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对牙种植中骨再生的影响分析

2020-08-04 05:12曹继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植骨种植体牙齿

曹继华

对于牙齿缺失临床上主要的修复方法就是种植,使用外科手术方法将人工牙根植于牙槽骨中,自体骨和人工的牙根结合后,再使用修复基台将缺失的牙齿修复,让患者的牙齿恢复咀嚼功能,避免损伤其周围的牙齿[1,2]。在牙齿种植时使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时,修复膜可以使种植体和拔牙创之间的空隙封闭,避免软组织入侵,进而引导骨再生,使骨结合的速度加快。但是,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的最终修复效果也不一样,且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材料也会对手术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因此,相关的医务人员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谨慎[3]。此次研究主要对不同的口腔修复材料影响牙种植中骨再生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 例牙齿缺失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19~66 岁,平均年龄(42.55±7.86)岁;病程1~3 个月,平均病程(2.15±0.67)个月;前牙缺失20 例、磨牙缺失15 例、前磨牙缺失15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20~67 岁,平均年龄(43.55±7.86)岁;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2.15±0.87)个月;前牙缺失20 例、磨牙缺失15 例,前磨牙缺失1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的标准,并对此次研究有知情权,且已签署知情权协议书,同意加入此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口腔检查,进行CT 扫描和X 射线检查,获取牙槽骨床厚度及相关厚度信息,评估患者的硬组织、软组织损伤状况,并按照手术相关步骤进行种植体植入,植入骨材料,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将骨粉浸湿之后,放在种植体的骨缺损部位,然后根据患者的牙齿缺损状况进行相关操作。观察组患者植入Bio-gide 膜,对照组患者使用海奥口腔生物膜,将其置于骨种植区引导骨再生,把修复膜贴于创面,然后将其边缘覆盖3 mm,并行间断缝合,将创口关闭。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植骨厚度、骨厚度及修复效果 修复效果主要为修复成功或失败,评判标准:修复后6 个月,使用X线和临床检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观看植入后的种植体是否稳固并长出新生骨,若新生骨和自体骨结合成功,属于修复成功,若结合不成功,缺损的区域也没有长出新骨,且有严重的并发症,则属于修复失败,主要包括种植体松动、排斥反应、骨量不足。

1.3.2 护理满意度 包括修复效果、舒适度及稳定性,评分标准:满分100 分,80~100 分为满意,60~79 分为一般,≤59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3.3 并发症 包括面部肿胀、感染、膜暴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植骨厚度、骨厚度比较 修复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植骨厚度(2.46±0.39) mm、骨厚度(2.67±0.66)mm 均优于对照组的(2.16±0.46)、(2.25±0.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 修复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修复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引导骨再生的优势是成骨度高且厚,而且所需时间也比较短,此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牙齿种植的口腔修复过程中。引导骨再生技术主要是运用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快速转移、成骨细胞的较慢转移特点,将修复膜的材料置于骨缺损的区域,让膜快速、有效的创建一个封闭的口腔环境,有助于口腔骨组织的快速生长,且意义重大[4]。使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可让膜在患者口腔中的软组织和骨缺损区域生成屏障,预防患者口腔上皮细胞和牙龈组织迁移到牙缺损处,给骨细胞进到骨缺损的区域提供方便,实现骨再生[5]。很多的牙缺失患者的缺牙区域还有骨损伤问题,损伤位置的骨量不足,限制了对患者的种植修复,在临床上,推荐使用骨再生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进一步提高牙齿种植修复率。较早之前,对牙齿种植修复主要使用的是钛膜,亦或是聚四乙烯膜,但是对于此类膜机体不能吸收,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很容易导致牙龈退缩,暴露屏障膜,若发生膜暴露或感染的情况,就要把不成熟的膜去掉,降低骨的填充量[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 Bio-gide 膜材料,对照组患者使用海奥口腔生物膜,修复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植骨厚度、骨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满意度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使用Bio-gide 膜材料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植骨情况,还能增加患者的植骨厚度、骨厚度,大大提升修复的成功率,与此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有极大的修复作用,且意义重大[7]。海奥口腔生物膜是一种双层膜,其可将胶原膜吸收,此类膜材料的相容性极好,不含化学成分且没有细胞毒性,能够很好地将排斥反应率降低,使骨生长,但是,这一类膜材料的利用价值比较低,尤其是相较于Bio-gide 膜而言,偏劣势。Bio-gide 膜植入人体6 个月后就能够完全被吸收,还能保证受损的部位得到新生骨,很好的维持牙齿的稳固性,促进植骨处生长,提高修复的效率。

综上所述,对牙齿缺失的患者进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修复时选择Bio-gide 膜材料,可在提高患者修复满意度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植骨种植体牙齿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