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盲插法放置鼻肠管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12 09:14位新红
关键词:置管肠管幽门

位新红,徐 国,赵 静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聊城 252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收2017年6月~2019年7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需要幽门后喂养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30例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符合入组标准的30例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

1.2 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经胃喂养不耐受的重症患者;③心率60~120次/min,收缩压90~140 mmHg/舒张压60~90 mmHg,血流动力学稳定;④患者为首次置管。排除标准:合并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等疾病,肠鸣音消失或无肠鸣音。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鼻空肠管植入术进行置管。观察组采用改良盲插技术,无需特殊体位,平卧位,床头适当抬高,为避免误将鼻肠管插入气管,听诊的护士根据解剖结构与力学原理设定听诊位点:S点为贲门与肚脐连线的中点;R点为S水平线与右锁骨中线交点,对应幽门、十二指肠球部;L点:经S水平线与左锁骨中线交点,对应胃底体交界大弯侧。缓慢推送,每置入5 cm听诊,听诊时打气要求:快速等量,5 ml/次,记忆并对比各个点前一次听诊的声音强度:R>S>L,当通过幽门时R点逐渐增强,S点突然减弱;待置入长度达到预期测量长度,暂时固定。腹部平片检查下确认导管位置。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置管成功率,以腹部X线透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置管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进行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带人工气道、疾病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置管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置管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的比较[n=30,±s,n(%)]

表1 两组病人置管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的比较[n=30,±s,n(%)]

组别 置管时间(min) 置管成功率[(%)]对照组 27.30±6.80 17(56.7)观察组 27.13±6.42 26(86.7)

3 讨 论

空肠置管能够有效避免误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应当尽早并首选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1-2],然而,鼻肠管置管方法大多需要特定的设备,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侵袭。盲插法是指不借助特定设备,仅用一定手法操作,通过幽门将导管头端送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该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耗材少、经济可行的置管手段,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常规盲插法为胃内注气法置管成功率低。改良盲插法采用缓慢轻柔不间断的置管方法,有助于导管沿着胃大弯持续通过幽门,提高置管成功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改良盲插法放置鼻肠管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盲插鼻空肠管的置管成功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能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与及早康复,缩短ICU的住院时间,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4 结 论

改良盲插法鼻肠管置入在置管成功率上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在置管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该项技术是在床旁利用腹部定点听诊为指导手法留置鼻肠管的方法,不需特殊体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采用改良盲插法的方法进行鼻肠管置入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借鉴,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置管肠管幽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