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贫困生就业困境及就业帮扶对策

2020-08-20 14:03庄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贫困生困境心理

庄萌

[摘           要]  专业对口难、就业率高、待遇低是大多数中职贫困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其根源是由于家庭贫困引发的主观意识和自我认知上的“心理贫困”。中职贫困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优势不明显,在毕业后5~10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发展瓶颈。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贫困生进行就业调查分析,及时从思想教育、渠道拓宽以及平台搭建等方面作出就业帮扶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贫困生;就业困境;就业帮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14-02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稳定就业和服务地区经济等方面迅速突显优势,中职毕业生也成了各企事业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就被预订一空。但不断向好的就业形势下,中职生就业质量并不乐观,特别是贫困毕业生群体,面临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福利待遇的就业困境。作为一名职教人,在收获满满自信心和幸福感的同时,更应思考如何帮助贫困生突破就业困境。

一、中职学校贫困生就业现状

长期处于经济压力之下的中职学校贫困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就业心切,盲目就业,在找工作时大多“被选择”,往往出现专业对口难、就业率高、待遇低的就业困境。

(一)就业观念相对滞后

快速就业,快速脱贫的“快餐式就业观”在贫困家庭中根深蒂固。由于教育投入无法保障,中职学校便成为贫困家庭为子女提供继续教育机会的首选和优选。家长不断向子女灌输“学技术=易就业,就业=增收,快速就業=快速脱贫”的就业观念。受滞后的就业观影响,贫困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低,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淡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校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为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瞄准就业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迫于经济压力,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相对淡薄,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必要,反而会增强“延滞就业”的可能性,不利于快速摆脱贫困,至于专业是否对口、目标行业领域发展趋势、目标岗位及晋升通道、相关职业技能培养等就业参考因素大多被其忽略。

(三)对行业和职业的认知水平总体偏低

在对我校中职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发现,中职贫困生对行业、企业和就业岗位的认知水平总体偏低。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贫困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薄弱,主要表现为就业资源有限,信息渠道窄,信息量明显较少且信息滞后。另一方面,“心理贫困”所表现出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削弱了贫困生获取职业信息的主动性,他们对所学专业领域的行业和企业基本概况和发展趋势、岗位要求等知之甚少。

(四)就业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先天不足,后天不补”是中职贫困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症结所在。中职生就业能力水平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三个方面。在对我校贫困毕业生近5年就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贫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普遍较高,但就业质量较非贫困毕业生低。

中职生除了基础学习薄弱、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等普遍存在的情况外,贫困生更因为学业上必要的经济支持匮乏,以及课余时间多用于勤工俭学,因此计算机应用及专业技能操作的训练明显较少,实训操作能力偏低,加剧削弱中职贫困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二、中职学校贫困生就业困境主要成因分析

(一)家庭社会资源匮乏

家庭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落实的效率和效果、就业质量和起薪水平。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在就业时,凭借家庭资源优势,就业质量和起薪水平较高,同时还能兼顾自身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就业满意度高;而贫困生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极易滋生就业失败的焦虑情绪,随意就业、快速就业的情况屡见不鲜,就业不对口率远高于非贫困生。

(二)“心理贫困”现象突显

物质层面的差距,中职生群体差强人意的社会评价,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落差。经济贫困是客观事实,而“心理贫困”则是强烈反差下的主观意识和自我认知的产物,是长期贫困所形成的“我很穷”的固化心理和“等、靠、要”的固定思维模式,并外化为强自卑与强自尊、焦虑、虚荣、依赖和孤僻等心理。如果说贫瘠是贫困生就业困境的导火索,那么“心理贫困”则是加速剂。

1.强自卑与强自尊并存,情绪稳定性差、控制力低

强自卑与强自尊并存,是贫困生突出的心理特征。强自卑的根源是家庭贫困,强自尊则是尊重的需求。面对经济困境,贫困生本能选择逃避和退缩,消极应对,自卑加剧,自尊被放大,形成了自卑—消极—强自卑—强自尊的心理固化循环,内心敏感,情绪稳定性较差,情绪控制力低。

