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08-04 05:12陈妙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组胺变应性鼻炎

陈妙情

变应性鼻炎与遗传、环境、饮食等许多因素间紧密相连,患者大多都会出现鼻痒、打喷嚏等症状,为了促进患者各项表现、症状最大限度地的得到改善,保障其生活质量,应立即对其进行治疗。近几年,有研究人员指出在临床中,揿针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具有更为良好的效果[1]。本文纳入2017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106 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接受并治疗的106 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揿针组和药物组,每组53 例。药物组男23 例,女30 例;年龄19~78 岁,平均年龄(48.79±9.94)岁。揿针组男24 例,女29 例;年龄20~77 岁,平均年龄(48.16±9.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式

1.2.1 药物组 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商品名:迪皿,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49,规格:5 mg×15 s),每晚入睡前服用1 次,5 mg/次,治疗4 周。

1.2.2 揿针组 给予揿针治疗。

1.2.2.1 针具 揿针(清铃株式会社所,SEIRIN PYONEX 型,规格:直径0.2 mm、长度0.6 mm)。

1.2.2.2 穴位 迎香(双侧)、印堂、风池(双侧)、合谷(双侧)、肺俞(双侧)。

1.2.2.3 各项操作 在选出穴位后,借助75%酒精或1%~2%碘伏对皮肤进行消毒,使用一枚揿针,撕掉其背后密封纸,借助镊子由塑料容器中取出带有揿针的胶布,先撕掉胶布背后所贴的一半剥离纸,把针尖对准穴位,并缓缓地揿至皮肤中,撕掉另外一半剥离纸,进行一圈的按压,保障圆环更为平整地粘附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中。埋针时,间隔4 h 进行1 次按压,1 min/次,按压3~4 次/d,出现酸胀感后即止。单次留针共3 d,间隔1 d进行1次治疗,治疗2次/周,共治疗4周(共8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症状量化评分 0 分:没有相关表现与症状;1 分:相关表现与症状较轻,能够耐受;2 分:相关表现与症状中等,让人感到厌烦,但依旧可以耐受;3 分:相关表现与症状较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无法正常入睡[2]。

1.3.2 VAS 评分 在一条0~10 cm 的横线中,标识出相对应的分数,对患者的鼻部表现(鼻痒、喷嚏)、眼部表现(眼红、流泪)及症状总体的严重程度参照0~10 分进行评估。0 分:没有相关表现与症状,10 分:相关表现与症状最为严重[3]。

1.3.3 临床疗效 痊愈:相关表现与症状完全得到消退,症状量化评分0 分;显效:症状量化评分的总改善率≥66%;有效:症状量化评分的总改善率26%~65%;无效:症状量化评分的总改善率≤25%[4]。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揿针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0、17、35、1 例,总有效率为98.11%;药物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0、11、32、10 例,总有效率为81.13%。揿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揿针组VAS 评分(9.15±2.32)分与药物组的(9.34±1.7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揿针组(3.11±0.38)分低于药物组的(4.27±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比较 治疗前,揿针组症状量化评分(2.75±1.11)分与药物组的(2.82±1.4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量化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揿针组(0.78±0.21)分低于药物组的(1.94±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指出,变应性鼻炎被归属至“鼻鼽”这一范畴,变应性鼻炎大多都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引发的,内因主要为脏腑虚损;外因主要包括感染风寒、湿热邪气,而肺气虚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5]。对于变应性鼻炎而言,其病位处于肾、肺、脾,病机主要包括脏腑功能失衡、胞痹不通等。揿针就是把皮内针刺入至腧穴皮下,并对其进行固定,其适用于各类慢性疾病或时常发作的疼痛类疾病,能够激发卫气,进而全方位地发挥出卫外固表、祛邪外出等作用[6]。揿针的外形十分纤细、小巧,其针芯较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不会引发较多的疼痛感,患者具有更为良好的耐受度。对比毫针来说,揿针所带来的刺激更为温和,通常能够留针2~3 d,能够以时效积累到量效。

本研究所选穴位主要包括迎香(双侧)、印堂、风池(双侧)、合谷(双侧)、肺俞(双侧)。循证医学指出,以上所有穴位都是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使用总频率最高且最为科学的一组穴位组合[7]。中医有关的经络腧穴理论指出,对迎香穴进行刺激,能够通利鼻窍、通经活络;同时,现代研究指出,其能够抑制组胺本身的合成、释放,减少各类炎性物质出现的分泌,进而最大限度地缓解过敏性表现与症状[8]。对印堂穴进行刺激,可以疏通鼻窍,减少由于疾病而引发的焦躁感、恐惧感等各类负性情绪。对风池穴进行刺激,能够疏散少阳风热,可对由风寒而引发的鼻窍不通、清涕不止等进行治疗[9]。合谷穴是大肠经中的原穴,也是一个多气与多血的阳明经穴,对其进行针刺,能够通调三焦原气,并疏调气血,调节脏腑经络虚实,进而全方位地发挥护卫正气、抵御外邪等作用。许多鼻部疾病均会累及到肺脏;而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其能够宣肺平喘、理气止咳,能够“从阳引阴”以治本[10]。由此可见,以上所有穴位都能够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更为科学且高效地治疗。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是抗组胺药物第2 代H1受体拮抗剂,其能够更具竞争性地与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H1受体结合,进而阻断组胺所具有的各类生物学效应,发挥出更为良好的抗过敏作用,本药对于由组胺所介导的各类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等)均具有十分良好且高效的治疗效果[11]。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吸收、起效都十分快速,且作用时间更久,效果十分稳定,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较低,具有更少的镇静、嗜睡等有关的中枢性抑制表现与症状,且更为安全,是对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良好的一种临床一线药物[12]。

综上所述,揿针对于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效果颇为显著,其对比盐酸西替利嗪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患者更为舒适,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组胺变应性鼻炎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