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创视角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2020-08-20 14:03李雨竹陈思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文创动漫影视

李雨竹 陈思琦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能力持续增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以文创视角下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可应用的范畴进行分析,阐述非遗+文创的多种可能性。

[关    键   词]  非遗;文创;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51-0042-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能力持续增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的文创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文创视角下的非遗,是文创的重要内容和对象,为文创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源泉,是文创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与文创产业“共振对接”,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一、以文创方式对非遗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一种我国独特的创意产业资源,在这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对“非遗”进行创意性保护,把“非遗”融入社会,成为一种活态的传承方式,是新时代一种新的非遗保护、文化传承新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出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于2004年加入。此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计划,如我国在2005年出台《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三种保护模式,分别是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从原来单纯遗产的形式转化为可活化衍生的文化资源。

文创对非遗的需求在于非遗庞大的IP资源库,非遗的内容、形式、体验等都能为文创提供强大的开发资源支撑,从非遗内部而言,非遗自身传承与发展也需要与当下生活发生关系。因此,与文创结合是一种与当下生活结合的路径。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将愈发有效地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势必更为广泛、深入。而非遗作为文创产业的灵感源泉,以及非遗自身的生产性保护需求,使之与文创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非遗融入文创是历史的必然。

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利用创意开发的形式,但需要落到具体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和商业模式之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开发中,应打破“单兵作战”“孤立评判”的束缚,综合考量产品开发形态、盈利标准判定、体验模块植入等,不断创新具体创意开发策略。

二、文创视野下非遗应用领域分析

在对文创视野下非遗的考察,包括通过非遗自身的文创开发、与文创产业发生关系较为紧密的几个领域或非遗文创的呈现状态。对非遗文创业态分析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非遗文创衍生品

2008年,故宫成立文化创意中心。当年8月8日~11月8日,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天朝衣冠展”在午门城楼举办,同时提取宫廷服饰中的图案精华,推出了餐桌、床榻、靠垫、披肩、服饰、手包六大系列产品。这种随展文创的模式,开全国博物馆之先河。在一个眼球经济时代,关注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定价、设计围绕年轻消费者展开,将故宫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走出了庄严厚重的紫禁城,以青春萌系将馆藏IP设计出第二生命。利用传统文化IP进行文创开发,故宫在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故宫博物院充分运用“故宫大IP”,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特色的周边产品,并在细节之处独具匠心,把故宫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时尚的当代工艺品之中,许多创意周边一经上线,就引得众多粉丝争相购买,例如三宫六院冰箱贴、Q版皇帝皇后金属书签、天子童年故宫猫咪手办都十分软萌,拍照晒到朋友圈、微博也立马引发强势围观。

在故宫文创开发的启迪之下,以非遗IP为基础的文创衍生品开发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情形。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其开发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现代生产制作工艺、现代设计等手段改变了传统非遗的手工制作特性、可复制性、对重要工序环节进行了替代等。这在保留文化含义的同时有利于产品的批量生产,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二是现代设计下以非遗传统技艺开发的文创产品。或是利用非遗元素作为现代文创产品的开发灵感与源泉,比如采用非遗技艺里的纹样图案、以非遗IP为基础进行的衍生品跨界开发。部分非遗项目的产品呈现依旧是传统的,不符合现代生活需求。而以现代设计作为指导,将非遗技艺用于现代文创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制作,有效地使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

(二)非遗动漫

近年来,国产动漫热潮来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国产动漫买单。国产动漫制作、故事架构等越发精良,而这些热门动漫中很大一部分聚焦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聚焦非遗技艺、生活场景等。这一类动漫与非遗相结合,是非遗文创的一种有益尝试。

结合目前非遗动漫的情况来看,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对非遗IP进行艺术形式上的改编。即以传统非遗的故事、人物等为原型进行创作,如《盘瓠与辛女传奇》,讲述了传说中的苗、畲、瑶等民族始祖盘瓠与华夏人文始祖高辛帝三公主相亲相恋的故事;还有知名度高的《大圣归来》《花木兰》《哪吒》等,以全新的形式演绎了传统文化里的故事。二是与前述结合的动漫周边产品的开发,如《大圣归来》里孙悟空形象的手办、玩偶等。三是将非遗元素融入动漫产品里。非遗里有很多传统戏剧、武术、杂技等的动作体系及表演体系,将这些动作及表演体系在动漫里呈现,使之更具文化内涵。如《功夫熊猫》里的杂技表演;《大闹天宫》对剪纸、皮影的运用;《大鱼海棠》里的福建土楼等。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產的动漫衍生品开发是动漫产业促进传统非遗传承的重要环节。在基于非遗文化进行动漫衍生品开发中,需要运用非遗再现、改良动漫形象,使动漫衍生品既可以体现实体观赏价值,又能够满足精神情感的需求,增加衍生产品的附加价值,推动非遗文化与动漫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三)非遗影视

