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业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的五大挑战

2020-08-20 15:54邹昭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出版物出版业挑战

邹昭金

[摘           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业产业环境出现巨大变革,技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用户阅读需求呈现数字化、多元化,出版物替代者越来越多、威胁越来越大,出版文化生态环境加速变革,使传统出版业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重点论述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面临的五大挑战。

[关    键   词]  传统出版业;“互联网+”;挑战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170-02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态的代表,在国家提倡和市场选择的双重推动下,迅速开始了与传统行业的各种组合、渗透、融合。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集成和优化作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使传统行业吸纳、运用互联网的创新技术,从而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融合。那么,当“互联网+”遇上传统出版,它给出版业带来了哪些变化和挑战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大变革和挑战。

一、出版产业环境巨大变革给出版经营带来挑战

随着我国出版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化时代的开启,出版产业环境发生巨大变革:出版消费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阅读需求的巨大分流和出版业态的多样化,出版产业竞争主体由单纯的传统出版单位扩大到不断兴起的新兴媒体企业、互联网企业,产业融合日趋活跃,企业间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将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这些变革,使得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与出版产业新的竞争主体即新兴媒体企业、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出版单位产业体量和产业规模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且不说互联网巨头BAT(百度截至2019年市值已达2400亿人民币;阿里巴巴2019年全年总营收3768.4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802.34亿元人民币;腾讯2019年实现总收入377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933亿元人民币),专司数字图书馆和MOOC平台的北京超星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就达到了15亿元,而全国图书出版单位单体出版社年营收15亿元以上的估计不超过10家。

二、出版技术环境深刻变化给出版创新带来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你方尚未唱罢,他方就已登场。与出版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二维码等方兴未艾,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物联网、语义分析、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服务技术又纷至沓来,科技改变了出版业的原环境,立足于出版业的新生态,传统的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这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技术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反观我们的出版界,“如今出版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依托新技术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仍然有限,对新技术的认识与把握程度依然存在不足”。

三、用户阅读需求变化给内容生产带来挑战

一方面,全民阅读的大力弘扬,正逐渐营造全社会的阅读氛围,刺激阅读消费;另一方面,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出版业态和出版形式,新媒体也带来了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数字阅读消费市场持续壮大,阅读终端越来越多屏化,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阅读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我国網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较2018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可知,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影响下,数字阅读市场扩展空间广阔,国民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已然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在消费方式转变和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突出国家竞争优势等方面互联网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互联网是重要的推动力。

四、出版物替代者的出现给传统出版业务带来挑战

传统出版物的替代者主要有:出版形式相似的报纸、杂志、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以及数字出版商或者技术运营商。报纸、杂志与图书同为传统纸质出版物,其在出版形式上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是由于两者的定位具有很大区别,报纸、杂志这类出版物虽然对图书出版形成一定的竞争度,但威胁性并不是很大。

最大的威胁首先来自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这类无纸化出版物凭借生产成本低、价格低、时效性强、光盘介质存储量大、携带方便等优势,在出版物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多。有专家预测,今后全球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每年将以24%的增长率增长。此外,随着亚马逊kindle、掌阅iReader等阅读器或App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读者本着经济实惠、方便快捷选择电子阅读。在2019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后,当当、京东、亚马逊中国这三大图书电子商务平台都先后公布了自己的阅读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京东阅读App电子书阅读年度活跃用户数接近3000万,同比增长207%,总阅读时长提升了379%;当当电子书下载量超1亿册,用户总量同比增长55%;亚马逊中国Kindle的用户数量增长迅速,相比2013年1月,截至2019年11月,Kindle的月活跃用户增长了四十余倍。

数字出版商或技术运营商对出版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如超星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纸质资料的数字化以及制作电子出版物的公司之一。目前,超星数字图书馆藏书量达到260万种,并且每年以10万种左右的速度递增。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超星公开课、慕课、尔雅大课堂等系列网络课程,对纸质教材的出版和增长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

五、出版文化生态变革给人才队伍建设带来挑战

一方面,从大的出版文化生态环境来看,政治上,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闻出版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更加突出;经济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深刻变化,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文化消费存在巨大总量性、结构性缺口,昭示着新闻出版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数字出版、大数据营销还是全媒体出版,都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和支撑,辅之以计算机、流媒体、通信、显示、存储等技术支持和融合。新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出版文化生态链:作品创作者→传统出版商或数字出版商→印刷复制商或内容集成商→发行商(实体书店或电商、微商)或通信运营商、电子阅读器生产商等,从而使出版文化生态链各环节发生了变革。出版社要经营要发展,出版人不光要懂出版善经营,还要了解数字出版技术,懂得运用各种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出版文化生态链各个环节服务,从而产生新的产品、服务或业态、商业模式。但对于在傳统出版领域浸染多年的传统出版人来讲,转变思想观念,适当了解一些数字出版技术已属不易,能够从零开始,熟练运用数字出版技术的传统出版人更是凤毛麟角。而向数字技术界招贤纳士,一则这些人才往往有技术但由于对出版内容、出版规律不甚了解,一时半会儿难以出业绩,在出版社极易被边缘化;二则出版社往往人才管理机制滞后,薪酬分配体系与数字技术企业相比不具有吸引力,因而难以如愿拥有数字出版人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变化和挑战、为我们提供的可能和想象都是不可估量的。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无视或者回避都是不可取的,我们理应站在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潮头迎接挑战。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出版物出版业挑战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研究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