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治疗对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疗效观察

2020-08-04 05:12崔惠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肾脏病尿酸肾功能

崔惠芬

临床研究证实,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高尿酸血症因素密切相关,可见高尿酸血症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致病因素[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降尿酸治疗在控制、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发展速度[2]。鉴于此,为进一步体会降尿酸治疗在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价值,特择取本院65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10 月接诊的65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遵循药物差异分为对照组(31 例)和观察组(34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6 例;年 龄62~85 岁,平 均 年 龄(73.57±10.44) 岁。观 察组:男17 例,女17 例;年 龄63~85 岁,平 均 年 龄(73.48±10.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接待患者并完善相关检查,严格结合各指标检查结果实施对症治疗。主要借助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开展治疗,其中利尿剂剂量控制在10 mg/d,切忌最大药量<20 mg/d。治疗期间密切监控患者血压情况,给予饮食指导,确保患者可以摄入优质蛋白[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别嘌醇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别嘌醇片(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334)100 mg,初始计量控制在≤100 mg,1 次/d 即可。治疗期间密切监控患者血压情况,可根据监测情况酌情减少别嘌呤醇剂量。两组疗程为2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不同时段eGFR 变化情况。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后症状基本消失,与治疗前相较血尿酸降低幅度>20%,Scr 降低幅度>50%;有效:症状出现缓解,血尿酸降低幅度为10%~20%内,Scr 降低20%~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肾功能指标 清晨患者空腹状态抽静脉血进行离心(3000 rpm)15 min,取上清液BUN、Scr 各指标检测[5]。

1.3.3 eGFR 变化情况 观察治疗后4、8、12、16、20 周eGFR 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BUN、S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段eGFR 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4、8 周,两组eGF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16、20 周,观察组eGFR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段eGFR 变化情况比较[,ml/(min·1.73m2)]

表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段eGFR 变化情况比较[,ml/(min·1.73m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肾小管病变、肾血管病变等因素均可诱发慢性肾脏病,而及时开展降尿酸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机体高尿酸血症,还能提升患者预后[6]。目前别嘌呤醇是慢性肾脏病(1~4 期)患者常用的降尿酸药物,用药后可有效对尿酸合成路径发挥抑制,因此可有效降低机体尿酸水平[7];除此之外,别嘌醇还对等血清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等物质进行有效抑制,在保护肾功能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8-10];同时别嘌醇具有价格低廉等优势。

通过对不同降尿酸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别嘌醇疗效为最佳,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疗效一般在95%左右[11-13]。提示:别嘌醇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效果较佳,可在显著缓解炎症反应的同时有效保护心功能[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 低于对照组,eGFR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周,两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16、20 周,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祖爽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证实了别嘌醇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别嘌醇降低尿酸治疗,对于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具有显著效果。

猜你喜欢
肾脏病尿酸肾功能
喝茶能降尿酸吗?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