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0-08-18 09:30
三峡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原住民族群课题

“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立项的重大课题。自课题立项以来,《三峡论坛》就成为课题组成员和合作者發表阶段性成果的重要阵地。从2016年第4期至今,先后发表6期专栏论文共18篇,目前已是第7期。这些论文的发表,部分呈现了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反映了两岸三地学者的共同协作和理论思考,在民族学界产生了较好的反响。该课题聚焦于台湾高山族族群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对象涉及台湾高山族的大部分族群,他们主要分布在台湾的中东部地区,少数散居于祖国大陆。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台湾高山族共有57万余人,其中男性27万余人,女性29万余人,占台湾2300万总人口数的近2.5%。阿美族群的人口最多,为21万多人;拉阿鲁哇和卡那卡那富人口最少,分别只有400多和300多人。

鉴于课题结项在即,本栏目专门组织撰写了《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研究回顾与总结》一文,在介绍该课题研究缘起、阐述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回顾了研究工作开展的大体经过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了对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的整体认识及研究心得,并就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进行了反思。文章明确提出,台湾高山族源自祖国大陆,与古代百越民族先民及今天持壮侗语族的少数民族同源;全面认识台湾高山族族群关系,需要从时间、空间和人群三个维度入手;今天台湾高山族被划分为16个族群是台湾当局操弄“族群政治”的结果;虽然台湾当局所为改变了族群间原有的政治与经济资源分配模式,导致高山族族群政治生态的恶化,并在族群间制造了新的矛盾和分裂,但高山族不同族群之间以及高山族和其他族群之间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他们终将融入祖国民族大家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文章也对在台湾地区调研的一些实际困难作了简单说明。

另外两篇论文基本仍属于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季伟杰、周慧慧的《卑南人与统治者之间的历史互动与政治适应》聚焦于台东的卑南族群。长期以来,卑南人特别是其中的卑南社群(与知本社群相对)一直是台湾东部地区一个势力强大的族群,有着辉煌的历史,其首领曾被称为“卑南(大)王”。从17世纪以来,卑南人先后与荷兰人、清廷、日本殖民者和国民党政府等统治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一度成为他们的代理人。其“汉化程度深”也是经常被提到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透过卑南人与周边族群互动的历史,围绕荷据、清治、日据和光复后等不同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通过对事件中矛盾冲突及卑南人策略选择的回溯和分析,结合卑南族群颇具特色的年龄组织制度和“斯巴达式的”男子训练制度,揭示了卑南人之所以能够在数百年的族群互动中一直作为强势力量存在于台湾东部的深层次原因。

毛伟、吴楠筝的《民进党执政初期的台湾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影响》关注2000年台湾实行政党轮替后民进党当局所制定的诸多主要涉及台湾高山族的政策及影响。民进党执政初期,为应对“原住民运动”背景下台湾高山族的诸多诉求,在政治、经济和文教等方面颁布实施了多项特别针对台湾高山族的政策,客观上对台湾高山族的政治地位、民族归属、身份认定、语言教育、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土地保护、就业优惠等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同时,因为民进党当局推出这些政策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并非真正为高山族利益着想,所以短期内有改变台湾资源分配模式和权力构成之功效,但从长远来看其实可能导致台湾族群政治生态的恶化,反过来危及高山族自身的发展。

董建辉(1966-),男,江西流坑人,三峡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原住民族群课题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原住民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网友:转弯也来不及了歧视原住民?吴敦义贴文惹议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