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行钩型克氏针内固定对手指功能的价值研究

2020-08-04 05:12姚茂盛陈建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指骨性骨折克氏

姚茂盛 陈建球

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机制是瞬间暴力引起戳伤,导致远侧指间关节突然屈曲,引起伸肌腱附力点发生撕脱现象,发病后患者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未及时治疗可引起锤状指畸形、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探寻经济、有效及可行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部分研究结果表明[1,2],铝板、小夹板或手指支具外固定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传统手术通过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方式,稳定病情,但术后仍会引起关节活动障碍、手指畸形,未得到患者的认可、满意。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分析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采用钩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9 年1~4 月接收的60 例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21~54 岁,平均年龄(37.58±6.42)岁;致伤原因:机器击伤11 例,交通事故9 例,其他1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22~57 岁,平均年龄(37.62±6.47)岁;致伤原因:机器击伤12 例,交通事故9 例,其他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肢正侧位X 线平片检查确诊为“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者[3];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2 排除标准 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免疫系统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认知、精神障碍者;中途转院治疗。

1.3 方法 局部指根神经阻滞麻醉下,外展患肢,指根上橡皮筋止血,患肢远指间关节背侧行2 cm 弧形切口,从伸肌腱止点侧方行纵行切口,使远指间关节间隙、骨折断端与伸肌腱止点附着处能充分暴露,行以下固定操作。

1.3.1 对照组 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法,切开显露的骨折后复位骨折部位,1 枚0.8~1.0 mm 克氏针穿过撕脱的骨块固定在指骨,将克氏针尾部剪短,另一枚1.0 mm克氏针斜行固定于指间关节。术后≥6 周,结合X 线片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是否能将固定在指间关节的克氏针拔除,且指导患者行远指间关节活动,改善手指功能,术后8 周将剩余的克氏针拔除,继续行功能锻炼,加速疾病康复进程。

1.3.2 观察组 钩型克氏针内固定法,切开显露骨折后,复位骨折部位,距离骨折远端1 mm 位置,1 枚1.0 mm 克氏针与指骨对角线方向接近后,贯穿指骨至对侧,使克氏针、骨质的摩擦力能明显增加,避免发生松脱现象。折弯克氏针的尾部呈钩状,对侧将克氏针抽紧,使钩部能将撕脱的骨折块钩住,另一枚克氏针斜行固定在指间关节。术后3 周将固定在指间关节的克氏针拔除,且叮嘱患者行手术功能康复锻炼,术后6 周待小切口的克氏针钩部充分显露后,将克氏针钩部剪断且逆行抽出,继续行功能锻炼,加速疾病康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手指功能 术前、术后6 周参照手功能评定表[4],涉及手指内收、手指屈伸、腕关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各维度评分范围为0~20 分,得分越高则手指功能恢复更显著。

1.4.2 疼痛程度 术前、术后6 周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5],0~10 分表示不同程度疼痛,轻度疼痛≤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 分,得分越低疼痛感越轻。

1.4.3 关节活动程度 优:手指关节完全恢复,轻易能开启瓶盖;良:手术缓解活动轻微受限,开瓶盖时有轻微不适,但能完成持筷等动作;可:手指关节有所恢复但不明显,不能行瓶盖开启操作,持筷时有局部疼痛;差:手指关节活动严重受限[6],优良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指功能、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手指内收、手指屈伸、腕关节旋转、腕关节屈伸、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指内收、手指屈伸、腕关节旋转、腕关节屈伸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指功能、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指功能、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程度比较 [n,n(%)]

3 讨论

部分研究结果表明[7],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但骨折块较小时,克氏针通过骨折块时极易引起再次骨折,导致手术失败,且该固定法是单向作用力,骨折未愈合前易发生松脱的现象,若骨折复位效果欠佳,术后易引起关节活动障碍、关节不稳定或手指畸形,对手指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孟辉[8]学者认为,早期行对症疗法很重要,便于获得良好的治愈疾病效果,改善预后。

有研究报道[9],钩型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等优势,骨块较小时,借助钩型克氏针无需通过撕脱的骨折块,降低骨折块破碎风险,且该术式能维持克氏针固定撕脱骨块的稳定性,弥补传统克氏针固定方法的缺陷,使患者早期行手指功能锻炼,改善手指功能,加速疾病康复进程。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本术式仍存有以下潜在风险,如:伤口感染、骨折对位不良、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功能障碍等,因此行以下防范操作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体如下:①术后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伤口药物,若有感染现象,及时行敏感抗生素治疗,稳定病情;②若有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现象发生,行挤压复位操作,且术后定期复查X 线片,结合骨折愈合情况尽早拆除内固定,且出院后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达到最佳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手指内收、手指屈伸、腕关节旋转、腕关节屈伸、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指内收、手指屈伸、腕关节旋转、腕关节屈伸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聂晶晶等[10]文献报道结果接近,由此可见钩型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采用钩型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能促进手指功能恢复,缓解局部疼痛、疗效显著,具临床可推广性。

猜你喜欢
指骨性骨折克氏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单枚克氏针髓内穿梭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Ⅱ型指骨颈骨折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影像检查在应力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树鼩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微型自攻空心螺钉治疗掌指骨关节内小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