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发怒现象探讨

2020-08-20 15:54忻慧琼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情绪班级班主任

忻慧琼

[摘           要]  发怒是职校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满情绪的表达方式,也是开展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合理运用发怒艺术,减少班主任发怒的负面效果,发挥发怒的正面教育效果,是职校班主任应学习和掌握的自我情绪表达技巧与管理水平。据此,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就职校班主任发怒的原因、效果及合理运用谈些看法,共同关注班主任发怒现象。

[关    键   词]  班主任;发怒;情绪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174-02

一、对班主任“发怒”与“霸权意识”的辨析

发怒就是生气、发脾气,把存在内心的恼怒发泄出来,发怒是一般人的生理现象,是一种激动的情绪状态,突然爆发,情感笼罩着整个人,且强度大,并伴有剧烈的外显行为,所以更多表现的是短期和强烈的情感行为。班主任发怒的原因大多是对学生言行的不满而感情冲动时的表现。班主任发怒情绪来源复杂,如学生的言语冲突,学生的行为习惯不符合要求,自身压力大、心理调整不好等,概括而言,学生的原因和教师本身的原因都兼而有之。

霸权意识是一种将教师的尊严意识上升到潜意识的心理现象,它显示为控制欲强、想要改变他人的欲望和自我感觉,剥夺了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不允许出现异己的声音,教师发出的指令学生必须服从。班主任的霸权意识主要源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传统的文化专断,社会强化对教师的要求,受社会的委托,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教师被赋予将合法性的观念传输给学生的神圣权利。传统教育理念使教育具有以知识为中心的特点,这是教师霸权意识滋生的土壤。

教师的发怒和霸权意识都建立在一定责任心基础之上,但在现今有效的、常态的、和谐的、自主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下这种认识不可取。其实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发怒可能存在某种情绪,是比较直观、短暂的消极的情绪的宣泄,但也是班主任为了让其产生一定教育效果而进行的管理手段。而班主任的霸权意识对学生产生控制、改变、支配,会对学生的思维行为产生最为本质的消极影响。

二、对班主任发怒现象的两种功效评判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的发怒是为了产生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正面功效,但也可能产生有害于教育活动的负面影响,应客观地、全面地看待教师发怒可能产生的结果,及时作出应有的预判。

(一)产生积极能效的发怒行为

1.发怒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处世基本原则

班主任以一种强烈明确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部分中职学生常存在违反校纪校规情况,在班主任多次苦口劝告之后没有达到教育效果时,学生的行为会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班主任可能会通过发怒的方式来阻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让学生回到原来教师假设的那个理想学生状态。这样,教师的发怒很快而且直接就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些职业高中的学生用这个方式教育管理是有效的。

2.发怒是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班主任是为其着急,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一种表现

这相对于让学生受冷落要好很多,反而可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在很多学生的眼里班主任是一个死板的角色,应该按照学校或是班级的制度规定对违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这样的管理是完全没有感情投入的理智行为,班主任也常常被认定为“教书机器”和“制度的执行工具”,带给学生的是冷淡、疏远的感受,这容易导致学生不同程度的距离感,其结果是师生间的距离被拉大。而班主任有分寸地适当使用发怒,将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班主任是与自己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從而拉近彼此的社会距离,有助于师生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学生从班主任的发怒行为中体会到“爱之深,责之切”的良苦用心,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配合班主任的教育管理。

3.发怒是为了减轻班主任工作心理压力,强化班主任权威

当学生的行为触犯班主任时,而班主任劝告、忍耐、妥协都不能促使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会使学生得寸进尺。当学生对教师权威一再挑衅时,班主任不如顺其自然适当发怒。这样,如第二点所言班主任在解决问题、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发泄了心中的怒气,缓解了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班主任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也是班主任自身的“权威感”使然。在“权威感”促使下的发怒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一定的权威感强化会使班级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产生消极能效的发怒行为

1.情绪会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授课能力的发挥

课堂教学效果除了与教师个人各方面能力水平有关外,同时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即使教师水平较高,如果情绪不正常,也会阻碍各种能力的发挥,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例如,班主任课前遇到了点不顺心的事,上课时满脸愁容,把一篇欢快、生动的文章读得像一篇悼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各种心智能力的发挥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如果带着平静而积极的情绪,各种智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如果带着消沉、厌烦、应付,甚至对立的情绪,各种智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2.根据情绪具有蔓延性的特点,笔者发现:班主任情绪什么样,就会以什么样的状态和态度去对待自己的课堂和学生

