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8-20 02:36赵炫华彦涛李宝玉尹凯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中职

赵炫 华彦涛 李宝玉 尹凯丹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體系的重要内容。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课程衔接不紧密;相关政策不完善;培养效果不理想。通过建立衔接课程体系、完善相关衔接政策、加大项目宣传力度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32-02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者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它们共同承担着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中高职衔接教育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高职衔接教育是一个既关系到高职教育生源基础和培养目标定位,又关系到中职教育未来走向,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提出的背景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上存在很大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者联系不紧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做好中高职衔接教育成为关系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现行体制下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中高职衔接教育不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简单的连接,而是两者互补的结合。但是由于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匹配、办学资源分配不均、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缺点,因此,在现行体制下构建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刻不容缓。首先,中高职衔接教育是适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其次,中高职衔接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最后,中高职衔接教育能有效解决目前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技术含量、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1]。

(二)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意义

首先,中高职衔接教育有利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资源共享,如教师、实训、教学场地、网络数据平台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其次,中高职衔接教育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改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后,中高职衔接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水平,从而扩大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和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三)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

相比普通教育,中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时更应体现并强化中高职衔接教育整体性、层次性、贯通性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统筹规划不同生源、专业、课程、师资、教学资源等,有效推进衔接过程的整体协调;其次,层次性原则,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具有相同类型但不同层次的教育属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了解两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内部关系、规律,促进人才培养;最后,贯通性原则,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还应遵循贯通性原则,充分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目标、层次等不同方面的衔接、递进和贯通[2]。

二、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衔接不紧密

在人才培养的众多要素中,课程是最为重要并居于核心地位的,其他要素均需以课程为核心展开。因此,中高职衔接教育现存的最大缺陷是课程衔接不紧密[3]。

1.基础课程薄弱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按照高职教育选拔后录取学生的模式,而现在普高毕业生是高职的主要生源,因此,高职院校主要根据高中毕业生的情况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就使原本文化基础课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对高职文化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感到困难。以热带农林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由于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未涉及化学、生物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导致他们在高职阶段对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感到十分吃力,这与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很大关系。

2.课程内容、技能训练重复

由于中高职院校在构建自身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确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时,缺乏有效联系与交流,从而出现高职阶段重复学习中职阶段一些内容的现象,一方面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听课不积极、不认真,学习效率低下。同时,在某些实训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为了照顾普通高中毕业生,一些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偏低,导致出现中职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重复训练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中职学生消极训练。

3.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

由于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一,同时中高职“一体化”设计的指导思想还未有效贯彻,这使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如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而高职教育则在理论知识层面有更深层的、更广度的学习,由于培养目标没有层次使中职学生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遏制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因此,中高职教育各阶段培养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从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规范教学标准。

(二)相关政策不完善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连接,而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功能作用上的相互补充,实现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一个有机的统一完整體系。通过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能使职业教育的功能更加完整、体系更加完善[4]。由于相关政策不完善,导致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一定问题。

1.高职院校招生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在招生方式、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方面受到制约,而中职学生必须通过高职招生考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职学生能否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因此,在国家、地方等层面上都需要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大力支持。

2.跨部门资源协调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中高职院校对应的所属行业部门控制管理体系混乱,对学校从规划到专业发展均很有影响力,从而造成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跨部门资源协调困难。同时,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衔接体系,相对应的教育培养方案、学习评判标准、课程实训条件有明显差别,这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中高职衔接教育完善过程中的实质性障碍[3]。

3.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交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他们相应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一些高职院校未曾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衔接中职教育的一些制度,如学籍管理制度、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从而导致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在衔接教学管理上缺乏有效、合理、科学的保障体系。[4]

(三)培养效果不理想

与普高的学生相比,大多数中职学生在素质教育、知识教育等不同层面上的能力有所欠缺,从而导致在后续的高职学习阶段,通常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养成教育过程才能与普通中学生相比,从而在整体上会导致其在高职阶段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效果的不理想也是由于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社会民众对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认识不足、学生家长对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等众多原因所导致的。[5]

三、中高职衔接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衔接课程体系

(1)中高职衔接教育课程模块化,即在课程目标衔接上,首先要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2)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目标阶梯化,中高职各阶段教育院校需对自身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并有一定梯度,能使中职学生能顺利过渡到高职教育。(3)中高职衔接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时,要严格设定专业设置及评估标准,防止出现标准不一、不合理的情况,并对某些已存在的不合理专业课程适度拆分修改,保持中高职阶段专业课程的相对独立与体系完整。(4)认真思考中高职衔接教育体制,做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既具有独自体系,又要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梯度差异。

(二)完善相关衔接政策

中高职院校应依据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并结合学生在中职院校的学习成果以及高职院校学习要求明确中高职衔接教育标准,细化各阶段的考核要求,在高职招生考试时做到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同时探索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入学方法,防止人才流失,并尽可能避免免试入学带来的负面效应,切实做好学生的中高职衔接教育相关工作,以实现中高职教育在学习内容、方式、过程等方面的衔接与贯通[5]。除此之外,在行政层面上,教育部门也应着手修订专业设置法规和评估标准,保证中高职院校类似专业具有规范性、连贯性,防止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设置出现断层或重叠。

(三)加大项目宣传力度

在中高职衔接教育过程中,生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宣传力度,而宣传则取决于做好其相关政策解释,从而避免生源流失。[6]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让学生与家长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清晰的认知,两者只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不同教育模式方向,没有高低之分,都能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以消除学生和家长的相关疑虑。除此之外,要将现阶段推行的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加大宣传,使社会各界能充分认识到中高职衔接教育在中高职院校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党春明,刘娟.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4):32-34.

[2]张鹏,甄国红,姚丽亚.多元一体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93-96.

[3]何玉宏,纪正广.中高职衔接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9):96-98.

[4]倪双琴.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79-80.

[5]堵有进.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与破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13):51-56.

[6]陈蒙.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3):15-1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我爱的职业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