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数控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2020-08-20 14:29卢高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中职内容教材

卢高峰

[摘           要]  隨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在制造行业中得到应用,其中数控机床就是重要代表。尽管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数控机床应用率仍然比较低。但在近些年已经逐渐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推动行业进步,自然需要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因此,中职学校需要针对数控专业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阐述数控一体化教学的主要意义,探讨中职学生的主要特点,并对开展一体化教学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数控一体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100-02

数控专业一直都是中职教育中的重点专业,能够为我国制造业提供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伴随着技术行业的快速进步,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处在上升状态。为此,中职院校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一、数控一体化教学的主要意义

在我国制造行业中,数控专业本身属于一类新科目,可以看作是自动化制造的基础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对中职院校来说,数控专业更多是为机械制造业输送人才。因此,专业就需要将能力培养作为核心,注重技能传递。一体化教学一直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全面整合,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并通过实训基地,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加深自身的知识认知,增强实践水平。一体化教学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十分注重,因此十分适合中职数控教学。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不再需要对一些复杂的知识内容展开深入讲解,而是直接开展相关项目,让学生自主实践,通过实操完成学习,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

二、中职学生的主要特点

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后进入中职学校的,由于没有接触过高中教育,因此文化知识极为薄弱。特别是数学方面,底子非常差,从而影响了自身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力的提高。但是对数控一体化教学来说,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非常高,必须具备一定的立体思维。此外,学生之所以选择进中职,一大原因便是自身学习成绩不佳,未能考上高中,学习信心也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一些自己听不懂的内容,并不会选择积极提问,而会选择被动等待,甚至有可能直接放弃。

面对此类学生,教师自己先要转变观点,不能用差异化眼光看待,而要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掌握学生学习方面的缺陷之后,再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教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转变态度,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

三、中职数控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一)制定一体化教学大纲

对教学来说,大纲是其重要的基础。为了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展开,提升教学质量,近些年国家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内容,促使中职教育更具有效性。但是,与传统教学不同,一体化教学更多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早期的大纲已经十分陈旧,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基本需求。为此,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特定的大纲。为了保证大纲内容更具权威性,数控专业要时刻贯彻导向性原则,依靠市场调研,制定对应的大纲。具体来说,中职数控理应开展大量调研工作,把握现阶段企业对数控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深入到毕业生群体,了解其自身的感受和实际想法。最后再以此为基础,制定满足数控专业的大纲内容。无论是AUTOCAD还是CAM课程,都要采取一体化教学的形式[2]。

(二)编写一体化教材

对数控专业来说,和一体化教学存在联系的教材有很多种。但是,多数都不适合中职数控专业。同时,由于各个中职学校的发展差异、学生能力的区别,自然也会对教材的应用造成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专业负责人要将所有教师组织在一起,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写相关教材。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理应渗透两方面原则。

其一,职业性原则。中职教育本身属于职前教育,学生在毕业之后,将会直接进入工作中。因此,一体化教材就要具有较强的职业导向性,将学生作为主体,依靠情境、教学课件,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全面结合,从而使学生有较高真实度的工作情境,促使学生投入其中,深入学习,并予以有效利用,进而提升理解水平。

其二,实用性原则。在对教材编制时,理应渗透实践性价值,而对一些较为枯燥的理论内容适当缩减,促使学生明白学习知识并非需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利用,从而使所学知识全部内化。此外,由于教材内容出自教师群体,其必然对教材十分了解,在授课时自然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就能及时予以解答。

(三)实践和传统教学全面结合

对数控专业来说,并非所有课程只能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一体化教学更多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都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中十分认真,时刻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但是,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极为匮乏,只能对操作步骤展开模仿,但凡出现了任何问题,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同时,自身学习能力也不强,对于一些新型数控技能,往往很难做到有效掌握,因此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影响了个人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活动中的理论知识占比不合理,一些学生对一些关键内容的认知较为浅薄,未能完全吃透,影响了理论内化的效果[3]。

為此,在开展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平衡。数控理论内容普遍十分抽象,理解难度高,同时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缺乏学习能力,自制力也不强,对这些理论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早期教师在授课时,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强行进行内容传递。学生看似十分认真,但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未能完全理解。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开展情境教学。由于多媒体视频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能对学生的多重感官予以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单纯用语言难表述的内容,也都可以依靠模型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诸如,教师在对数控结构的知识内容讲解时,仅仅依靠学生的个人想象,显然很难做到充分认知。即便完成学习,印象也不深。而采用一体化教学后,学生就能直接展开观察,从而逐步形成抽象思维,进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加强实践教学

对数控教学来说,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其逐步形成较强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一边操作一边教学的方式,以此帮助学生有效完成知识理解,并懂得在后期实践中,逐步完成知识和技术的贯通,为未来步入社会创设优良条件。

例如,在对数控编程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边教边练的方式,可先对基本操作予以大致讲解,促使学生潜在的实操欲望得到激发,之后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体会和感知,以防有意外情况发生。之后,再对机床程序展开演练,逐步掌握输入、编辑、修改以及调试的方式。而教师则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点拨,这样就能让学生直接完成一线环境的体验,对加工工艺有了全面认知。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基于自身编制的程序展开加工工作,确保图纸内容逐渐变为实体内容,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就能得到有效巩固,同时自身实践水平也随之提高,从而为未来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多方面帮助[4]。

(五)注重循序渐进

对数控学习来说,理应从简单的内容切入,让学生先学习基础编程,不要让其直接接触一些难度较大的循环指令编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快速完成记忆,并依靠大量练习,逐步加深记忆。当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后,自然就会对数控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实际训练时,同样需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开始,让学生反复操作,并不断练习。在初期阶段,不要过于重视速度,步骤正确即可。同时还要反复练习,并且教师要逐个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最终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操作,才能投入到后续的训练活动中。

通过长期努力,学生对数控技术的认知便会有所加深,自身技能也会得到提高,进而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六)对学生给予鼓励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不佳,缺乏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往往都会选择放弃。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更多关心,深入观察学生的情况,每当其在学习中取得进步,都要及时表扬。特别是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往往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容易被教师所忽略。为此,教师要通过提问和测验的方式,及时把握其近期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如果取得进步,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如果有所退步,则要为其分析原因。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普遍不强,因此教师要时刻予以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促使师生关系得到改善。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慢慢习惯,逐步跟上教学节奏,按照教师要求有效完成实训任务,进而提升自身水平[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控教学非常适合一体化教学。因此,教师要对这一教学模式予以关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方法,确保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自身实践技能也能有所提升,进而使其自身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参考文献:

[1]苏永华.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9(6):39-41.

[2]崔巍.中职数控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6(48):175-175.

[3]赖烜辉.试论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新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3(7):277-277.

[4]尹美红.关于中职数控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8,638(31):222.

[5]马婷.中职数控专业能力本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展望,2015(22):189-190.

◎编辑 刘莉琴

猜你喜欢
中职内容教材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