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与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价值对照分析

2020-07-25 07:10龚海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脊椎平片瘤体

龚海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0)

脊椎转移瘤是全部肿瘤转移中常见类型,是非脊柱恶性肿瘤在直接侵犯、血液循环和路径转移、淋巴道播散条件下侵犯脊椎股型结构导致的继发性肿瘤,占比约为5~10%左右,多为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及乳腺癌转移,但瘤体性质和原发肿瘤存在显著差别,而也决定临床表现的不同,继而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鉴于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X线平片、CT诊断以高准确度的优势,成为各类疾病检查的主要方式,但在脊椎转移瘤中的报道较少[1]。择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时段内诊疗的脊椎转移瘤患者共60例,探讨X线平片与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价值。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择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时段内诊疗的脊椎转移瘤患者共60例,包括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最高值为90岁,最低值为17岁,平均数为(40.4±6.3)岁;病程最长为5.3年,最短为24 d,平均数为(1.3±0.6)年;原发部位:肝癌14例、肺癌15例、胃癌11例、鼻咽癌8例、子宫癌1例、前列腺癌1例;转移部位:20例为腰椎部、18例为骶椎部、9例为颈椎部、13例为胸椎部;初期发病时患者均表现为反射性、间歇性疼痛,但伴随病情的进展会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现象。

1.2 方法

入院时均对患者施行X线平片、CT诊断。即取DR机、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施行检查,以患者体征表现、病变部位、症状表现施行最佳体位扫描,X线平片为正侧位摄影,CT则为常规扫描;各项参数为:层厚和层距均为5毫米,矩阵在512×512 cm,曝光时间在2.1秒;观察口为骨窗、软组织窗,便于对肿瘤数量、侵犯程度和组织关系、直径予以精准把控[2-3]。

1.3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2.1 检查结果

在椎体形态改变、椎管受累和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等检查中,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像学表现

6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中,X线平片共检出异常椎体157处,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2处或以上椎体改变;CT诊断敏感性较佳,共异常椎体246处,且还可检测轻微骨质破坏。

表1 比较X线平片、CT诊断检查结果[n(%)]

3 讨 论

癌症转移是现代医疗中常见类型,骨转移约占总转移病患80~90%左右,特别为脊椎转移瘤,更是骨转移肿瘤的代表。原因为:脊椎经脉系统和胸腔、腹膜腔、盆腔及四肢血管呈现相连,但因脊椎静脉未存在瓣膜,一旦面临瘤栓转移现象必将会对脊椎、骨盆和肋骨等部位造成侵犯,且该转移现象不会经过肝脏、肺部等组织器官,但会诱发椎体附件受累症状[4]。此外,脊椎转移瘤往往会引起诸多症候群表现,如疼痛、活动性/自主性功能障碍、感觉障碍,但也往往是由肿瘤生长速度、破坏程度、骨质受累度、神经受压度等因素决定的。诸多情况下患者会存在疼痛、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前者发生率超过50%,多见病变平面胸背、腰背痛;后者多为运动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等。目前该病是以X线平片、CT诊断为主主导,前者易受到骨质重叠、软组织遮挡等因素的影响,使之多面临检出率低的特点;而CT诊断能够有效弥补此类问题,可在直观展现椎体及其附件破坏程度的前提下,评估椎体间隙变化情况,起到疾病诊断效果[5]。

本课题可知,①在椎体形态改变、椎管受累和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等检查中,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②6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中,X线平片共检出异常椎体157处,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2处或以上椎体改变;CT诊断敏感性较佳,共异常椎体246处,且还可检测轻微骨质破坏。

综上,于脊椎转移瘤患者诊断中,X线平片能够显示瘤体形态,而CT诊断能够鉴别瘤体早期病变、细微病变,若将检查方式予以联合,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脊椎平片瘤体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