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 年我院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2020-08-04 05:12储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肾内科头孢菌素喹诺酮

储宁

药物不良反应为药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与治疗不相关的有害反应,其不仅会危害患者健康,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临床治疗资源浪费[1]。药物安全问题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但是随着药物种类逐渐增多,由此所致药物不良反应逐渐增多[2]。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在发现药物安全问题,指导合理用药以及保证用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可以有效下调疾病感染类、控制患者死亡率,但是同时也会引发患者出现抗生素耐药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4]。本研究对本院近4 年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予以回顾性分析,明确本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特点以及规律,为其后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1 日~2019 年5 月31 日本院各科室上报93 例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报告。纳入标准:①患者患有感染疾病,且接受药物抗感染治疗;②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③不良反应报告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所患疾病为非感染性;②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与抗感染药物无关;③不良反应报告缺失。所有患者中男50 例,女43 例;年龄22~73 岁,平均年龄(45.06±10.55)岁;体质量指数19.3~29.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7.53±3.08)kg/m2。

1.2 方法 分析与统计所有患者资料以及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包括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类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类型,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科室分布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转归情况。

2 结果

2.1 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皮肤、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占比较高,分别为34.41%、24.73%以及15.05%,皮肤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溃疡、皮疹、脱屑、瘙痒,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肠胃不适、口腔溃疡、腹痛腹泻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胸闷等。见表1。

2.2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途径分析 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给药多通过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外用等方式,这些方式给药均会引发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尤以静脉滴注以及口服占比最高,分别为49.46%和30.11%。见表2。

2.3 抗感染药物类型分析 33 例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占比35.48%;23 例患者应用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占比24.73%;15 例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占比16.13%。见表3。

表1 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表2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途径分析

表3 抗感染药物类型分析

2.4 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科室分布 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科室分布排名前三科室为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以及肾内科,分别占比34.41%(32/93)、20.43%(19/93) 以及15.05%(14/93)。其余为皮肤科11.83%(11/93)、血液内科9.68%(9/93)、其他科室8.30%(8/93)。

2.5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转归情况分析 93 例患者痊愈41 例(44.09%),好转32 例(34.41%),存在后遗症20 例(21.51%);痊愈、好转患者转归时间为0.5~38.0 d,平均转归时间(12.53±3.21)d。

3 讨论

抗感染类药物因为治疗安全、抗感染能力强以及抗感染范围广泛等优点,成为抗感染治疗中常用药物,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因为未重视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使用不规范导致近年来由此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5,6]。本研究中患者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皮肤、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这些系统或者组织不良反应各种表现在短时间即可出现明显症状,护理人员与患者可以及时发现这些症状。在进行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该首先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相关过敏史,并且需要严格遵守抗感染药物使用规范进行皮肤药敏试验,以防止因为治疗药物过敏所致不良反应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指导抗感染药物用药[7]。本研究中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给药多通过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外用等方式,这些方式给药均会引发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尤以静脉滴注占比最高,为49.46%。静脉注射较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是因为抗感染药物经由血液循环传至全身,该方式药物利用度要优于其他方式,同时因为静脉滴注所致内毒素、渗透压以及微粒等变化使患者容易对抗感染药物做出反应。抗感染药物给药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给药,能够口服药物尽量以口服方式进行给药,可以进行注射用药就避免使用静脉滴注,一定需要静脉滴注给药者则需关注患者药物过敏史,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为出现不良反应占比较高抗感染药物,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主要是因为此类抗感染药物抗菌谱较宽,药物化学结构稳定,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广泛,因此所致头孢菌素类药物滥用也逐渐增多,一方面会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另一方面会使耐药菌产生增多,引发其抗感染作用降低,也会出现耐药菌所致不良反应。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占比24.35%,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抗感染主要因为其抗菌作用较强,对于多种革兰阳性菌均具有强烈杀菌作用,同时不会与其他药物出现交叉耐药性,所以进行使用时不需皮肤过敏试验,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喹诺酮类抗菌谱广、药物治疗费用较低、临床应用较广有关。本院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科室分布排名前三科室为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以及肾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以及肾内科患者多涉及各种抗感染治疗,抗感染用药频繁,所以较易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中73 例患者病愈或者好转,所有患者中痊愈、好转患者转归时间为0.5~38.0 d,平均转归时间(12.53±3.21)d,提示大部分由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均可经过治疗或者自身身体调节消退或者好转。

综上所述,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表现在患者不同器官或者系统受损,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以及口服,不良反应发生药物多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不良反应发生科室以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以及肾内科为主,大部分患者不良反应可经过治疗或者自身身体调节痊愈或者减轻。在实际抗感染治疗时需要清楚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前进行皮试,选择适当给药方式,随时监测患者情况,减少因抗感染所致不良反应发生。

猜你喜欢
肾内科头孢菌素喹诺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价值
能级对应原则在肾内科护士分层次使用中的应用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肾内科医生:我们为什么建议每个人做尿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