非遗影视的应用在我国已有较成熟的经验。我国最早的电影《定军山》即是以非遗项目京剧为题材。与非遗动漫类似,影视产品也非常有利于非遗在当下社会的传播。同时,非遗里丰富的文化内涵、表演体系和动作体系也赋予了影视作品的文化底蕴、美感,以及植根于民族心里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和精神,有利于提升影视作品的思想价值,同时使之具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从全球格局而言,影视产品作为全球化的文化产品,具有文化输出与交流的特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价值观输出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下,以传统非遗为主题的影视产品,呈现了文化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取材于非遗的影视产品,或在影视产品里大量植入传统非遗文化的内容,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而在非遗影视创作中,若过于强调非遗,则有碍于故事的讲述,影响观影体验;若过于强调故事剧情,则有碍于非遗在影视里的表现。因此,非遗影视最大的难点在于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为了尽量获得平衡,目前非遗影视的创作主要体现在将非遗与故事融合。

目前非遗影视可以纪录片、大电影、直播小视频、综艺节目等方式进行开展。而非遗影视的应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切入,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将非遗IP进行影视创作,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少林寺》对传统武术的传播,在当时引发了传统武术热潮。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电影,将中国传统武术传播至全球,引起全球对“中国功夫”的关注。这一类型的影视作品有电视剧《太极宗师》、电影《叶问》等。对非遗IP的影视创作,基本涵盖了非遗的十大类别。二是通过将非遗作为影视里的文化元素呈现也非常常见。如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里的京剧、《黄土地》里的安塞腰鼓、张艺谋电影《活着》里皮影的应用等。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民族的共同情感和审美经验,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除此之外,影视作品里起着多媒体氛围营造效果的背景音乐也与非遗联系紧密。如古装剧里大量运用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琴、扬琴、阮等;为体现黄土高原的地域特色而大量使用信天游作为主题曲、背景音乐或剧情演绎(如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血色浪漫》)、为体现蒙古文化而使用的呼麦(电视剧《成吉思汗》)等。由此可见在影视产品领域里,非遗的运用呈现为多方面的、多维的,它可能是影视主题,可能是视觉听觉元素,可能作为影视里的剧情线索、人物表演或者服饰道具,也可能作为主题曲或者背景音乐。因此,非遗与影视的结合,具备多种可能。这种结合,也是现代生活人群更喜闻乐见的。

(四)非遗旅游

非遗旅游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基础。非遗旅游,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建立在非遗资源开发的基础上的文旅消费形式。从行业政策的角度来看,《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纷纷将非遗与旅游融合纳入重展工程,非遗旅游有望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

非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呈现出多种情形。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以非遗项目的聚集和产业链条的发展,形成了非遗集聚区,继而形成旅游景区;(2)非遗文化主题的旅游景区或以非遗为号召性资源的旅游景区;(3)旅游景区开发的非遗文创旅游产品;(4)非遗展演、演艺等文化旅游体验服务;(5)以“非遗研学”为代表的旅游新形态;(6)非遗节庆旅游。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将乡村非遗项目的挖掘、开发作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对非遗项目的开发并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结合,通过这些手段使非遗成为乡村旅游景区的号召性资源。如四川崇州的竹艺村,在乡村旅游开发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以道明竹编为文化核心,聚集竹编艺人、文创开发业态以及多种乡村旅游服务业态,使建筑和村落、艺术和人融合共生,成为成都知名的乡村旅游景区。

三、小结

通过对非遗文创业态的分析,可以充分看到利用非遗文创衍生产品、非遗动漫、非遗影视、非遗旅游等方式对传统文化保存与应用效果与输出效益是可视的。以文创手段对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可以迸发出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文创动漫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动漫二次元
影视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