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类、互助教学模式在中职校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20 02:36黄淑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分层分类中职

黄淑璋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也越发迅速。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尤其是电子专业教学融入了教育规划之后,急需加入创新元素,来增加中等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当今的电子专业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更要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众多中职校采用了分层、分类和互助的教学模式,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    键   词]  分层;分类;互助;教学模式;中职电子专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40-02

近几年来,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中职院校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中职院校的发展势不可挡,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源结构较为复杂、人才培养较为单一等情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因此,中职院校引进了分层、分类和互助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分层、分类以及互助教学的理论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中职学校对自身的课程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职业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随着生源越来越复杂情况的出现,造成了学生的知识文化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都存在差异。这样的情况使电子专业的学生无法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知识量不够充足;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进度太快跟不上。分层、分类教学是近期新兴的教学理论,旨在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条件,通过组织班级互助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来分组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施分层、分类的教学方式。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这也是对当前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措施、对策。教学的过程最好的优化方式就是强调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所能接受的程度来制定教学内容,并让学生采取互助的形式来带动提高各自的学习程度。由教师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虽然是区别待遇学生,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条路,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分层、分类教学在电子专业中的运用理念。

二、分层、分类以及互助教学的必要性

这样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各中职院校的认可和广泛推广,主要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有采用的必要性。

(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成绩其实并不理想,一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是如果教学不配合实际操作而只是一味“填鸭式”地教授理论知识,很难调动学生对电子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会降低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由此得出,中职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分层、分类的互助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满足中职学生在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学习需求。

(二)满足素质教育的目标

当前社会对电子专业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电子专业人才,不但要让中职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互助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配合能力。在满足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分层、分类以及互助教学的不足

(一)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

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性较强,尽管教师能够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电子专业学生的成长,但真正做到分层、分类的教学并不容易。大多数中职院校对这种教学模式还停留在表面的应用中。甚至有些教师喊喊口号就算是应付过去了,并没有真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他们看来,这样太麻烦。即使是互助的教学模式也存在只有个别学生参与进来的情况,没有真正地理解分层、分类以及互助教学模式的精髓。

(二)教学模式实践无成效

分层、分类以及互助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创新的教学方式,但电子专业的教师对其了解不足,因此造成在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情况和课堂的掌控力不足会引发课堂上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而得不到妥善和恰当的处理。这样就容易给教学带来较为消极的影响。一些教师只采用了教学模式中的互助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小范围地进行互相交流,缺乏创新性,尤其是针对电子专业进行动手操作方面的实践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局限性让分层、分类以及互助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来。

四、分层、分类以及互助教学的发展路径

电子专业的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个人情况深入了解并且合理分组,更要采用全新的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模式,由智能化多媒体网络平台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分配,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一)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来进行教学方案的编辑,更加有针对性,并且能夠按照层次的接受能力来进行设计。针对每个层次不同的学生小组来进行学习方案的分发,由教学服务管理器统一进行分发和意见反馈。学生在接收到教学方案之后可以根据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进行小组学习,上传学习成果反馈给老师,由老师统一批注。

(二)分类教学

根据学生学科类型的不同来进行教学方案的划分,通过对各科类型不同的特点详细掌握,来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方案。让学生通过对学习方案的学习来熟练掌握知识点。教师对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整理与分析,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数据来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发言。

(三)互助教学

鼓励学生采用互学互助的学习方式,通过交流和协作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完善心理状态、开发智力并且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力。教师制定分层、分类的学习档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学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学习项目完成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进行较为集中的辅导和讲解。

五、分层、分类以及互助教学的管理

(一)分层教学的管理

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总成绩进行班级层次分组,将学生分为慢、中、快班级的形式。采用行政班级的管理模式,对各个层次的班级进行走班式教学。也可以通过虚拟班级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统一教学。基于基础偏差较少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分组教学。每组的学习目标不同,教学层次也不同。充分利用各类学生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让中职学生适应将来社会上的职业需求,不同层次的岗位对学生的需求也不同。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阶梯式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来进行设计。基础层次的学生主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中层次学生,即进步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中级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中层次的学生可以基本适应社会上大部分岗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职业发展前景。在这个基础上还能拥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创新性。而高层次的学生则能够满足具有挑战性的高级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通过这样的分层可以有效地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吸收能力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效地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职业技能,达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分类教学的管理

实行动态分类的管理机制,利用网络平台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按照学科种类不同的难易程度不同来给予学生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竞争力。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达到简单的技能职业培养目标。

在考核期间同样也推行分层次的考核方法。不仅是考核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般可以分为学科任务完成、课堂具体表现以及期末考核三个部分。其中学科任务完成度和期末考核可以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分别制定考核内容。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由统一的考核评价逐渐向分层考核来进行转变。平时的学科任务完成度可以占整个学科成绩的60%,期末考试技能则占到整个学科成绩的40%。试卷也同样要按照层次来分层进行发放,不同的层次考卷是不同的,但共同的一点是考查学生在基础学科知识方面掌握是否牢固,在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是否到位。

(三)互助教学管理

中职学校要真正地能够做到分层次教学就务必要建立有效、科学的智能多媒体信息网络平台。这样才能够真正实施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配合学生的互助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互学、互助的学习模式来达到真正主动学习、主动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总之,当前社会中,电子专业是中职教育中占比非常大的一个模块。社会对电子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采用分层、分类和互助教学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并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起到正面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通过使用分层、分类、互助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帮、互助的協作能力,达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素娟.基于工作室模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8):555.

[2]陈爱民.中职学校电工技能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职业,2018(6):38-39.

[3]蒯红权,吴建华.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通讯,2018(6).

[4]张芹.基于“做学教合一”的电工技能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三相异步电机单向连续运行控制》教学为例[J].情感读本,2020(6):96.

[5]董海波,雷曙光.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分析[J].消费导刊,2018(42):97.

[6]王贝贝.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2):18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分层分类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按需分类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