比如,班主任情绪好,就会及时有效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如班主任对学生持肯定的态度,报以信任、鼓励的眼神,此时学生就会成为整个课堂中表现积极的一员;如果班主任情绪不佳,就会对学生输出负能量,学生就可能成为整节课中起消极作用的一个,甚至会干扰班主任上课及管理,对教学和管理效果产生最直接的不良影响。

3.班主任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

班主任做事不专心,学生也会心不在焉;班主任无精打采,学生必然有气无力;班主任管理随意,不注重言行,学生就可能起哄、扰乱课堂等。如果学生处于不好的情绪影响状态中,就不能顺利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都不是很强,会在这种情绪“传染”中产生大量负面影响。

4.造成班主任与学生的对立

随着发怒的次数越来越多,与班主任持对立情绪的学生会从单个的个体发展到一个群体。那么这就会间接地影响整个班级教育的开展,还有可能出现整个班集体与班主任的对立,造成之后的德育工作无法开展,即使勉强,也是一种很消极的配合和消极的应付。

三、对职校班主任合理运用发怒艺术的思考

发怒是一种高技巧的沟通方式,如何才能取得积极的能效,避免消极能效的出现。发怒也是一种管理的艺术,合理运用发怒,是班主任应学会的一项基本素质。笔者将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案例:班级一个姓江的男同学班会课上玩女生的发夹,班主任几次用眼光示意他,学生都视而不见,最后班主任将发夹狠狠摔在地上。哪知女生竟然站了起来,大声说班主任不该摔东西。班主任更生气,呵斥该男生“出去”,见他站着不动,就上前去扯他,非要将他推出教室不可。这样的发怒就是一个典型的负面的案例,没有控制好“度”,也产生连带负面作用。

(一)发怒要坚持控制好“度”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质和量的限度,而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极限或界线,如果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班主任在发怒时也是如此,应该把握它的“度”。班主任在发怒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适度,要及时调整自己,即使有再大的情绪要学会控制。控制的方法也很多,如情境转移法、理智制怒法、评价推迟法、情感宣泄法、目标升华法等。切忌发怒过头。就案例而言班主任可以发怒,让那位男生停止违纪行为,只要获得教育的目的即可,但是不能过头呵斥并损坏发夹,更不能让他离开教室。这就是过度的表现。

(二)发怒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对象应有区别

在班级和公共的场合,发怒所指的对象最好是群体。职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而且好面子,有很强的的自尊心,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能也不必要把发怒行为直接指向学生个体。班主任发怒指向学生群体(如全班学生或所有小组成员),可以缓冲发怒行为对学生的强烈的冲击力,既避免对学生个体的心理造成伤害,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在私下个别交谈的时候,班主任的发怒要直接指向个体学生,不能含糊其词,要直接让学生个体认识他的错误,明确班主任在公众面前为其维护面子的良苦用心。案例中我们发现学生所处的环境刚好是公共大环境,这样的环境最不适宜指向个体发怒,会产生群体效应。班主任应该明智地选择个体交流环境,教育的对象会发生完全不同的转变。

(三)发怒的原因和目的要明确

首先,班主任要明白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发怒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发怒之前,班主任要确信没有比发怒更好的解决方式。其次,要让学生理解班主任发怒的原因和目的,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行为触怒了班主任,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发怒是出于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另外,班主任本身要明白发怒针对的是学生的行为,是学生的错误,而非学生本身。“对事不要对人”这是班主任利用發怒艺术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的发怒已经超出了其本来发怒的目的,没有让学生体会班主任的用心,让学生以为班主任只是一味利用自己的强权损害学生的利益,这样就严重破坏了师生关系。

(四)发怒行为要文明

班主任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为发怒而发怒。在平时管理中,发怒是要以情激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要文明表达情绪,在动之以情的同时晓之以理。让学生能认识到班主任当下的情绪状态即可,不需要用极端情绪状态解决事情。注意言语和行为的方式。不能出现有悖于教师形象的举动。上述案例中的班主任用了不文明的语言,以及有不文明的行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中职班主任要合理地利用好自己发怒的情绪,让发怒作为班级管理中有效的管理手段,而不是真正的情绪发泄的途径,成为师生沟通中有效的沟通技巧,而不是攻击学生的一种错误的情绪。只要有效、合理的转变和使用发怒,一定会提升中职班主任管理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沈奇岚.我们越来越爱发怒[J].经济管理者,2007(7).

[2]张慎诺.反思发怒[J].天风,2007(8).

[3]解勇,李志勇.教师调控愤怒情绪6策略[J].运动,2014(14).

[4]凌敏.教师如何制怒[J].山西教育(教学),2012(5).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情绪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情绪认同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