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无情,宜昌有琴

2020-08-18 09:30王传历
三峡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城市音乐疫情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令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就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具有“中国钢琴之城”之称的宜昌却依然展开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音乐文化活动,用“以乐聚力援前线,助力教育安后方”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琴城的担当。新冠无情,宜昌有琴。这些音乐文化活动不仅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有生力量,也成为维护和宣传音乐城市品牌的强力推手。

关键词:疫情;城市;音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4-0018-05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1月23日,党中央和国务院艰难地做出了武汉封城的决定,为高速旋转的社会踩了一脚刹车。次日,在一向以突出“祥和欢乐”气氛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却临时增加了一个严肃的节目《爱是桥梁》。白岩松等六位央视主持人以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武汉的疫情情况,并呼吁大家“留在家中,就是对抗击疫情最大的奉献和牺牲”。由此,全国人民正式禁足家中,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就在我国疫情的主战场——湖北宜昌的城市上空,悠扬的琴声却未停止。宜昌作为首个“中国钢琴之城”,在疫情期间,用“以乐聚力援前线,助力教育安后方”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琴城的担当,成为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中国钢琴之城”之由来

2000年,宜昌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引进外资对本地国资钢琴企业进行改组,由此开启了宜昌钢琴产业的新篇章。2006年,市政府根据宜昌钢琴产业的发展态势,大胆地提出了打造“钢琴音乐城”的想法。2011年,宜昌市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指导下成功举办第一届长江钢琴音乐节,之后又连续举办了八年。2013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在宜昌成立。2014年,宜昌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钢琴之城”荣誉称号,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截至目前,宜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基地之一,年产钢琴近7万台,全球每7台钢琴中就有一台“宜昌造”。借助于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的便利政策,宜昌的钢琴产品现在已经远销德、奥、英、美等46个国家和地区。另外,宜昌也是国内钢琴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全市中小学钢琴教育早在2014年以前就达到了100%。按官方统计的宜昌有十万钢琴人口来算,平均每39个市民就有一个钢琴人口。[1]

早在2015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2]宜昌人民对“中国钢琴之城”这个得之不易的荣誉倍加珍惜,并以此为契机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市民文化自信。2019年3月,宜昌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国钢琴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从2019年开始,全面启动“中国钢琴之城”建设,2025年全面建成“中国钢琴之城”。让“中国钢琴之城”成为宜昌响亮的城市名片,成为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标志性工程。[3]

二、疫情中的城市音乐文化活动

疫情期间,宜昌市委市政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落实,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取得了巨大胜利,直接为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作为首个“中国钢琴之城”,宜昌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展示了琴城的担当。用音乐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加油打气,减缓他们的焦虑;用在线音乐课程填补广大学子的学习空档,降低疫情对教育的影响;用自己的网点资源为疫情中的艺术类考生提供“艺考视频录制服务”,助力云艺考。

(一)以乐聚力,声援一线

越是在灾难面前,越能见证人间大爱。就在我们安心宅家的时候,正是一群逆行者给我们撑起了保护伞。他们有救助治疗的医护人员、药品研发的科研工作者、维护秩序的公安干警以及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等等。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落实他们的生活保障、必要休整和精神鼓励,其中还有一条就是缓解压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能在悲伤时给人以温暖,在逆境中给人以力量,在黑暗中给人以勇气。面对疫情,无论是一线的无名英雄,还是后方千千万万被迫宅家的人们,都需要心理上的支持,而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宜昌通过发布抗疫视频与歌曲,启动钢琴作品网络公益展演等形式聚力,为疫情防控加油鼓劲。

1. 发布抗疫视频

疫情期间,所有曾经在琴城签约的长江钢琴艺术家们再次“齐聚一堂”,通过视频向中国奋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给中国同胞加油。用他们的话语表达了真情的祈盼,给疫情中的人们带来了温暖。

尤其是来自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的三位国际“钢琴巨匠”——米哈伊尔·沃斯克列辛斯基、文森佐·巴勒扎尼、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这三位国际友人是宜昌签约的第一批长江钢琴艺术家,他们在视频中深切表达了对中国必胜的信念。

2. 创作、发布抗疫歌曲

面对肆虐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4]而由宜昌钢琴企业员工李慧创作的《我们在一起》就是这样一首讲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的作品。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役中,信心与团结对整个社会而言真的要比黄金还珍贵。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朴实无华却能传递出最深的情感,是医疗人们情绪的良药。正如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教师周平所言:“没有人能改变创伤事件本身,能改变的是人们对创伤事件的感受。而音乐,就像是一个容器,积极的、消极的、快乐的、悲伤的情绪装在里面,都是美的。音乐给人强大的支撑,唤醒了人们内在的生命力。”[5]歌曲《我们在一起》中的“隔山隔水,不是距离”道出了爱的真谛,灾难中的我们尽管彼此不得不保持距离,心却紧密地连在一起。

3. 公益展演

疫情期间,在教育部全民终身学习教育资源共享联合行动共享小组和教育部社区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课题组(艺术类)的指导下,宜昌积极承办了钢琴战疫“不向命运低头”贝多芬钢琴作品网络展演公益活动。

此项活动不設门槛,所有钢琴演奏者都可以参与报名,作品内容只要是贝多芬创作的曲目就行,亦可以改编。为了保持公平性,组委会把报名选手按照学生(不同年龄段)与教师、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分为八个组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出活动的主题,每个组别把湖北籍和在湖北工作学习者单列,并给他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自强弘毅组,其余的报名者通通称为守望相助队。为了突出公益性,此次活动在奖项上弱化竞争性,旨在弘扬贝多芬藐视病魔的精神,鼓励人们在疫情面前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活动流程为报名者通过网络上传自己的作品,由全民投票产生每个省每个组别的最高人气作品。而每个组别的最佳演奏作品,则由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全国邀请专家,组成评审组遴选产生。在保持趣味性地同时,又不失其严谨性,恰恰体现了活动的初衷。

