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

2020-08-04 05:12赵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支气管小儿肺炎

赵静

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婴幼儿最为常见的肺部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患儿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当前在世界范围内<5 岁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死率约占总患儿死亡人数的25.0%~33.3%[1]。由于儿童的呼吸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如纤毛运动较差、患儿的支气管及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减少、肺泡较少及肺部的弹力组织发育不完善等,均有可能引发感染,进而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2]。因此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主要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抗病毒药物。本研究纳入本院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6 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部分患儿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疗效较为满意,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6 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 例。对照组年龄最小5 个月,最大11 岁,平均年龄(3.85±2.39)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58±0.85)d;体温情况:体温<38℃16 例,体温38~39℃17 例,体温>39℃5 例;白细胞<10×109/L 21 例,白细胞≥10×109/L 17 例;临床主要症状:有湿啰音11 例,有干啰音12 例,有咳嗽15 例。观察组年龄最小5 个月,最大11 岁,平均年龄(3.76±2.42)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47±0.84)d;体温情况:体温<38℃18 例,体温38~39℃16 例,体温>39℃ 4 例;白细胞<10×109/L 22 例,白细胞≥10×109/L 16 例;临床主要症状:有湿啰音12 例,有干啰音10 例,有咳嗽16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②患儿家属均知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药物过敏史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重度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其他并发疾病者;②存在药物过敏史者;③依从性较差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为其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痰液,维持呼吸通畅。同时给予患儿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等综合性治疗。为患儿及家属详细的介绍疾病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使其极配合治疗,同时加强饮食护理,指导患儿家属尽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的食物为主。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36)行抗感染治疗,20~80 mg/(kg·次),1 次/d,最大剂量≤4 g/d。同时给予患儿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929),剂量为0.1 ml/kg,最大剂量≤10 ml。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广东先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896),剂量为 5~10 mg/kg,静脉滴注,1 次/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咳痰、发热及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FVC、PEF 及FEV1 等肺功能指标,并比较。③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治疗72 h 后,患儿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气喘及肺啰音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有效:治疗72 h 后,患儿高热消退,咳嗽、咳痰、气喘及肺啰音等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④观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21 例(55.26%),有效16 例(42.11%),无效1 例(2.63%);对照组治愈17 例(44.74%),有效13 例(34.21%),无效8 例(21.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33<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VC、FEV1、P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两组患儿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和多见病,也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儿童发生该病的病理原因在主要与其特殊的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有关,如婴幼儿的肺间质的发育旺盛,肺弹力组织的发育较差,纤毛的运动较差,支气管、气管腔狭窄等,极易导致患儿出现黏液阻塞等反应,严重影响其生命健康[4]。因此给予小儿支气管肺炎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病毒及病菌感染等是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但是对于引发该病的病原体临床较难诊断,一般多给予患儿常规抗炎治及抗病毒治疗。

单磷酸阿糖腺苷属于一种抗脱氧核糖核酸病的常用药,该药治疗肺炎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通过选择性的结合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并致使此类酶的活性下降,从而对病毒DNA 的合成和转录产生抑制作用,达到抗病毒的良好效果[5]。腺苷衍生物一般能够对DNA 病毒具有活性,因此能够对RNA 病毒进行有效的抑制;同时腺苷衍生物还可通过渗入RNA 及DNA 分子,从而对蛋白质和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的合成产生抑制,终止甲基转移酶的反应,进而抑制病毒成熟所需的mRNA 的生成,最终导致病毒无法复制,起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王穆香[6]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这表明单磷酸阿糖腺苷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发挥着明显的优势。而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两组患儿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顺利完成治疗。提示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有效遏制病毒侵袭,阻断感染,降低组织损伤,加快肺泡气管组织修复,改善肺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这也与王飞[7]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恢复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支气管小儿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犊牛肺炎巧防治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