效果较显著。原因是临床护理路径将每天对患者的护理流程和功能锻炼计划都进行细分,且严格规定每次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在患者疾病痊愈早期及时监督指导,使其主观积极性显著升高,以保障预后康复效果[4]。此外,观察组护理后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还能提高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原因为临床护理路径能促使护士深入病房中,给予患者全面性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引导,充分满足患者以及家属在踝关节康复上的合理需求,并且在护理过程及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不断增强患者对康复护理和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能提升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加速关节功能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踝关节组间依从性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