(二)以乐助教,安抚后方

疫情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延误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教育部对广大中小学校提出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在线教学的要求,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这种情况下,宜昌的钢琴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推出“陪你战疫·在线学习”系列课程和“钢琴名家公益直播课”,受到了广大钢琴学子、钢琴教育从业者和钢琴名家们的一致好评。

1. 在线钢琴音乐公益课堂

疫情期间,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也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专业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宜昌特推出“陪你战疫·在线学习”系列课程,把珍藏已久的钢琴大师授课视频通过网络向外免费发布(见表一)。

在七期的课程中,来自12个国家的15位钢琴大师为我们奉上了自己的核心教育理念。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长江钢琴大师讲堂”讲师。这个平台由宜昌产的长江钢琴搭建,专门致力于打造钢琴大师精品课。值得一提的是,诞生于2009年的长江钢琴以毛泽东手书“长江”作为产品商标,是全球唯一以中文作琴体商标的钢琴。作为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它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站到了世界钢琴品牌的顶峰。2019年,长江钢琴分别成为第16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和第16届亚瑟·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师赛的指定用琴;2020年,长江钢琴又成为第22届斯克利亚宾国际钢琴大赛的指定用琴。借此三大国际顶尖赛事的肩膀,长江钢琴成功地实现了民族品牌的跨越式发展,缔造了中国钢琴制造的新高度。此外,从以上课程的挑选来看,以贝多芬的课程居多,这正好与上面提及的钢琴战疫“不向命运低头”贝多芬钢琴作品网络展演公益活动遥相呼应。

2. 在线钢琴名家公益直播课

为了给宅在家的学子们拓宽知识渠道,指点迷津,琴城还诚邀钢琴名家在疫情期间开设在线公益直播课(见表二)。直到笔者截稿之日,官方仍在不断推出新的授课嘉宾与课程。

从课程安排来看,紧凑而又不失章法,对广大钢琴学子来说可谓饕餮大餐。但这也显示出主办方的用心良苦,就是用尽可能多尽可能丰富的课程满足学子们的空虚,减缓疫情带来的焦虑。从授课团队来看,既有来自于内陆专业音乐学院和一流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也有来自香港等地的钢琴家。年龄结构以老中青三代相结合,既有像李名强和周铭孙这样的前辈,也有像常桦和匡昉等这样的中年骨干,还有像徐洪、齐欢和周韵清等这样的年轻翘楚。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有适合钢琴专业学生的精深课程,也有适合普通业余学生的大众课程,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

直播课与大师典藏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课程结束后,每位老师都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在有所挑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一答复。在疫情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宜昌作为琴城对广大钢琴学子可谓用情至深。对于这群受益人来讲,这种公益课程也会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从而成为“中国钢琴之城”品牌的积极传播者。

(三)琴情不断,服务万家

宜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乐器销售中心。截至目前,宜昌钢琴龙头企业柏斯音乐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直营门店和音乐艺术中心已达百余家。疫情期间,这些网点便成为了一个个保持琴情不断的阵地。

1. 助力艺考

往年2月份,艺考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今年受疫情影响,有关高校均推迟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3月12日,教育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的势头,召开了视频会议部署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其中指出“各地各高校原则上2020年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对于确须组织校考的专业,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6]于是,今年多所高校启动了“云艺考”。在这种情况下,宜昌钢琴企业勇担社会使命,以各大门店为依托,向广大考生发出提供“艺考视频录制服务”的公告。为了保证作品录制的质量,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录制环境之余,每个门店还配置专业服务团队提供灯光音响指导,助艺考学生一臂之力。

2. 售后有“琴”

疫情无情人有情,患难时刻见真“琴”。宜昌钢琴从弱小走向强大,正是靠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做到的。疫情期间,为了保持琴情不断,全国范围内的直营琴行全部开通微信在线服务,提供尽可能及时而满意的服务。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宜昌钢琴企业还对其官网进行升级,满足客户“乐器在线精选”的需求。

结语

这次疫情的突发,对国家和城市治理能力是一次挑战,对城市品牌维护也是一次机会。宜昌作为首个“中国钢琴之城”,在此次疫情中所展开的音乐文化活动,不仅为抗击疫情工作发挥了光和热,亦为“中国钢琴之城”品牌维护和推广贡献了力量。“音乐,让生活更美好”,是宜昌这座音乐城市传达的精神,同时也非常契合疫情下的人们对音乐的需要,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坚信,在与病毒的这场战斗中,胜利终将属于全人类。让我们共同见证更美的健康中国,也期待更靓的钢琴之城。

注 释:

[1] 王传历:《宜昌音乐节事的继承与发展——从“长江钢琴音乐节”到“长江钢琴全国高校钢琴音乐周”》,《音乐传播》,2019年。

[2]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9年第12期。

[3] 王英:《宜昌将建全球最大钢琴生产基地,2025年全面建成“中国钢琴之城”》 ,《三峡商报》(第3版),2019年3月27日。

[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人民日报》(第1版),2020年1月26日。

[5] 吴桐:《疫情中的音乐治疗》,《解放日报》(第4版),2020年3月21日。

[6] 教育部官网:《教育部部署做好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 485/202003/t20200312_430280.html,2020年3月12日。

责任编辑:刘冰清

文字校对:曹英英

基金项目:2018年宜昌市社科项目“建设国家创新城市,牢筑钢琴城市品牌——宜昌‘中国钢琴之城品牌价值研究”(ysk18kt084)。

作者简介:王传历(1985-),男,河南信阳人,三峡大学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社会学。

猜你喜欢
城市音乐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音乐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