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 术后肺功能分析

2020-08-04 05:12李创刘付滴徐万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李创 刘付滴 徐万宏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通常为腰背部剧烈疼痛[1],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存在依从性差、疼痛反复、椎体高度丢失、压疮、肺炎甚至伤椎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强化伤椎,缓解疼痛,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2]。老年人多伴有慢性肺部疾病,不宜长期卧床治疗,而作为疗效确切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肺部功能是否造成影响并未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将以此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57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0 例,男17 例;平均年龄(75.2±4.1)岁;骨折椎体:T102例,T1111例,T1220例,L118例,L26例。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②术前骨密度检测诊断骨质疏松;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椎体压缩超过椎体高度70%者;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具体手术步骤如下:①取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②在C 型臂X 线机辅助下确定具体的骨折椎体和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椎弓根,穿刺套管沿椎弓根进入椎体,保留套管,调制骨水泥;③在C 型臂X 线机监测下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见骨水泥充盈良好后,拔出套管。骨水泥注入量约3.5~5.0 ml,平均4 ml。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肺功能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弱;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总分为5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碍越严重,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碍越轻;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MVV%、FEV1/FVC;椎体前缘高度采用拍摄脊柱侧位X 线加以测量;Cobb 角采用拍摄脊柱侧位X 线加以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比较 手术后1 d,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手术前,Cobb 角小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手术后1 d,患者FVC%、FEV1%、MVV%、FEV1/FVC 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57 例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比较()

表1 57 例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比较()

注:与手术前比较,aP<0.05

表2 57 例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由于疼痛会减少行走活动,如果采用保守治疗方式,需要卧床休息,而且疼痛无法在短时间内缓解,胸椎后凸畸形无法矫正,胸廓容积变小,引起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或加重肺部疾病,最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死亡率显著上升的原因与肺功能受损密切相关,手术治疗是否会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需深入研究[3-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1 d,患者FVC%、FEV1%、MVV%、FEV1/FVC 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积极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肺功能。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主要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①呼吸肌耐受力提高;②呼吸道阻力降低。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指出,脊柱畸形会引起肺部受损。也有研究认为,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明显存在肺容量受损和呼吸肌耐力下降的情况[7-9]。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继而提高患者的呼吸运动耐力,与此同时增强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10-12]。因此,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1 d,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2.2±0.5)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20.9±3.2)分低于手术前的(8.7±0.9)、(42.6±3.3)分,椎体前缘高度(25.7±2.5)mm 高于手术前的(13.6±2.3)mm,Cobb 角(20.2±2.8)°小于手术前的(26.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研究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远期临床治疗效果与保守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积极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畸形骨折,快速缓解临床疼痛,因此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13-15]。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时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治疗效果,主要表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只需要有效建立好工作通道,再注入骨水泥;骨水泥注入之后可迅速固化,从而起到强化椎体,减少骨折微动,降低疼痛感;除此之外,骨水泥固化反应时会释放热量,有效转变患者椎体内环境,继而发挥出止痛效果;通过手术治疗能够使得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改善后凸畸形,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骨水泥还具有稳定和支撑效果,注入后可固定脊椎,提高椎体的稳定度,因此可以起到改善患者的椎体高度和Cobb 角[16-18]。但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骨水泥具有一定毒副作用,会破坏周围神经末梢感受器,会引起血压波动或全身症状,但比较罕见;②定位穿刺不准确的话会导致神经根受损以及脊髓神经受损;③注入的骨水泥必须保持粘稠状态,否则极易发生渗漏情况,严重的渗漏会引起肺栓塞致死或脊髓压迫症状;④由于骨水泥渗漏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所以临床使用时需严格术中监测并控制好用量,手术前做好评估工作;⑤由于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会使相应椎体强度增强,远期有可能发生相邻椎体骨折,所以术后需进行抗骨折疏松的常规治疗。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可积极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肺功能,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畸形,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