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网络学习空间构建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08-20 02:36袁先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应用服务个性化空间

袁先珍

[摘           要]  旨在探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网络学习空间内涵和构建模式,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的评价标准和应用机制,形成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评价和完善的生态闭环,通过空间开展混合式教学、全网教学,以空间为抓手,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关    键   词]  网络学习空间;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34-02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作为八个实施行动之一,要求实现网络学习空间提质增效,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空间为纽带,贯通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核心业务,将空间作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境,整体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高职教育教学变革对网络学习空间不断赋予新的要求,需要探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网络学习空间内涵和构建模式,明确网络学习空间现阶段的功能特征及对教育、教学变革的作用,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网络学习空间的评价标准、应用机制和运营机制来快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使网络学习空间从知识存储与共享学习资源的空间提升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智能化服务空间,实现空间的融合创新。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空间来提升学校的教育治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一人一空间 人人用空间”,发挥空间的主渠道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一、创新高职网络学习空间构建模式

紧密围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工学交替”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支持个性化人才培养和智能化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以服务师生为核心,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学员提供相应服务,建成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可用、个性化、智能化的網络学习空间,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学员提供相应服务。以空间为纽带,贯通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核心业务,以空间为抓手,实现学校层面信息系统身份、数据、业务三个打通。将学习空间作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境、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共享服务的主要渠道、作为校企共建的有效载体,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学生基础较弱、学习进度难控制等问题。

二、以教与学为核心,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平台

以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为基础,与企业合作研发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空间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服务规范,以云中台为技术框架重构教学与管理业务,搭建由公共应用服务、个人空间、机构空间、数据分析大模块构成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如图1所示。

(一)基于中台的强大支撑能力,提供空间公共应用服务

采用大平台+微服务+云架构模式,基于云基础中台、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公共应用服务,主要包括资源建设与共享、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决策评估四个方面。利用基础中台提供高可用、弹性调度的运行环境和安全保障;梳理学校各业务域之间共性部分,形成可复用的组件,构建高职业务中台;通过数据中台提供强大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工具,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服务,实现空间的业务融合、数据共享。公共应用服务根据高职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功能细化,供前端空间调用。

(二)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个性化空间

运用“互联网+”思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基于公共应用服务搭建七类角色的用户空间:学生空间、专任教师空间、管理者空间、校友空间、培训学员空间、企业兼职教师空间和家长空间,每个用户根据个人身份、专业、学习特点、关注点配置实名制的个性化空间。空间提供学习管理、学生成长、教学管理、学情分析、网络研修、办学情况、空间应用情况等模块,为教学者和管理者提供工作便利,为学习者营造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平台还支持构建学校空间、部门空间、专业空间、班级空间、项目空间和专题空间,按照需求,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构建服务型机构空间,提供资源共享、交流互动、信息服务的渠道。

(三)加强数据分析,推进空间智能化

汇聚从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公共应用服务中采集的覆盖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相关活动的数据,提供教学分析、学习分析、学生能力发展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资源质量分析和空间应用水平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精准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也为空间优化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空间应用服务。

三、以空间为抓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一)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

以课程为单位,以学习过程考核为导向,以学习任务完成为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监控、学习进度跟踪、考试统筹管理和服务个性化。线上学习平台服务体系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前预习阶段,根据学习活动安排,通过提供学习内容推送、呈现优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交流、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抓住学习重点,并按照自己的认知习惯、方式、节奏和兴趣等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课堂加工阶段,给以“认知协商、问题解决、迁移应用”等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活动提供问题引导、协作学习以及学习作品展示与互评支持。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通过平台进行签到、抢答、练习等互动方式强化知识吸收;课后巩固反思阶段,提供学习反馈和结果评价两方面的支持,使学生的思考结构化、认识清晰化,促进思维发展,实现深度学习。

(二)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教师以空间为纽带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合作机制的作用,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空间创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空间承载虚拟仿真、VR或MR增强现实技术等构建虚实融合的环境,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课堂实训内容随堂生成点播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直播功能,与企业进行协同教学,同时,利用校本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三)推进考试改革,探索全网教学模式

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挑选部分适合网络教学的A类(纯理论)课程和B类(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开设适合网络学习的选修课,通过自主学习+在线授课+远程辅导,结合网络学习空间对学生线上学习过程的数据进行伴随性记录和可视化分析,让学生看到自己及同伴的学习数据分析图表或“学习画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进行与全网教学相适应的随学随考、约考、统一网考、教考分离等考试改革,形成全网教学模式下进行考试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的体系。

四、建立空间应用评价机制,形成资源开发完善的生态闭环

建立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分层、分级进行评比,从空间建设的质量、空間应用的效果、空间数据的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不同角色的空间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差异化评比。专任教师空间重点考查突破课堂时空界限,实施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利用空间进行学习评价和问题诊断,提升差异性和个性化教学与指导方面的成效。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细化、优化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完善指标体系,推动空间融合、创新并得到常态化应用。同时,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机制,形成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评价和完善的生态闭环,推动空间的使用,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服务科学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语

网络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网络学习空间为载体,实现基于空间的教与学应用、教学管理、教育治理的常态化,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进行混合式教学及全网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机制研究,组织教师创新应用,实现教学应用生态化,推进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筱兰,郭绍青,刘军.知识存储与共享学习空间与学校教育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7(6):53-58.

[2]杨滨,汪基德.网络学习空间DPSC教学应用模式构建研究: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与学深度变革实践反思之一[J].中国电化教育,2018(5):44-52.

[3]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教技2018年第16号)[Z].2018.

[4]姚巧红,修誉晏,李玉斌,等.整合网络学习空间和学习支架的翻转课堂研究:面向深度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8(1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应用服务个性化空间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种实现国际漫游欢迎短信的方案研究
大数据服务在高考填志愿中服务的心理学意义探讨
“云水谣”推广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同桌宝贝
微软推出整合版Azure应用服务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