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

2020-08-04 05:12庞永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酚丁胺多巴腺病毒

庞永昌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导致<5 岁儿童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腺病毒(ADV)是一种DNA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感染的病原体,腺病毒肺炎有1/3 发展为重症肺炎,约占重症肺炎的19.3%[2]。腺病毒肺炎多见于<2 岁婴幼儿,其进展迅速,多伴有持续高热、喘鸣、精神萎靡、面色不佳,尤其肺部密集、反复的湿啰音为突出表现,典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实变。由于小儿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自身免疫力较低,发展成重症腺病毒肺炎的风险较高,危及患儿生命。临床常规治疗以抗感染、雾化吸入、吸痰、氧疗等对症治疗为主,配合饮食控制等,但治疗周期长,患儿耐受性低,长期用药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易形成药物耐受,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多巴胺具有兴奋肾上腺素α、β 受体的作用,同时作用于肾脏和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的多巴胺受体,可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用药后可改善心肌耗氧,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多巴酚丁胺是一种β 肾上腺素能的激动剂。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刺激心脏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明显收缩血管作用。临床对二者联合使用治疗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58 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 例。对照组中男14 例,女15 例;年龄2 个月~5 岁,平均年龄(2.34±1.19)岁;病程2~15 d,平均病程(7.52±2.51)d。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2 例;年龄1 个月~5 岁,平均年龄(2.03±1.75)岁;病程1~14 d,平均病程(6.69±2.1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1 个月~5 岁;②参考《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 修订)(上)》,病情评估符合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断[3];③鼻咽拭子腺病毒抗原阳性;④无药物过敏者;⑤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家长了解情况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药物过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②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者;③有基础疾病史,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遗传代谢病、严重过敏或哮喘史、慢性肝肾疾病者等;④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及病情评估,给予退热、吸痰、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对呼吸困难患儿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2546326)给予吸氧处理,设定温度34℃,氧流速2 L/(kg·min);开展血气监测及鼻咽拭子腺病毒抗原检测,确定致病微生物,对伴有喘息发作患儿,遵医嘱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不再给予其他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66,规格:2 ml︰20 mg×10 支),将适量本品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 中静脉滴注,按体重计,控制静滴速度3~5 μg/(kg·min);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904,规格:2 ml︰20 mg),将适量本品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按体重计,控制滴速3~5 μg/(kg·min)。连续给药5 d。如使用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恶心、呕吐或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局部缺血甚至坏死,则立即停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氧疗时间、发热消失时间、PICU 住院天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使用西门子血气分析仪RAPIDLab 348EX,测定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PaO2、PaCO2、BNP。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氧疗时间、发热消失时间、PICU 住院天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氧疗时间、PICU 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的动脉血PaCO2、BNP 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氧疗时间、发热消失时间、PICU 住院天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儿氧疗时间、发热消失时间、PICU 住院天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致病机制为: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按照常规治疗手段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肺部啰音吸收缓慢,氧疗时间长、PICU 住院时间延长等情况。常规治疗手段效果不甚理想[4]。

多巴胺属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中小剂量多巴胺可直接激动β1受体,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储藏部位释放,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及心排血量。多巴胺静脉滴入后在体内分布广泛,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静脉滴注5 min 内起效,持续5~10 min,在肝、肾及血浆中降解成无活性化合物,安全性较高。盐酸多巴酚丁胺用药后,可增加每搏射血量和心输出量,降低肺循环阻力,降低肺部缺氧时血管收缩作用[5]。动物研究表明,盐酸多巴酚丁胺对心率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较小。盐酸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联合使用,可促使全身动脉血压升高,改善肾脏血流量,促进排尿,有效预防单独使用多巴胺时发生的心室充盈压升高情况,降低肺充血、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效改善肺部循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预防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6]。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氧疗时间、PICU 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动脉血PaCO2、BNP 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宫化芬[7]研究结果类似,提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有较为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促使小儿发热、肺部湿啰音、氧疗时间等缩短,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有效缓解患儿呼吸困难状态,促进康复。考虑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多巴酚丁胺的使用弥补了多巴胺的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状态,促进心肌射血功能恢复,加速肺部血液循环,缩短康复进程有关[8]。

综上所述,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有效改善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

猜你喜欢
酚丁胺多巴腺病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中盐酸多巴酚丁胺的不确定度评定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1例后备蛋鸡禽Ⅰ群腺病毒病治疗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可溶性B7-H3与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相关性研究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素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
古稀之年靠皮划艇横跨大西洋?
散落在星夜的笑声
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