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探究式教学模式,激活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堂

2020-08-20 15:41周爱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意识运动

周爱玲

[摘           要]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发展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中职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基础训练知识,科学引导中职学生有效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增强学生体育与健康训练的技能方法,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适应职业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目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缺乏系统的模式规划,在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内容方面存在不足,同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体育项目安排不够完善,以探究教学模式为主,激发学生运动意识。

[关    键   词]  探究教学;中职体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120-02

以探究模式促进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自主发展是该课程的导向型目标。目前中职学生体育训练意识薄弱,对科学训练和健康身体素质关心度不足,一些学生由于训练不足或缺乏科学训练意识导致身体素质不强。为了实现素质教育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堂需要把握以职业规划为目标,借助探究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实现学生体能训练和意志磨炼双重教学,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训练的意识,科学合理安排身体训练以适应未来职业需求,这是中职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组成环节。

一、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性质和目标

中职学生区别于其他普通高中生在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开展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加强对身体素质的培养,为以后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身体素质。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授过程需把握专业性、实践性两方面的内容。依照学生专业不同展开不同项目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体育健康技能,结合学生身体素质不同开展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树立学生终身运动观念。

中职学生年龄尚小,对体育运动科学性规划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制订个人锻炼计划,结合职业规划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在循序渐进模式中增强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同时课程还应包含体育健康知识理论,通过帮助学生制订科学运动方案,树立良好的生活健康卫生习惯,引导学生了解疾病预防卫生习惯,掌握合理的饮食规律,增强身体抵抗力,辅助科学的健康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此外在体育训练中,教师还需向学生介绍不同运动下意外损伤如何避免以及处理,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性训练。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为主,针对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现状,借助体育运动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结合运动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并有效管理情绪波动,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奉献意识,为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基础。

二、目前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不够系统性,学校将培养职业型人才进行专业课实践训练作为首要目标,但在体育与健康基础课程训练阶段性目标规划上还没有统一制度。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以基础性训练为主,在传统热身及体能训练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同时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对于许多体育训练规则和科学训练方法并不了解,在课程中会因为冲撞违反规则等造成身体伤害。

同时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在内容丰富度上远达不到以职业为目标的促进效果。不同专业学生混合教学难以突出专业素养特点。长期开展基础体育训练,达不到对学生专项体能的潜力开发。比如机床维修专业学生和建筑施工专业学生所需要的体能和运动敏捷度有较大差别,而目前体育课程只是从大类出发缺乏有效的运动专业性,如爬杆、负重长跑、障碍越野这些对于学生专项体能训练项目并没有得到重视。

(二)片面开展体育项目教学,缺乏健康理论知识渗透

一些中职学校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以室外体育运动为主,缺乏理论教学基础。中职学生年龄尚小,处于青春发育期,掌握有效的卫生健康知识,对培养青春期稳定型人格具有促进效果。同时在体育运动中中职学生容易出现各种意外伤害损伤,如果只注重体育基础训练而缺乏对应急损伤的及时处理,学生面对运动损伤后会保持惊恐态度,甚至对于后续自主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有消极影响。增加基础体育损伤项目的预防及处理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面对突发情况时及时采用科学的手段,避免伤害的进一步扩大。

(三)课程形式陈旧,缺乏创新与兴趣意识

中职教学应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特点,采用探究模式,以创新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前课程教授方法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难以发挥学生对体育运動的兴趣,缺乏培养学生在项目中实现自我超越、充分挖掘潜力的创新点。同时一些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教学主要目标,让学生开展基础项目的训练,没有对项目进行创新深挖,学生虽然完成课本要求内容,但并没有树立自主运动意识,以团队或个人为主的体育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能训练都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三、提高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有效开展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转变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理念,结合课本内容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需求两方面,增强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和运动训练实效性。既重视体能训练,又坚固专业技能培养。教师可以在课程中结合学生运动兴趣点,创新开发形式各异的课程训练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体育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运动探索中发掘个人潜能。

比如中职学生体育规则意识不足,在小组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小组体育积分赛的方式,让学生依次通过接力跑、三级跳远、障碍网、指压板的综合项目。在小组内学生可以通过有效沟通了解不同成员优势,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小组积分,在此基础上,小组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为组内荣誉做贡献,另外结合这些学生较为熟悉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在赛前进行规则强调。学生在简单的体育项目中能保持比赛中的规则意识,通过公平竞争理念的输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基础训练项目如扔铅球、跳高进行兴趣化改造,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设计。将传统体育项目转变为适合学生体能训练、融合学生兴趣意识的综合体育项目,比如传统的跳高项目就可以结合跳高摘桃子进行比拼。融合学生兴趣的体育项目,增强了学生参与热情,对学生专项能力起到了目标化提升。

开展中职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创新课程项目等环节,将课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化,实现学生课堂参与自主性,树立兴趣学习观念。

(二)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缺乏创新项目与学生职业不接轨等现象,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目标,丰富课程内容,进行不同专业学生差异化体育训练,提高学生体育实践中对个人专项能力的提高。在合作启发探究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和意识。

比如针对通讯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职业技能应用中对攀爬耐力、身体协调及灵敏性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上以更为灵活的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对职业深入感知的能力,针对学生运动灵敏性的考查,教师可以在赛道上设置多种障碍物,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通过障碍区获得缆绳。之后教师可以穿插多项能力训练项目,让学生利用在前一项目中取得的缆绳在攀岩运动中提高对身体平衡性和手脚协调能力的训练。

这种无缝衔接的课程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课程中保持充足的运动激情,在新颖的课程设计中增强职业实践型训练,为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奠定运动项目基础。同时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项目启发中探究更为丰富多样的课程环节,结合课程自主设计模式实现自主开展体育项目的有效性。

(三)强调生本观念,促进有效教学

为树立学生体育与健康终身学习观念,教师应结合以学生为根本的全面发展观,尊重学生差异,结合不同学生性格及学习能力开展差异化培养。

比如,男、女生在身体发育和体能上有明显的差别,教师可以让女生在训练上倾向于敏捷性和身体柔韧性的训练,比如健美操和花式跳绳,而男生则以速度和力量为特点,教师可以设计短跑冲刺和扔铅球类型的训练。另外由于不同区域学生对运动与健康间的关系了解层次不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认知层次不同开展以运动与健康为主题的课程教学,学生在课程中可以提出个人健康方面的困惑,由教师或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法。这样教师对不同学生性格和训练态度都有初步认知,也能结合个人体质的不同,为学生量身定做差异化训练目标,通过契约模式按照学习能力、体育技能进行分层,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体现出人性化教学。另外针对不同项目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预先开展运动损伤恢复实践课让学生参与其中,对于运动中常见的损伤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学生因为不科学的运动姿势导致身体受到损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造成更大的影响。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根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动性,同时结合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体育训练项目,增加学生选择自主性。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授理念,实现学生体育训练与健康教学的无缝衔接。

中职学生开展体育健康学习,具有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自主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认知及兴趣集中点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团体合作中发挥集体奉献意识,在科学的项目训练制订方案下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在长久的训练和实践中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教师以探究性课堂为主,激发学生环节和规则意识,在此基礎上,学生以课堂目标实现对个人职业的有效规划,在运动中强身健体,增强学习与生活质量,培养运动的积极态度,从不同侧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芮芳.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24).

[2]钟文聪,汤文生.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与教的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4).

[3]李杰桃.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证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意识运动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不正经运动范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消防意识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