2.学习目标不明确,易滋生紧张、焦虑情绪

中职的学习生活较初高中有较大差异,身份转变的不适应性易导致中职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以来中职生被视为“差生、后进生”,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度偏低。除自身角色转变和社会压力外,中职贫困生还要面对家庭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极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

3.缺乏安全感,易滋生虚荣心理和犯罪心理

部分贫困生在吃、穿、玩、乐方面存在攀比行为,贪图虚荣,无视家庭困境,甚至肆意挥霍助学金或者父母的辛苦钱。少数贫困生为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4.社交需求难以实现,易滋生依赖心理和孤僻心理

由于无力承担人际交往的额外开支,贫困生难以拓展人际交往空间,社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人际交往的渠道变窄,社交范围变小,他们对相对固定的交往人员,更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如果被过分关注或遭遇歧视,贫困生会自我抑制社交需求,甚至“自我封闭”,逐渐形成抑郁、孤僻心理。

三、中职学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对策

(一)扶贫先扶志,加强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引导贫困生正视贫困,正确认识自己

真水无香,大爱无言。加强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有利于培养贫困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强独立意识,克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从心理上“断奶”。

1.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节日,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帮助贫困生梳理受助事件,正确理解爱的涵义,学会感恩,鼓励他们大胆、真诚地说出“谢谢”。

2.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体验助人的快乐,在挖掘自身价值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克服“心理贫困”。

3.在贫困毕业生中评选“就业之星”,用榜样的力量为贫困生就业助力,振奋其斗志,重塑自信心,克服“心理贫困”,主动争取实习和就业机会。

感恩和励志教育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养分”,引导其正视贫困,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并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平等互助观,从根源上实现“心理脱贫”。

(二)扶贫必扶智,加强对贫困生就业心理、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送志气的同时,更要送智慧,把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1.加强就业指导,有意识地引导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

造成家庭貧困的原因多样、复杂,贫困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贫困”也是各异的,因此要加大对贫困生跟踪随访的力度和深度,从转变“快餐式就业观”入手,引导贫困生正视就业形势,侧重进行就业意识、就业准备以及就业适应性教育;通过开展模拟招聘会、企业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熟练掌握就业实用技能,努力提高就业能力,为实现从“需要工作的人”向“工作需要的人”转变,做好充分准备。

2.拓宽就业信息传播渠道,让贫困生多维度了解行业、企业和岗位

(1)学校向贫困生免费开放机房,通过智慧校园网络向其推荐企业官网、招聘平台,让贫困生能便捷、精准、安全地获得行业、企业信息,同时也促进其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贫困生持有中低端智能手机比例不断上升,学校可引导贫困生关注合作企业的公众号,更有针对性、保障性地拓宽信息渠道。

(2)学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甄选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优质合作企业,把企业家、管理者请到学校开展就业专题讲座,让师生能近距离真实感受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学校应组织贫困生实地参观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对专业工作岗位能有具象认知,有助于贫困生及早确立就业方向,增强学习内动力。

3.加强职业规划自主意识教育,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引导贫困生提前规划

学校应以消除“心理贫困”为出发点,根据贫困生个体和家庭差异,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自主意识教育,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1)开设订单班,让贫困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充分认识企业用人标准;(2)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励贫困生努力学好、学精专业知识和技能;(3)开辟就业专属通道,帮助贫困生尽早就业的同时,提高专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

四、结语

为切实帮助贫困生有效应对就业困境,我校积极探索一条精准的“内外兼修”的就业帮扶道路。对内逐步建立贫困生就业帮扶制度,设立专项基金,家校联手,共同帮助贫困生摆正心态,正视贫困,逐步增强责任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消除“心理贫困”;对外积极推动政、校、企三方联动,主动沟通,以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及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尝试前置校企合作节点,鼓励合作企业提前参与课程教学,引导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实习和就业提前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尚彦华,马晓茹,何静.生涯发展理念下中职贫困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研究:以塔城地区卫生学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15).

[2]程玲玲.浅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8(24).

[3]杨康.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基于贵州省独山县职业学校调研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24).

[4]周珍珍,胡兰.中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5]虎文华.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应如何作为[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

[6]张干.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及“心理扶贫”对策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3).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困境心理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心理小测试
跟踪导练(一)
心理感受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心理小测试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