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异症妇女米非司酮应用剂量研究

2020-08-04 05:12张炳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司酮异位症内膜

张炳镰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典型特征是痛经、进行性下腹痛等,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存在于宫腔之外,病情严重可导致输卵管堵塞、不孕等疾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当前临床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大多选择米非司酮进行,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内的组织细胞,能够发挥对蜕膜脱落的促进作用、内膜生长和胚胎发育的抑制作用,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效果[2]。但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安全性存在一定差异,本院对采用12.50 mg及6.25 mg 两种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2 月~2017 年8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6.8±2.7)岁,平均体重(65.78±5.47)kg;观察组平均年龄 (37.4±2.2)岁,平均体重 (64.49±5.11)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治疗前3 个月内未服任何激素类药物;②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无内科并发症;③患者及家属对此研究表示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米非司酮(北京市科益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624)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12.50 mg 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6.25 mg 米非司酮治疗,口服,1 次/d。两组患者均在第1 次月经来潮的5 d 内开始给药,持续给药3 个月,安排1~2 次的复诊,同时安排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月经情况等进行严密观察和记录,每月进行1 次妇科检查和超声诊断,以掌握盆腔、子宫内部组织等情况。治疗3 个月后常规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盆腔结节消失、痛经完全消失为显效;盆腔结节改善、痛经大部分缓解为有效;用药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后用化学发光法测定FSH、LH 及P,计算LH/FS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潮热盗汗、早期少量阴道出血及肝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FSH、LH、LH/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由于病情的反复性,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当前临床多选择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由于米非司酮口服后有85.0%能够被迅速作用在子宫内膜,并在服用1 h 左右便可达到治疗峰值[4]。研究表明[5],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能够减少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外的异常活动、增殖。对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否可以起到不同的临床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院设定12.50 mg 及6.25 mg 米非司酮进行对照分析。

米非司酮通过相关酶活性作用及减少与孕酮拮抗,促使子宫内膜组织细胞退化,并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影响内膜增生,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程度[6]。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0 mg 及6.25 mg 米非司酮对异位的子宫内膜均有抑制其增生及分化、促进细胞分裂和凋亡的作用,提示6.25 mg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样可达到理想疗效。米非司酮进入人体后与孕酮受体结合,抑制 FSH、LH 分泌,抑制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降低。结果显示,12.50 mg 米非司酮虽然会导致患者体内的P水平降低,但并没有影响到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由此推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不包含激素水平。两组患者FSH、LH、LH/FS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用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无明显影响,6.25 mg 的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优点是药物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体内卵泡期雌激素水平保持稳定,可有效避免产生低雌激素所带来的的不良反应,具有治疗期间阴道异常出血少,停药后月经恢复快的优点[7,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米非司酮会引起不良反应,但随着米非司酮剂量的减少,潮热盗汗、早期少量阴道出血、肝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相当,采用 6.25 mg 米非司酮治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临床治疗中酌情考虑选择6.25 mg 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司酮异位症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