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提高血站采血科采血护理质量中的实施效果

2020-07-25 07:09张玉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标本

张玉苗,邹 晗

(1.苏州血站吴江分站,江苏 苏州 215200;2.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ICU,江苏 苏州 215200)

无偿献血事业是一项涉及面较广、政策性强及难度系较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亦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工作。若日常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当,服务态度不佳等情况,不仅增加采血的难度系数,同时也难以确保采血的安全性及血液标本质量问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推动血站工作发展,已成为学者需要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1]。本文对收集的献血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在血站接收的126例献血者纳入此次研究,依据管理方式划分为A、B/(n=63),其中A组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5.13±2.12)岁;B组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5.12±1.11)岁;纳入标准: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下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异常疾病及不配合本次采血者。A、B两组资料比对,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组及管理方式

1.2.1 A组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1)成立小组,并由负责人对采血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从中找出解决对策,并适当调整及改进。(2)采血前做好采血准备及健康指导有关工作内容,依次对采血环境-献血流程-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针对性处理,尽全力满足献血者所有需求。(3)采血中保证一次性穿刺,杜绝多次穿刺,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对应处理。(4)依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有关条例,尽全力为献血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满意度。

1.2.2 B组

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整个采血过程中严格遵照常规采血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献血者(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比较两组献血者有关采血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采血相关指标情况比对[n(%)]

3 讨 论

护理服务工作是作为血站血液采集工作的前沿,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可对选学者对血站服务态度满意度、配合依从性及血液标本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此,为有效加强血站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必要实施一种规范化、系统化、人性化为一体的护理模式。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是一种全面以“无偿献血者”为核心思想,保证采血安全、及时、有效为原则,通过所有护理人员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实现完成血液采血采供任务[2]。本文通过对血站所有护理人员构建小组,对所有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服务沟通技巧等进行培训和学习中发现,不仅增强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及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整体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阐明了A组一次性采血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分别较B组略胜一筹,(P<0.05),这与乌兰[3]在研究报告中的结果基本一致。总而言之,通过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出一套合理措施,从中找出漏洞及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及改进,进而有效确保了血液标本质量及采血安全。此外,通过构建护患友好关系,进而献血者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度,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标本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