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转段考核方案设计

2020-08-20 14:20贾丽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升学考核核心

贾丽君

[摘           要]  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为促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增强转段考核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设计了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3+3”中高职衔接转段升学考核方案,以机电专业为例,在实际调研中厘清该专业该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技术支撑,采取转段考试+综合评价的转段考核形式进行评价,切实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

[关    键   词]  “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转段考核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46-02

2012年,江苏省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高职衔接项目试点工作正式开始,建设了71个包括“3+2”“3+3”“3+4”等多模式在内的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试点以来,现代职教体系配套机制不断健全,项目类型、数量不断增多,发展势头较好。但是目前中高职衔接试点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完善,转段考核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1号)文件,为把关人才培养质量,各试点合作院校设计了合作专业的转段考核方案。谢志强的《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阐述:转段考核由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实操两部分组成,专业基础理论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专业技能实操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专业基础理论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專业技能实操采用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1]。刘江、李慧的《“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实践——以江苏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中指出:要把过程考核、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三者有机结合起来[2]。

专业不同、考查重点不同,各院校的转段考核方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目前由于中高职衔接度不够,转段考核不能迎合培养目标;注重考试而忽视技能培养;考核方式简单,没有固定模式,有时考核模式仅仅是一张试卷……“知识+技能”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核,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不够全面,这些问题阻碍了中高职衔接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切实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增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核,并以考核倒逼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我们对“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转段考核方案进行了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一)保证中高职有效衔接

避免转段考核过程中中职学校自说自话、唱独角戏的现象。设置转段考核目的是为高职校筛选学生,因此高职校的参与非常重要。转段考核方案的制定既要符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又要与高职院校沟通达成共识。这个方案既要检验中职阶段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还要检验中高职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1],以促进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发展。

(二)从培养和检测学生核心素养出发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转段考核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也要立足于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通过调研了解各利益方对“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实际要求,综合各方需求,确定本专业本学段的学生核心素养清单,并以此作为考核目标,促进转段考核与教学目标相统一。

(三)终结性考核方式与过程考核方式并重

为使知识技能评价与其他核心素养评价并重,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转段考试应用终结性考核方式,设置具体专业基础理论考试科目和专业技能测试种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检测;核心素养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借用技术平台进行综合统计,重视评价学习与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应用以上两种考核方式,使转段考核内容更加全面。

二、准备工作

(一)政策研读

进一步研读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1号)、省教育考试院关于《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

工作实施办法》(苏教考招〔2018〕37号)等文件,明确教育部门对转段升学考核原则、转段升学考核内容的规定。

(二)理论铺垫

选定企业、优秀毕业生、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四方为调研对象,具体包括:5家对口企业的企业管理者、人事经理、班组长在内共39人;优秀毕业生18人;对口高职院校招生办负责人、机电系领导、教师共18人;中职校实训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共24人。经过一系列访谈,我们明确了各利益方的诉求。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后,形成了4大类、20个小条目的“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清单,夯实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段考核方案。

(三)技术基础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集多主体多项目评价于一体。“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管理平台”是推进学生素养培养、科学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改进教学质量和学工管理效率的技术保障。将“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条目导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管理平台”,使核心素养的评价获得技术支撑。将评价权利下放给每一位任课教师,使评价更加广泛;应用互评功能,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在系统中设置各项课程与活动模块的评价权限,使评价更加全面、多元化。

三、具体方案设计

(一)组织保障机构

1.成立转段升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转段升学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组长由中高职衔接高职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合作中职院校分管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合作中高职院校教务处、学工处、招生部门、合作专业所在系的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转段升学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挂靠高职院校教务处。

2.成立转段升学工作组,负责转段升学的实施工作。转段升学工作组组长由高职院校教务处处长担任,副组长由合作中职院校教务处处长担任。工作组以合作专业为单位下设若干个(资格审查、转段考试、核心素养评价)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由高职校机电工程系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中职院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在系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教师组成。

(二)转段升学资格

1.没有受过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2.通过江苏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

3.获得(车工、钳工、电工)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市级技能竞赛三等奖以上可视同一个职业资格证书。

4.获得计算机一级B等级证书。

5.在中职阶段,所有课程考核科目全部达到合格或(60分)以上。每一科目在考试结束下一学期有一次补考机会。

资格审核由中职院校负责,审核結果报对接高职院校复审。

(三)转段考核内容

转段考核分为三部分内容,即课程考试、过程考核和综合评价。

1.转段考试

在第五学期,进行转段升学考试。转段升学考试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测试。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各占40%、60%,计算转段考试总成绩。

专业基础理论考试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技术三门核心课程,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核。每门课程100分,共300分,每个科目不低于60分。

专业技能测试包括:车工、钳工、电工技能考查,采用实践方式进行考核。每个工种150分,共450分,每个工种的专业技能测试成绩不低于105分。

2.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是对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生活表现的整体评价。在中职阶段,运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形成核心素养评价卡片。20项核心素养条目中,低能项不多于4项(40分以下为低能素养;40~60分为较弱素养,60~70分为合格素养,70~90分较好素养,90分以上为优秀素养)。

四、方案实施

该转段考核方案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学生核心素养卡片的形成涉及多个科目、各种活动,因而参与工作的教职人员数量较多,需要组织机构协调领导,统一培训。

2.由于综合评价涉及的评价项目较多、数据庞大,教学处需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数据的导入与处理,增加了教学处的工作强度,需要安排具体人员负责平台工作。

3.需要提前告知学生转段考核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明确知晓考核内容,使其在学习中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原有的综合评价只考查品德、健康等核心素养,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本方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具体专业、具体学段的核心素养出发,通过技术平台,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卡,用以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与统一现代职教体系“3+3”机电专业转段考核标准,厘清设计思路,总结实践经验,为其他专业的转段考核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志强.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9):6918-6920.

[2]刘江,李慧.“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实践:以江苏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2017(4):55-57.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升学考核核心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