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中专医用类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20 14:20王仕潭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长颈液面苯酚

王仕潭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普遍、实用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讨论启发式教学在中专医用类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启发式教学;医用类化学;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66-02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等的不同,人们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中比较普遍、实用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教学中。下面主要讨论启发式教学在中专医用类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常见方法

(一)兴趣启发

一些中专学生对学习不主动,缺乏热情,把学习看成是负担,不愿学习或学习效率低。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结合学生爱好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的特点,可以将教学与手机相结合,通过推送与教学相关同时又能吸引学生的视频或网页等,让学生在玩手机的同时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以中专医学检验专业化学教学中“苯酚”的教学举例。课前在班级学习平台上传两个视频和一个网址,作为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手机端观看和浏览。视频1(娱乐节目片段)——湖南卫视节目新闻大求真之“墨水为什么会导致苯酚中毒?”:墨水在制作过程中为了防止变质常加入苯酚或其它物质作为防腐剂,苯酚有毒,若不小心摄入过多,会损伤消化系统及肝脏等;视频2(新闻)——2012年江苏镇江自来水异味事件系水源苯酚污染:一艘停靠江苏镇江的韩国籍船舶因泄露引起的一起偶发性水源苯酚污染,导致自来水有异味;网址——苯酚软膏使用说明书:介绍了药品苯酚软膏用于皮肤轻度感染和瘙痒、性状为特臭味、药理作用为消毒防腐剂、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等。学生利用手机观看和浏览,从娱乐节目、新闻视频和药品说明书中了解苯酚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感知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化学知识与医学专业联系紧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

(二)实验启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维,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过程提供了具体、鲜明、生动的实验现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对启迪学生探求真理,加强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大有裨益。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观察中获得知识[1]。

下面以中专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渗透现象”的教学举例。学生分组实验:向套有半透膜(猪肠衣)的长颈漏斗中加入1.5摩尔每升的蔗糖溶液,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调节长颈漏斗中蔗糖溶液的液面与烧杯中蒸馏水的液面高度相同,固定在铁架台上;另取长颈漏斗将上述步骤中的蔗糖溶液改成蒸馏水,形成对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几分钟后,装有蔗糖溶液的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装有蒸馏水的长颈漏斗内液面没有变化。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两个疑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1)为什么装有蔗糖溶液的长颈漏斗内液面会升高?而装有蒸馏水的长颈漏斗内液面没有变化?(2)装有蔗糖溶液的长颈漏斗内液面会不会一直升高呢?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同时播放该实验的微观模拟动画,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到观看微观模拟动画,既有宏观的感知,又有微观的触动,从而归纳总结出渗透现象与渗透压的概念。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装有蔗糖溶液的长颈漏斗内液面也越来越高,当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不再发生变化,该过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边学,一边观察,能激发并一直维持学习的积极性。

以实验为基础,开展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分析、推理、解释、归纳、总结,分组实验能提高学生与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培养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验中教学,也正是围绕现代职教思想和职教理念“做中教,做中学”展开教学。

(三)比喻启发

当没有实验做支撑的时候,化学理论的教学往往就显得有些单调、抽象、乏味,对中专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语言是一门艺术,当遇到一些不太好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将知识点巧妙地作比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既可以让知识简单化,又可以起到妙趣横生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成肽反应的时候,可以把全班学生都比喻成是一个个氨基酸分子,学生的左手和右手分别就是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让一位学生的左手去牵下一位同学的右手,或者让一位学生的右手去牵下一位学生的左手,一直依次手牵手,不管有多少位学生,在两端最终剩下的一定分别是左手和右手。也就意味着肽链的两端一定剩下的是氨基和羧基,所以就有了氮端和碳端的由来。而手牵手的顺序有很多种可能性,各种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也就是肽链的一级结构。用这种比喻的方式让学生在手牵手的互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还能增进同學友谊、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设问启发

“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设问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下面以中专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pH与人体健康”的教学为例,对教材表格中的信息提炼后依次提出问题:(1)人体各种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什么?——成人胃液;(2)成人胃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盐酸;(3)婴儿胃液与成人胃液的pH相比,成人胃液中氢离子浓度大约是婴儿胃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多少倍?——104倍;(4)婴儿饮食有什么要求?——母乳为主;(5)37℃时,正常人体血液的pH维持在多少之间?——7.35~7.45;(6)如果人体血液的pH小于最小值7.35会出现什么后果?——酸中毒;(7)如果人体血液的pH大于最大值7.45又会出现什么后果?——碱中毒。层层设疑、层层递进,步步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既逐步实现知识的完整性,又将化学知识与医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化学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相融合。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常见误区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有:错把启发式看作单纯的提问式,问题深浅不当,提出问题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中途随便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置可否等。这样一来,不仅未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更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心理阴影,应尽可能避免。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化与创新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俱全,突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灌输,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及学习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會责任感,渗透“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热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相结合,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突出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诸多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决定性因素。不过,师生冲突也不可避免。师生冲突,若处理得当,将成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反之,则破坏师生关系,阻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2]。

回想当年的读书生活,很多人都曾遇到过喜欢的老师,也有不喜欢的老师,而这种情感很可能不自觉带入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喜欢固然是好,推动学习,若不喜欢往往就成了不主动学习的托辞。三尺讲台上,老师面对的是所有学生,老师的目的是传授知识,而某个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可能并不是因为老师教书教得怎样,而往往是某一个细节上引起了学生思想上的叛逆,中专学生大多15~18岁之间,虽然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却不是很理智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就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努力做到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的在特殊的课堂背景中的“真诚”“接受”和“理解”。

(三)及时评价

现在的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评价也应与时俱进,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给予肯定、表扬,不好的予以纠正、督促,而不仅仅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体系。与中学化学教学相比,中专医用类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课程比例相对较多,下面以实验课进行说明:相比理论课程,学生分组实验往往同时进行,教师对实验课中学生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很难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一些不当操作难以全面给予纠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在课堂中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检查,同时也要求学生用手机拍下主要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照片,上传至学习平台,老师再逐一点评,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并进行改正;再加上课前预习评价,课后检测或单元性评价,即形成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如此长期坚持,持续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会逐渐养成并深化,学习动力会逐渐增强[3]。

其实,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发展至今,其具体运用方式已经很完善了。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也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自我提高,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管是启发式教学法还是其他教学法,只要能坚持灵活地运用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勇.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35.

[2]成云.心理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266-268.

[3]韩堃.启发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技能开发,2002(12):50.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长颈液面苯酚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酚》教学案例
吸管“喝”水的秘密
一道浮力与压强综合题的拙见
基于科学实证的主题式实验教学研究
苯酚—吡啶—茚满三元混合物系制备化工中间体的工艺研究
采用探索教学法设计“苯酚”课堂教学
长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