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2020-08-12 09:14孙彦琴贾永平吕吉元
关键词:代偿肾功能心功能

孙彦琴,贾永平,吕吉元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山西 太原 030001)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与内源性BNP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立体结构和生物活性,因此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治疗。本研究拟评估不同剂量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急性心衰诊断标准;②男女不限,年龄18岁以上;③体重在50~90 kg;④心功能NYHA分级为III~IV级;⑤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5~59 ml/min/1.72 m2;⑥同意使用rhBNP治疗。排除标准:①低血压状态(收缩压<100 mmHg)或既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收缩压<110 mmHg;急性心肌梗死;②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③心肺复苏后;④近期脑卒中、活动性内出血;⑤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原发性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⑥近期大手术或严重外伤史;⑦严重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艾滋病或严重营养不良等其他系统不可逆疾病终末期;⑧严重感染性疾病;⑨高度药物过敏体质。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为低剂量治疗组(以0.005 ug/kg.min维持治疗3天),B组(40例)为中等剂量治疗组(以0.01 ug/kg.min维持治疗3天)和C组(40例)为高剂量治疗组(以0.015 ug/kg.min维持治疗3天)。

1.2 治疗方案

三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给予负荷剂量新活素1.5 ug/kg缓慢静脉推注,随后A组以0.005 ug/kg.min静脉持续泵入3天,B组以0.01 ug/kg.min静脉持续泵入3天,C组以0.015 ug/kg.min静脉持续泵入3天。

1.3 临床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或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症状、体征部分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甚至恶化,心功能无变化。

1.4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率、血压、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尿量、血肌酐。平均动脉压(MAP)=1/3(收缩压+2×舒张压)。

统计三组新活素使用数量和相关医药费用(以我院现行药品价格为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序多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24小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没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均显著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24小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24小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10例(25%)、有效24例(60%)、无效6例(15%),治疗总有效率为85%;B组显效12例(30%)、有效23例(57.5%)、无效5例(12.5%),治疗总有效率为87.5%;C组显效12例(30%)、有效24例(60%)、无效4例(7.5%),治疗总有效率为90%。通过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3天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强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比较(±s)

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治疗前比较,P<0.01;c:与A组和B组比较,P<0.05。

组别 LVEF(%) NT-proBNP(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7.5±5.8 39.2±4.9a 9816+±2976 4642±1104b B组 32.2±7.1 35.4±7.6a 10271±2053 4608±1434b C组 35.4±6.8 40.8±6.7ac 10036±2250 3922±1327bc

2.4 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尿量、血肌酐没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尿量多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尿量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C组患者的血肌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5 药品使用数量和相关医药费用比较

A组患者使用新活素数量较B组和C组少(P<0.05),相关医药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比较

3 讨 论

新活素是以大肠杆菌为生产菌种,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其作用是模拟内源性脑钠肽(BNP)的作用,发挥类似的生物活性。因此rhBNP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利尿利钠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尿量明显增加,但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且肾功能出现恶化趋势。综上所述,低剂量、中等剂量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更加安全,低剂量新活素疗效不亚于中等剂量及高剂量新活素,且更加经济。本研究样本量小,我们期待更大样本和更科学的临床研究,为rhBNP在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实际应用及经济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临床支持。

猜你喜欢
代偿肾功能心功能
肝硬化失代偿与“再代偿”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